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从来此到昨天,每天晚上都没睡好,夜里多梦,害怕去睡觉,因为睡了比没睡更累。上殿又昏沉,喝咖啡提神好辛苦。功课进步又退步,很难稳定。初学不懂这也可以发问。助理老师慈悲告知用慈心观,夜里好睡。看书又是初禅、二禅、三禅观。若是初学完全没上禅,怎么用慈心观? 帕奥
问:如果一个初学禅者从小就悲观,对自己缺乏信心,认为自己无法成功,对于这样的人,我们应该如何开导他? 帕奥禅师帕奥禅师答:这种人是不容易开导的。你可以试试向他说法,以便激起他对佛法僧的信心。只是一般上他是不会很有信心地听闻佛法。若他能够继续修禅就会很好,因为如
问:未证得禅那的初学禅者如何修行慈心禅? 帕奥禅师答:他应该先想像一个他敬爱且又与他同性的人的笑容,然后以下列四个方式向他散播慈爱:「愿此善者没有仇敌;愿此善者没有内心的痛苦;愿此善者没有身体上的痛苦;愿此善者愉快地自珍自重。」如此散播慈爱四至五遍之后,他应该选其中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持续不断地向该人散播慈爱,且心专注于该人的笑容。他必须如此修行许多个星期、许多月或许多年,直到证得禅那。之后他应该照我在之前的开示中所说的方法修行。然而要证得慈心禅那对他来说并不
问:禅师是否可以详细地解释还没有达到近行定及安止定的初学禅者如何修行佛随念及死随念? 帕奥禅师答:在此我只能够简要地解释它们。如果你要知道详细的修法,请参考《清净道论》。初学禅者只能通过想像来修行佛随念。首先他必须看一尊佛像,把它当作是真实的佛陀。然后在心中想像该佛像。之后他必须选佛陀各种特质当中的一个,例如「阿罗汉」。「阿罗汉」有五项定义,他可以任选其中之一,例如:佛陀堪受一切人、天神及梵天神顶礼,因为他拥有无上的戒定慧。然后他必须一心专注于该特质,直到
问:怎样的环境、空间较适合初学者用功? 帕奥禅师答:佛陀在经中指出森林、树下或空地是适合禅修的环境。虽然大家现在既不是处在森林里,也不是在树下,而且有许多禅修者挤在一起,但是如果大家能够不在意其他人的存在,将所有的杂务抛在一边,一心只注意自己禅修的目标,那么,这里对大家而言就像是空地一般。更何况大众共修能够帮助你激发精进心,使你的禅修进步得更快。 返回帕奥禅师问答专题 更多帕奥禅师佛学内容
问:何谓禅思?坐禅时须要禅思吗?可否举例说明? 帕奥禅师答:禅思的巴利文,是一个动词,有两个含意:一个含意是烧毁烦恼;另一个含意是透视禅修目标或深深地将心固定于禅修目标(,以便烧毁烦恼)。它的名词是禅那。禅那可分为两大类,即世间禅那与出世间禅那。世间禅那又可分为两
问:初学者在以三十二身分为修止禅业处时,因为没有智慧之光的帮助,那是否意味着他在观照三十二身分时只是假想式或概念式地观?请详细解释这种修法。谢谢! 帕奥禅师答:是的,他只能通过想像来修行。无论是通过想像或直接地照见三十二身分,它们都只是概念法。如果你想要知道
问:每个人都可以修禅吗?是否有不能修禅的人?是否有人一直修禅,经过很长的一段时间,却都没有禅相发生?这是不是因为业障重或其他因素所造成的? 帕奥禅师答:每个人都可以修禅。然而,有些人无法得到禅相,这可能由于他们过去的业障、或不够精进、或得不到善知识引导、或方法
问:可否请禅师开示如何行禅?例如:行走时以那一种速度最好慢速、中速、或快速?在行禅时, 我们应当「想」什么呢?再者,可否请禅师给我这个初学者一些方针,以便能培育更深的定力? 帕奥禅师答:有四种明觉: 有义明觉清楚地了解什么是有利益的,什么是没有利益的。 适宜明觉清楚
