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礼师父 ,儿子8岁,说同学问他昨晚吃什么。儿子如实作答,姥爷做的粥菜馒头。同学说,我吃的是火锅,你吃的是烂饭。儿子很不开心。祈请师父开示,该如何引导孩子树立正知见?
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不在一时,而是长期言教、身教、境教的积累。家长如果心中有底气、有自信,自然知道怎么传递给孩子。给孩子挑选一些好书,带他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慢慢让孩子自己去思考、成长。
师父您好!我的一个吸毒同学本月底会出狱,他也是多次进宫的。十多年来,我用尽方法帮他,可他却一次次在冲击我的底线,令我忍无可忍!如今我开始动摇,我想不再理他了,毕竟我自己也有烦不完的事。师父,你说我该怎么办?
我们修行菩萨道,本来就应该去帮助别人,没有“值不值得”的问题。不过,如何去帮助,是否跟自己现有的能力匹配,是需要考虑的。如果各方面条件下,自己帮助他人时身心都很吃力,造成了纠结、迷茫,可以调整。这个机会正好是检点自己的时候:有哪些方面不足?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哪些烦恼?然后去发愿,在今后的日子中不断成长。把一切都当做自己菩提道的必经之路,当做自己修行、净罪积资的过程,而非分别外在,随他而转。
圣严法师,佛学大师、教育家、佛教弘法大师、日本立正大学博士,也是禅宗曹洞宗的第五十代传人、临济宗的第五十七代传人、台湾法鼓山的创办人。圣严法师所推动的理念是,提升人的品质,建设人间净土,以教育完成关怀任务,以关怀达到教育目的。圣严法师以中、日、英三种语文在亚、美、欧各洲出版的著作近百种。
达真堪布,1973年出生在四川省阿坝县麦尔玛乡。7岁时于阿坝县朗措玛寺出家,依止毛尔盖克仓活佛和根秋饶吉活佛,系统规范地学修佛法基础和戒律。12岁便能宣讲《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入菩萨行》等经论续部,并逐渐承担寺内许多事务,主持各种法会。上师此生最大的心愿之一就是建立一所佛学院,从小培养会藏、汉、英三种语言的佛法专业人才。
《安士全书》是“善世第一奇书”,超古超今,诚为传家至宝。全书共分四部,包括戒杀之书《万善先资》;戒淫之书《欲海回狂》;《阴骘文广义》;《西归直指》。前三种书,虽教人修世善,而亦具了生死法。《西归直指》虽教人了生死,而又须力行世善。诚可谓现居士身
暂无简介
海涛法师,俗姓黄,台北市人,祖籍:福建人,西元1958年生于台湾高雄市。1993年六月海涛法师于新竹福严精舍由其师公上真下华老和尚代为剃度,依止上如下虚老法师,1994年于高雄六龟妙通寺上戒下德老和尚座下受具足戒,其后两年间常往来于慧日讲堂及恒春五公寺。
印光大师(1861(辛酉年)~1940(庚辰年)),即释印光,法名圣量,字印光,自称常惭愧僧,又因仰慕佛教净土宗开山祖师--当年在庐山修行的慧远大师,故又号继庐行者。大师俗姓赵,名丹桂,字绍伊,号子任。
宣化上人是黑龙江省双城人氏,俗姓白,父富海公,一生勤俭治家,务农为业。母胡太夫人,生前茹素念佛,数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好善乐施,有求必应,认为“为善最乐”。乡里称赞不已,称为活菩萨。1946年慕上虚下云老和尚为宗门泰斗,遂束装就道,前往参礼。
