十一月八日上午,淮安车桥太平禅寺举行“纪念涤华禅师诞辰100周年暨金刚舍利塔落成开光典礼”。藏于一新制水晶塔中的“泰”字,再置于太平禅寺新建的金刚舍利塔中,就为广大信众得以瞻仰这一千古奇宝创造了现实的可能性。有数百信众参加了这一法会。上午十一点多,法会仪式即将结束之时,在南面太阳处,忽有一根白色光柱拔地而起,越过太阳,直至半空。先是几个人抬头看到,不消多时,互相感染,有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这一奇特景象,嘁嘁嚓嚓,指指点点,无不叹为稀有,带相机或有摄像功能手机的,纷纷举机拍下这一极为难得的镜头
涤华禅师神奇的泰字舍利 涤华禅师涤华禅师的简介: 涤华禅师,自号无名僧,江苏淮安人,生于清宣统己酉年腊月(公元1910年1月),寂于1996年农历四月,寿腊八十八。 师父是一位日食一餐、常跌不卧、
涤华禅师去世后一个多月,一直置放于江南的暖湿空气中,身上毫无异味,肢体柔软如生。遗体在火化炉中焚化时,围观者清晰看到,火光中依次显现他本人坐像、释迦牟尼佛头像、弥勒菩萨像、达摩祖师像、六祖大师像、观世音菩萨像、济公活佛像……骨灰冷却后,找到许多白色、黑色、紫色的舍利子,颗粒饱满,质地坚硬。尤为奇特的是,发现一块骨片上有个凸起的“泰”字,字迹端正,精致无比,似神雕仙刻,令人人叹为观止……金山寺慈舟方丈看后说:“千百年才出一这么一个“泰”字”,因此被称为“千古一泰”无名僧。
一九五六年农历二月初八日,师父(指涤华法师)法信两封,一封寄普陀山法雨寺;一封寄云居山真如寺。承蒙虚云老和尚亲笔来信,使师到彼山出家,而嘱师将粮油户口一起带去。当地派出所不允许迁出,师将虚公来信拍成照
金刚经注解
心经注解
涤华禅师法偈 梦中三千界,觉来六尺躯, 六尺躯亦梦,再觉即真如。 一切诸佛法,亦是梦所为, 当体真如义,而非凡所知。 知者常自觉,不知恒不知, 欲知真法味,无识即成智。
问:世俗之善,非善,非不善怎么讲? 答:世俗,之善者。孝上,悌中,爱下者,为善。言不失信,失义,体不失礼,失节,为善。尊夫,敬妻,为善。顺上睦下,扶儿携女,为善。行止举动,无失其时为善。昼夜,时时刻刻,无失善念,善意者,为善。专利一切,人类,及诸物,诸相者,为善。对
涤华禅师说——坐禅 若问打坐法门者。内心无动,外境莫可入也。心无尘相,坐即平常。无尘相者,内无诸妄,外无诸相。平常者,心无杂念,意不颠倒也。其他甚繁,当自解,而自悟,自证而自彻,其道义无穷。即与道无违,与理而无背也。 倘若,句句说破者,即是与道有碍也。有
涤华禅师论坐禅 有句俗话说:人老先从腿老。当觉得自己的双腿不在很灵活的时候,就是自己衰老的开始。我们的老祖宗为我们留下了经络图,在经经络图里,可以清楚的看到连接大腿的有根筋,就是在两腿根部。有来人问我,双腿走路无力,精神头不是很好等。我建议他们打
什么是妄想 涤华禅师 妄想执者,七情,六欲,十八界,二十五有也。 七情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情具也。有七情者,凡夫之人也。能断尽,七情者,四果道性,大阿罗汉也。 六欲者,眼欲见色,耳欲闻声,鼻欲嗅香,舌欲尝味,身欲着触,意欲分别,种种诸是非相也。六
何者为如来心 涤华禅师 如来心者。因某甲,趺坐其座而使某甲,无妄之真心,与如来心,合成一体之心,一心也。一心者,如来心也。 所谓,如来心者,无上之灵感也。感者,能转烦恼,而成菩提也。如来心者,感也。感者,能转七情,为七觉支分也。感者,能转妄心、妄性、妄识,