问:五蕴的定义为何? 帕奥禅师答:五蕴就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及识蕴。色是物质;受是感受;想是内心烙下印象;行包括许多附属的心理现象(心所);识就是心。色蕴是十一类物质的集合,即包括过去的、未来的与现在的、内在的与外在的、粗的与细的、低劣的与高尚的、远的与近
问:我们本身是安般念的初学者。虽然有禅师的书可参阅,然而有些朋友认为阅读不能彻底地掌握,坚持要求我们给予指导,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应该怎么做? 帕奥禅师答:向一位导师学习对他们来说会比较好。 返回帕奥禅师问答专题 更多帕奥禅师佛学内容
请问:禅师,有些人天生有阴阳眼,能看到鬼道众生,甚至在有人往生时能看到死者的气只有呼,而没有吸。请问此人是否前生曾修行禅法呢?帕奥禅师答:这种能力称为「业生通」,意即由业力所产生的特殊能力;该业力可能是他们在过去世禅修的业所产生。
问:有一位老比丘尼自称是禅修者,常对信徒说她在禅修中常看到鬼来找她。请问禅师,禅修者要修到什么境界,才会常看到鬼来找他(或她)超度?禅修者是否要得到天眼通才会看到鬼道众生?帕奥禅师答:鬼道是很低下的一类众生,我们很难帮助他们。
问:释迦牟尼佛曾为诸阿罗汉授记:经过几劫后,将在何地成佛。但是阿罗汉因烦恼已断,不再受后有,等这期寿命穷尽时,就进入般涅槃。是否会因佛陀的授记而下生人间等,因为他的心中没有烦恼、爱着的缘故,能够施舍身心财物给与众生。等到诸波罗蜜成熟时,再经由菩萨而成佛。若不
克服障碍 问1:感谢昨天发的「安般念简介」。我很认真地去了解它并且感受它,所以今天进步很快,更加专注,更加有正念,更加有信心。但是前几天静坐时一剎那间忘记自己身体的存在,只专注到息经过接触点,
问:女众修行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帕奥禅师答:在修行上各人有各人不同的障碍。我们无法说那些障碍单是女众才有,男众没有。不论男众或女众,都有智慧利的人。因此在佛陀的弟子当中,不但男众方面有上首弟子,女众方面也有上首弟子。不论你是男人或女人,都必须精勤修行以克服欲
问3:有一位老比丘尼经常对信徒说:你以前堕胎的婴灵现在正跟着你,你累劫的冤家债主正跟着你,障碍你的一切,所以你的事业才会失败、会生
问:佛陀在菩提树下证入佛位,同时也成为一位阿罗汉。他不必从证悟初果开始,再一直修行到四果。佛陀的弟子里是否也有不必证悟前三种果位,就直接证悟阿罗汉果的人? 帕奥禅师答:根据南传佛法,事实并非如你所说的那样。我们的菩萨乃是透过证悟四道与四果而证得佛果的,他在一
菩提资粮 帕奥禅师讲述 ◇◇◇◇◇◇◇◇◇◇◇◇◇◇◇◇◇◇◇◇◇◇◇◇ 菩提资粮 目录 中译序 大空经 除妄念经 大菩提乘(一) 大菩提乘(二) 大菩提乘(三) 问答一 问答二 问答三 问答四 问答五 即席问答 郁伽居士的八种奇妙素质 附录: 佛教能够带给人类什么利益(一) 佛教能
禅者序 戒、定、慧三无漏学乃是佛教的修学次第,此三无漏学可使凡夫成就圣位。觉音论师所造的南传《清净道论》即是以戒、定、慧三学为大纲,以七清净及十六观智为修学次第。缅甸帕奥禅师指导禅修,不仅依
问:何谓法眼净?什么是初果? 帕奥禅师答:在《转法轮经》及其他某些经中,法眼净是指须陀洹道而言;在另外一些经中,法眼净是指阿那含道而言。 须陀洹是证悟涅槃的四类圣者当中的第一类。「须陀」意为「流」,即指圣者之流;「阿洹那」意为「进入」。因此须陀洹的意思是入流,即
