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中,佛和须菩提对话中提到的《金刚经》就是其本身。我们通常不太习惯这种表述方式,但在佛经中类似的表述却经常使用,如《法华经》的经文中多次提到《法华经》。在计算机程序设计中,一个过程或函数在其定义或说明中又直接或间接调用自身的方法被称为“递归”。采用递归的手段通常可以把一个大型复杂的问题层层转化为一个与原问题相似
常见的《金刚经》译文中在开始时的确没有提及法会中的菩萨,但义净大师翻译的《佛说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开始部分为:“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名称大城,战胜林施孤独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及大菩萨众。”这里明确地说明有大菩萨众参加了金刚经的法会。
在家供养舍利塔,安放的原则与安放佛像相同。圣严法师在《学佛群疑》中说:“在家供佛,设立佛坛,通常都先请人为佛菩萨圣像开光,同时要选择日期,勘定方位,这也是属于民间信仰或民间风俗的一种。以入乡随俗的观点而言,这无可厚非;开光表示慎重,择定日期和方位
每天诵经的数量,应视行人的情况而定,有时间尽量多诵。《普门品》主要宣说观世音菩萨普门示现的种种功德。行人持诵观世音名号应对菩萨的功德有深入的了解,这对培养对观世音菩萨的信心是有巨大帮助的。
问: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法门属于什么宗派?那位大德是修此法门的?奉心居士答:宝箧印陀罗尼经属于密乘经典,已经大德公开传授,有信心者可以持诵。
奉心居士答:可以。如能在皈依三宝、发菩提心的基础受持大悲咒就更殊胜了。
问题补充:佛说,一切皆虚空,那佛所说的经文不也是虚空的吗?(提问者:gongfo ) 奉心居士答:首先要清楚虚空比喻的含义。佛经中经常以虚空来说诸法的虚妄、不实有;但说诸法不实有,并不意味着诸法犹如龟毛兔角般根本就没有,而是说诸法的有是如梦如幻般的显现。诸法不实有,并不否定诸法有种种功能。 例如,如幻的恶业能带来如幻的苦受;如幻的善业能带来如幻的乐受。因此,如果因为诸法如梦如幻便放逸身心造诸恶业的话,学佛的路子就在根本上错了。 佛说诸法如虚空、如梦如幻,佛经、佛的智慧也不
奉心居士答:第一经的说法并不常见,佛经中有经王之说,可参见以下解释: 【经王】 (譬喻)称其经胜于他经,曰经王。即经中之王也。法华经药王品曰:如帝释于三十三天中王,此经亦复如是,诸经中王。(中略)如佛为诸法王,此经亦复如是,诸经中王。法华嘉祥疏九曰:言经王者,此经于今昔权实开合自在,故称为王。又独一无二,亦是王义。最胜王经一曰:金光明妙法,最胜诸经王。心地观经八曰:若有法师受持读习解说书写此心地经众经中王,如是法师与我无异。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编)】
问:佛学中共有多少科目可以修?每个学科中主要修些什么东西?每科必修的东西修完之后为今生来世带来什么好处?解决些什么问题呢? 还想问一下关于我问的问题有这方面的书籍吗,在哪本佛书里可以读到呢?
问题补充: 最近很苦恼,虽然学佛也有一段时间,但是感觉还是不得力,总是有很多烦恼的问题缠绕着我,我的工作还算顺利,待遇也不错,可是我的娘家总是有很多的困难需要我们帮助,父亲下过乡,没有正式工作,年轻时很能忙活,走南闯北,所以童年的我过的还算幸福,妈妈也没有工作,一直是我供养他们,我也感觉是应该的,我有一个弟弟,从小娇生惯养,可能是父亲太要强,什么是都不让弟弟做,养成了他懦弱的性格,毕业后不愿工作,更不愿吃苦,总想自己当老板。干过很多项目,每个项目都不成功,所以父亲的积蓄
问题补充:很喜欢小动物,所养的狗生了重病,一直尽力在治疗它,但丈夫不喜欢它,争执之下他竟然把它从阳台摔下摔死了 对心爱的狗狗满怀愧疚,夜不能寐,得不到解脱,请问该怎么办?希望解答问题的顾问:奉心居士(提问者:chenxiaomao) 奉心居士答:随喜您的善心。
奉心居士答:可以。供养一尊佛像就是供养一切佛像。
一、付出越多收获越多:这是宇宙正负能量之和为零法则导致的铁律,同理,收获越多,福分就会越少。二、心灵越丑痛苦越多:这是宇宙因果机制的反映,意思是说,若某个人一生烦恼多、痛苦多,就证明此人心灵丑陋。三、结构越美相貌越美
什么是教育呢?不是现在从小学、大学、研究生所学的,那只是知识技能培训。教育是人文、伦理道德观念的培养、普及。教育的目的是要明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明了人与宇宙自然的关系,明了因果法则。也就是说,教你怎样做人的才是教育。