我心本来具有的道多么大啊!我心固有的法多么奇妙啊!寂与照不是两个,真与俗本是圆融的;离妄念离情识,就不生不灭。说是有却没有,没有却是有;说是空却不空,不空却是空。众生与佛都从这里出,圣与凡都不能说明那深奥。就像明镜本来没有一物,但有什么
星云法师,1927年出生,江苏扬州人,12岁于南京栖霞寺礼志开上人出家。法名悟彻,号今觉。祖庭为宜兴大觉寺,为临济宗第48代传人。1967年创建佛光山,并出任佛光山寺第一、二、三任住持。先后在世界各地创建
慧律法师1953年出生于台湾云林,就读建国中学时,热衷探讨人生哲学,遂博览群籍,又担任演辩社主辩人,因而奠定日后博闻强记,辩才无碍的基础。1974年入逢甲大学参加普觉佛学社,以此因缘听闻佛法,并得以亲
这问题在《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中有提到:「弥勒!一切女人,有八种因缘恒受女身。云何为八?一者、爱好女身;二者、贪着女欲;三者、口常赞美女人容质;四者、心不正直覆藏所作;五者、厌薄自夫;六者、念重他人;七者、知人有恩而已背逆;八者、邪伪庄饰欲他迷恋。若
海涛法师,俗姓黄。祖籍:福建人,1958年生于台湾高雄市。1993年六月于新竹福严精舍由其师公真华法师代为剃度,依止如虚法师,1994年于高雄六龟妙通寺戒德法师座下受具足戒,其后两年间常往来于慧日讲堂及恒
问:信佛的人天天说信佛好,那我要问一问,学佛究竟有什么好处?依据佛教观念,当今世界上的人类社会,最需要的是什么?如此问义甚大,能为其解答吗? 答:若了义讲,学佛无好处、无利益、无功德;如达摩祖师回答梁武帝一样,修塔、造庙、供僧等,无有功德,只为善行
在家君子尚重气节,不为稻粮谋,不为五斗米折腰,更有视金钱如粪土者;出家大丈夫为众生种福田而做乞士,不能为财物迷失了自己。十方来物,只为光复如来家业、弘扬正法而用,除简单的生活所需外,半点不属于自己。虽说无财不足以养道,但贪财就坏了道心。
本性和佛性,我们从字面上就可以了解到,本性就是我们自己的心,佛性也离不开我们的心。佛是纯净、福慧两足的,但我们离这个状态还很遥远,虽然佛在本性之中,但是这个本性中,99 99%都是凡夫的状态,佛的纯净一面非常的少。就像砂金里,金的含量是很少的
当我们明白了佛最高深的理的时候,它更是时时提醒我们,从最常见的,也是自己最做不到的开始做。钝根的人要修行,就从枝条好好修起,一点一点地进入来成就。就像“滴水成河,粒米成箩”一样,由点成线,由线成面。
大家打禅七,都要把攀缘心放下,攀缘心放不下,那还用什么功呢?那是在浪费时间。攀缘心就是妄想,打禅七就是要希望修真,我们一天到晚还是妄想纷飞,想这个想那个,想入非非,那怎么用功呢?不管是修哪个法门,有攀缘心就入不了门,显密都如此,特别是修禅
这个问题表面看来问得非常有道理,那我们来看智者大师是如何回答的?智者大师:【答,菩萨有二种。一者。久修行菩萨道,得无生忍者,实当所责。二者。未得已还,及初发心凡夫菩萨者,要须常不离佛。忍力成就,方堪处三界内。于恶世中,救苦众生。】
凡夫执著于色身,随肉体而生死。小乘觉得色身是生死烦恼的温床,所以非常地厌弃,但是他会偏到另一边去,他会执著无生无死的清净法身,一旦证得法身就住在里面不出来了。大乘心量广大,要度众生成佛,必须要能够和众生沟通,你要沟通的话,要有一个显现的肉身
出家人的父母观与在家人不同,出家人的亲情观也与在家人不同。我们都走在轮回的路上,无始以来都曾互为父母子女,恩恩怨怨、生生死死不是什么幸福的事。而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勤观因缘果报,直至出离生死轮回,才是真正的幸福。