陈士东,自幼天资聪颖,随多位师父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对佛学、医学、易学、汉语言文学等方面。曾任职辽宁朝阳市易经研究会理事,浙江芦山禅寺顾问,现任天晟文化传播中心院长。著作有《教你轻松懂国学-陈士东传统文化演讲集》、《隆慧法师传》、《能海上师行迹录》、《教你轻松懂国学》。亦曾为《道情歌》作词。
法界法师即是大懒无法妙用禅师,生于北方,在北京香山修行多年,明白佛法后,于云南鸡足山出家,剃度师是上宏下晴上师,承上虚下云老法师的禅宗法脉。于04年夏季五台山受具足戒,参学过众多高僧大德。06年跟吴老(吴立民金刚阿阇梨)修习药师法,后云游各地传教,广宣流布,弘法利生,弘扬药师法门。现任云南马龙香山光明禅寺主持。
《安士全书》是“善世第一奇书”,超古超今,诚为传家至宝。全书共分四部,包括戒杀之书《万善先资》;戒淫之书《欲海回狂》;《阴骘文广义》;《西归直指》。前三种书,虽教人修世善,而亦具了生死法。《西归直指》虽教人了生死,而又须力行世善。诚可谓现居士身
好像树有根一样、花有根一样,我们看鲜花如果有根的时候,盛开的时间会比较长。但是,如果把花枝折断插在花瓶里面几天它就萎谢了。 为什么我们学佛一开始信心很足,渐渐地觉得好像没有什么成就和感应呢?
这问题在《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中有提到:「弥勒!一切女人,有八种因缘恒受女身。云何为八?一者、爱好女身;二者、贪着女欲;三者、口常赞美女人容质;四者、心不正直覆藏所作;五者、厌薄自夫;六者、念重他人;七者、知人有恩而已背逆;八者、邪伪庄饰欲他迷恋。若
今天我要和各位讲的题目是:人死亡之后的生命怎么样?这个题目不容易加以说明,因为如果我告诉各位人死亡之后很痛苦,大家可能会生起怖畏的念头,担心自己死了,遭遇到悲惨的境遇,如此一来反而不能认清死亡这个必然的实相。如果我说死亡之后安祥宁静
我心本来具有的道多么大啊!我心固有的法多么奇妙啊!寂与照不是两个,真与俗本是圆融的;离妄念离情识,就不生不灭。说是有却没有,没有却是有;说是空却不空,不空却是空。众生与佛都从这里出,圣与凡都不能说明那深奥。就像明镜本来没有一物,但有什么
李嘉诚说:“有时看似是一件很吃亏的事,往往会变成非常有利的事。”这就是吃亏是福,这就是现实生活的得失之道。小处吃亏,大处受益;暂时吃亏,长远受益。不断吃小亏的过程就是不断积累人脉的过程,厚积薄发,你的成功的天窗会在有一天被你自己不经意打开。
如何把一句佛号不间断地念到专注?当我们知道阿弥陀佛功德不可思议的时候,每天系念佛号很好,但每天有妄想,杂念,烦恼,干扰这是正常的。凡夫就是有妄想杂念,没有了妄想杂念,就不是凡夫,你就是圣人了。你如果略一修行就能成为圣人,那也就不需要阿弥陀佛了。
《楞严经》本是佛教三藏教典中的一部大乘经典,佛灭度后,弟子们结集成经,弘传于印度,后因年久失传,唯独龙宫藏有此经。佛陀涅槃七百年以后,印度的大乘论师龙树菩萨出世弘法。因其行解证悟的殊胜,受到龙
如何才能不见别人的是非、善恶、过患呢?最要紧的,是要净化自己的心,净化自己的看法。也就是要有如下八种心。1,平等心:就是无分别心,例如佛陀视每一个众生都如佛子罗睺罗;如果我们能把天下的人都看成自己的父母、兄弟、姊妹,这就是平等无差别的心,