问:据说佛陀对当时的信众所开示的大都是从施论、戒论、生天之论开始,然后观察信众的根基,给予开示诸欲的过患,及苦集灭道之诸佛本真。请告诉我怎样布施才能获得好福报?怎样持戒才能不受地狱恶道烧烤,享有大功德?升天之论是什么?诸欲的过患是什么? 帕奥禅师答:这种教法称
问:释迦牟尼佛曾为诸阿罗汉授记:经过几劫后,将在何地成佛。但是阿罗汉因烦恼已断,不再受后有,等这期寿命穷尽时,就进入般涅槃。是否会因佛陀的授记而下生人间等,因为他的心中没有烦恼、爱着的缘故,能够施舍身心财物给与众生。等到诸波罗蜜成熟时,再经由菩萨而成佛。若不
问:一般认为人死后还有一个灵魂,是永恒不死的,这是常见。佛陀要我们舍离常见和断见,采取中道。如何才能采取中道呢?而我们承认人如果没有解脱的话,还要继续在六道中轮回,就表示还有一个灵魂的自我,这不就是常见吗?在汉译的《杂阿含经》里谈到八圣道分可依世间与出世间的
请问:禅师,有些人天生有阴阳眼,能看到鬼道众生,甚至在有人往生时能看到死者的气只有呼,而没有吸。请问此人是否前生曾修行禅法呢?帕奥禅师答:这种能力称为「业生通」,意即由业力所产生的特殊能力;该业力可能是他们在过去世禅修的业所产生。
问:女众修行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帕奥禅师答:在修行上各人有各人不同的障碍。我们无法说那些障碍单是女众才有,男众没有。不论男众或女众,都有智慧利的人。因此在佛陀的弟子当中,不但男众方面有上首弟子,女众方面也有上首弟子。不论你是男人或女人,都必须精勤修行以克服欲
问:何谓法眼净?什么是初果? 帕奥禅师答:在《转法轮经》及其他某些经中,法眼净是指须陀洹道而言;在另外一些经中,法眼净是指阿那含道而言。 须陀洹是证悟涅槃的四类圣者当中的第一类。「须陀」意为「流」,即指圣者之流;「阿洹那」意为「进入」。因此须陀洹的意思是入流,即
问:五蕴的定义为何? 帕奥禅师答:五蕴就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及识蕴。色是物质;受是感受;想是内心烙下印象;行包括许多附属的心理现象(心所);识就是心。色蕴是十一类物质的集合,即包括过去的、未来的与现在的、内在的与外在的、粗的与细的、低劣的与高尚的、远的与近
问3:有一位老比丘尼经常对信徒说:你以前堕胎的婴灵现在正跟着你,你累劫的冤家债主正跟着你,障碍你的一切,所以你的事业才会失败、会生
问:佛陀在菩提树下证入佛位,同时也成为一位阿罗汉。他不必从证悟初果开始,再一直修行到四果。佛陀的弟子里是否也有不必证悟前三种果位,就直接证悟阿罗汉果的人? 帕奥禅师答:根据南传佛法,事实并非如你所说的那样。我们的菩萨乃是透过证悟四道与四果而证得佛果的,他在一
问:白衣居士是否只能证得阿那含果?若要证得阿罗汉果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来继续修学?证得了阿罗汉果的居士可否接受出家众顶礼? 帕奥禅师帕奥禅师答:在家人也能够证悟阿罗汉果。例如佛陀的父亲净饭王就是以在家人的身份证悟阿罗汉果。然而证悟了阿罗汉果的在家人必须在证悟阿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工信部ICP备案号:粤ICP备1305180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