不需琢磨我们即将伤害的众生是上辈子欠我们的,今世来接受我们的惩罚,还是这辈子我们首先发出的伤害。生命从无始以来到现在,谁伤害谁更多一些根本无法计算,我们只需要做到“一切恶止于我,一切善发自我”就对了。因一旦作恶,无论此恶举是否是属于还报
佛陀住世的时候,弥勒喜好穿着。一次佛将国王供养的金缕袈裟赐给诸比丘,大家看到这般华丽的袈裟,谁都不敢要,唯弥勒受之,并天天穿在身上,到处乞食。因金缕袈裟华丽异常,故而显得更加相好庄严,弥勒常常能得到更多、更美味的饮食供养。
星云大师说:“我向来不喜欢讲神通,但我相信神迹是有的。佛光山在海外的道场都有感人的故事,我来讲‘荷兰佛光山’的故事吧!”一九四五年,抗战已近尾声了,身为国军情报员的罗辅闻,奉命到浙江拍摄钱塘江的铁桥,不幸被日军发现,被以高射炮击中机尾
邪淫的异熟果报极其可怕。总的来说,根据动机的强烈程度,邪淫者会相应地堕入三恶趣:以下品贪嗔痴之心行邪淫会堕入旁生;以中品贪嗔痴之心行邪淫会堕入饿鬼;以上品贪嗔痴之心行邪淫会堕入地狱,如《佛说大乘日子王所问经》中说:“下劣淫欲行,直往于无间,受苦不可当
对于宇宙的认识,现代科学与《俱舍论》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然而,不同的观点是否彼此相违,确实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因为这关系到许多佛教徒能否因此而树立起真正的信仰。在座的诸位从小就接受了所谓的科学教育,想必一直都在认为地球是圆形的球体
问:智慧波罗蜜多到底是什么?答:如《三摩地王经》中云:“犹如夜晚之水月,澄清无垢湖中现,然水月空无实质,一切诸法如是知。”我们以这其中所说之理了达轮涅诸法无有自性后入定,自心无有散收地安住于外界所现的种种法以及内在无而显现的明觉中,不缘任何他法
我的师父悟公上人说过,佛教是讲大道理的。这个大道理,指的就是生命的方向。方向是最重要的,我们从小就知道“南辕北辙”,如果人生的方向错了,那再怎么努力都会相去甚远。这世间,不明白道的人,他在德上是空虚的。懵懵懂懂,不知道自己的明天会怎样
财神是主财富的法门。 有个汉传佛教僧人曾经问我:僧人不能贪恋财物,为什么要修这个法?我回答说:你说的是对的,僧人不能贪财,不能有贪心,但是僧人也要生活,僧人起码的衣食条件要解决,在这种情况下
藏传佛教中有个实修法,可以消除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痛苦,让我们保持心情愉快。方法很简单:首先双目直视虚空,不执著一切而自然放松,心胸尽量放大,在这样的境界中坦然安住。然后念诵达雅他嗡措姆迷勒那德卡
坐在拜垫上的尽量盘腿,有的人盘腿像坐老虎凳一样,最好是坐拜垫,坐凳子不好打坐。打坐功德很大,我们大家不讲一句话在这打坐功德很大。双盘盘起来的有多少?举手。你看,这么多金塔,不用别人给你发奖状、
假设一下,当我们身处深山之中,远离世间的诱惑,这个时候是不是能够做到心如止水呢?或许可以。但是一旦踏入滚滚红尘之中,恐怕就会被花花世界迷了双眼,在名利、物质面前把握不住自己。 很多时候,需要
第七委屈难受者。此语,乃无知者言之。稍有程度者,断不挂齿。何以故?下至众生,上齐诸佛,委屈二字,竟不能免。所以者何?释迦世尊乞食既毕,敷座说法,百万大众,巍巍端坐,静肃庄严。忽一僧尼捧腹而至,对佛面立即云“汝今说法,我身难安,不久欲生,何不顾及”等语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工信部ICP备案号:粤ICP备1305180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