这一点要看你的女儿,如果她真的很想谈恋爱,那有一个方法,念准提菩萨,或念尊胜佛母:唵 普隆 梭哈。然后到处送盐巴、供养出家人,希望有好姻缘,当然你帮她放生、印经书、作佛像修功德,回向法界众生家庭圆满,都能够感情安顿,这样她的力量会更大。
微友:阿弥陀佛,仁山法师好!受了戒的居士,诵经、绕佛、听经、法会、早晚课,是否都要搭缦衣?若不搭是否有罪?仁山法师:阿弥陀佛,您好!条件具备就搭,不具备就诚心参与好了。
佛没有定法可说,都是对机说法,对治一定根机的众生的烦恼、系缚,然后让其得解脱。所以,佛法既说空,又说有。如果说“空”能破他的知见,就说空;如果说“有”方便他解脱,就说有。比如这里问的“无常”,是从“空”来讲的;“缘起”现象,是从“有”来讲的;“
假如长期只吃青菜豆腐,这样肯定营养不良,身体虚弱。一个真正吃素的人,就像修行一样,也是圆融无碍的。他会依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而调整食谱;又会依身体的强弱、寒热等不同,而变化饮食。在大自然中,素食的材料极为丰富:海里有海带、紫菜等;山上有菌类
普贤菩萨是怎么礼敬的?我们平时是怎么礼的?我们礼而不敬。敬,是内心的状态;礼,是身体的状态。《六祖坛经》上说:有一位师父来拜见六祖大师,这位法师七岁就出家了,平时常诵《法华经》。他来拜六祖大师的时候,(磕头)头不着地,所以六祖大师就呵斥他:“
佛经讲: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在寺院里,除了我们自己修行,我们还负责给社会输出佛教文化,用各种的仪轨、早晚功课、每天的清净回向世界,这也成为我们存在的理由。每天的晨钟暮鼓,发起自利利他的心,也使我们对得
追求生存,是人生的最低标准。佛教的无常观为我们揭示生存不是罪过,而且生存是有使命的。我们要学习世间上生存的技能、技巧,以挣钱来谋生,同时还要用正当的方法挣钱。很多学佛的人把这个问题看得很轻,“我是来了生脱死的,挣钱这些东西有什么用?!”结果他不会挣
南无阿弥陀佛。下面有人提了一个关于念佛的具体修行方面的问题。说明他是一个认真的人。他的问题是这样的:“念佛是不是最好念念都在阿弥陀佛名号上面,一旦意识到自己起了妄念,应该马上拉回到阿弥陀佛的名号上面?”先就这个问题回答,一般回答都是“应该这样”。
皈依三宝是拜师父吗?皈依三宝不是拜师父。对此,现在很多人也都误会了!选择一个好的皈依师固然重要,但是他要求你做的应当是皈依三宝,而不是皈依他个人。通过皈依三宝的因缘,最终可能会让我们认识一位大善知识——也就是对我们的信仰、对佛法真正能够担当负责的人!
我们今天之所以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或者念经、念咒,请记住:不是因为佛菩萨万能,只是我们通过这样的一种念诵的外在,改变了自己内在的心!所谓历事炼心!为什么这种念诵能改变自己?因为我们已经把佛法消化了,融入到了自己的身口意中
每个人晚上睡觉时,从他躺在床上到真正睡着,中间起码有5到10分钟的时间。而对普通人来说,这几分钟,基本是在妄想与昏沉当中度过。这样带着妄想睡觉就容易做梦,引起睡眠质量越来越差。而学佛的人,懂得珍惜时间,把握当下。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