治眼病咒文:释迦辉耀。(shi jia hui yao)。治眼病咒手印:食指相钩(右钩左),中指弯转在掌心,大指捏在中指的背上相并,头相拄。无名指竖立相靠,小指左手压右手交叉(重迭)。持治眼病咒时间:每天起码,至少要念半小时。时间充足一小时或者以上更好。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心经何故无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某处等六种成就,以证明是佛说呢?唐太宗时,有一位国师名玄奘法师,在家姓陈,十二岁时跟随哥哥出家,出了家后,读一切经典,有些经典是鸠摩罗什法师翻译,有些经典是别的法师翻
问:我听到很多人说,夫妻卧室污秽,不能念佛,可是有时在睡梦中念佛,不知道有罪没有?我看到一本劝文说,行、坐、立、卧、闲、忙都要能够念佛,这个说法对有妻和没有妻是否有区别?李炳南答:卧房和一些不干净的地方,不出口念佛,心中默念,没有关系。
大家把每一个人的生命配合圆图看看:头上面是乾卦,下面在密宗就叫海底,在中国的医学叫会阴,男女都一样,不过女性的用法不同。这是我们人类生命的开始,会阴也就是复卦。所以中国的道家又产生了一套方法,除了医学上十二经脉以外,又有奇经八脉。
我已老了,身体常常被病魔侵袭折磨,虽然早晚功课和念佛都不间断,但仍旧一样。前天,看了《高僧传》,里面有一位法师病了,梦见佛祖给他指示念诵《涅槃经》,然后病就好了。我是不是也可以模仿他念诵《涅槃经》,或者采取其他方法呢?人家说您老在医药方面也有相
我们念佛怎么回向?你用十念法念,为谁啊?你说我为尽虚空遍法界的众生。你先歇菜吧!你没那么大心量。所以要先敦伦尽分,你先从你的人伦开始回向。妈妈病了,这两个小时的十念法我为妈妈:求佛菩萨加持,老母亲待我不薄,一把屎一把尿把我拉巴大,今天老太太病了
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是佛学里佛法的五眼,五种眼睛的分类,文字都差不多。是佛先提出来问,「须菩提,于意云何」,你的意思怎么样?佛有没有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佛经的三藏十二部,就是把佛经作十二种的分类,其中一种是「自说」
五十年前王守仁,开门即是闭门人。 精灵剥后还归复,始信禅门不坏身。 王阳明是个大儒,他学过佛家,学过儒家,有神通的。在王阳明的学案中,他也玩弄过神通,但最后都丢弃了。 王阳明比你这个本事
佛教最高的追求与实证,就是要觉悟宇宙与人生究竟的实相(真理),最终的目的是要“心解脱与慧自在”。心的解脱对于慧的自在有莫大的关系,这心又如何解脱呢?
『天地之大德曰生,世人之大恶曰杀生。』这是古人昭示天下后世,最直截了当,而十分沉痛的两句话!我们总该知道:生命是世间最贵重的东西,杀生是世间最悲惨的事情。我们读书,读到五刑之属三千,其罪至死而极,就知那些作奸犯科,
曹翰亭夫妇,向持大悲咒。民国十五年夏,翰亭患痢,一昼夜至二百余次,数日水米不进。势已危殆,群医束手。梓修居士劝其专持大悲咒,虔求加被。翰亭即在枕上默持,其妇则焚香朗诵,当夜即酣睡未泻。次晨大便一次,病即减,旋即痊愈。
先讲念佛的人容易发生的主要偏差,是要防止的。头两句是“念佛最忌,精神涣散”。念佛的时候,思想不集中,提不起精神来。心情低落,意志消沉,无精打彩,杂念无穷,不是昏沉便是掉举。这个是最忌了。
佛法有无量的法门,八万四千法门对治众生的八万四千烦恼。佛法很广大,它是伟大的真理,对宇宙人生都有很深刻的阐述。心中心法也是无量法门中间的一个重要的方法,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兴起的。心中心初祖就是大愚法师。
静坐是佛法修行的一法,对于身心健康,确为有益。以世法说:“年老者静坐,可以减少头痛腰痛、眼花心乱、血压高、麻痹症等疾病;年轻者静坐,可以减少欲念,静定有智,遇事不太冲动,避免与人争斗。
所谓佛性,即非佛性,是名佛性。所谓佛性,是假的(假有);即非佛性,即是空;是名佛性,即是中。空假中三位一体。一天到晚不离开这个。这个是什么?讲一句出来看看!不讲不行!回答时,要脱开讲,比如“东山水上行”,“云在青天”,“庭前柏树子”,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个我们也常常讲的。所以,我们应知道,祸福是无门的,唯人自招,不是从这个门进去我们就有福报,没有,它没有门,没有径,完全是在于我们自己要什么东西。可是,世上的人以为我只要聪明,我机灵,我会巧办事,
常见许多太太小姐们,热络起来,同出同进,形影不离,突然间为了三言两语,鸡毛蒜皮,便发生了误会,便自相视如仇雠,每当他们义愤填膺的来找我诉说评理时,我从不偏袒来者,顺着他火上加油,我永远是装作很不发生兴趣的问她说:“你还喜欢她吗,
我先生有外遇,且有一私生女已五岁了,我现在才知道。是否该离婚?我先生目前是经济犯,正在牢中,明年四月出狱。在等待他回来的这一段时间,我忽然发现他曾有外遇之事,私生女的母亲和他分手另嫁了,小孩托保姆在看管。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