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根据视频内容整理编辑而成,请观看视频学习
正语,正确的言语,正直的言语,阳光的,向善的言语。虽然我们说,不犯恶口,两舌,绮语等等,但是忍不住。因为没有正见,平常不正思维,就没有正语。
佛说的法是清净法,无染法,是法尔如是的法,可是按我们习惯听着枯燥,听着疲厌。法师为了防止瞌睡,赶紧给你说个小小的笑话,调侃一下,夸赞一下,赞叹一下等等。借着方便善巧的名义,实际上这种情况能避免就避免。
法永远是正,正的就是严肃的,不容商量的。在《无量寿经》里面说,一个修行人不欣世语,乐在正论。没有表情的,没有喜怒哀乐的,不带情见的,甚至没有分别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正思维是意业清净,正语是口业清净。
好多用功的修行人,前面挂一个牌子,止语。包括我们现在,虽然说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可是沟通的语言,其实是妄想中的又多了一层妄想。在没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民族,妄想少,分别少,很可能他们的心比我们的还清净。
祖师们在讲到一个人清和浊的时候,一开始贪财的最浊,其次好色的,最后还有一些喜欢吟诗作对,舞风弄月的,这都属于世语,而不是正论。
正业,一般来说就是我这辈子的工作等等,世间叫事业。一定要是正确的事业,合法的事业来滋养身和心。职业能否利益众生,一切取决于发心,这就叫正业。一,起心动念,二,开言吐语,三,举手投足,都需要正确的指导,都属于业力。
在修行上,在世间种好的因,造出世间的业,这才叫正业。严格地来讲,净土法门就是如此。净土法门的殊胜处是不废世间法,而成就佛法。可以把你每天的日常生活都做念念回向往生极乐世界。还有比这个业正的么。
所以从这一点来讲,我们起的每一念都是个业力种子,要种得正确,不邪离。诸佛菩萨慈悲我们的时候,我们一直以为,一是,是爱心的摄受,二是,威德的折伏。其实原则只有一条,就是关闭我们堕到三恶趣的门,开示我们入涅槃的路,《行愿品》里面说了。
正业有两方面,看我的发心和我的终极目标。发心,度一切众生;终极目标,一定要先成就。如果我所有的业都是为这个服务的,这才叫正。放到净土一门来讲,就只有念佛为业。讲到究竟处,四种念佛,实相念佛,观想念佛,观像念佛,只有持名念佛是正行里面正行的正行。
一句佛号,就完全是我,一真法界,事事无碍的种子。一切的通途法门,包括三十七道品,从四念住开始,都是从这个世界的情形一步一步地往上走。净土法门直接把那个世界的情形给你端回来,确实难信。
正命,离邪命。末法时期,不论在僧在俗,一不小心就会堕到邪命的过患里。清净的身、语、意三业就可以离五种邪命。
学佛的道路上,表现得和一般人不一样,认为自己修行得好,与众不同。我们估计都有这个遭遇,比如:在五台山的时候,拜着拜着,耳边传来一个天籁之音。有人坐在那儿,两个脚岔开,手一搭,说“我乃什么什么菩萨,你们下界等诸凡夫听来……”我们在山下面顺着台阶上往上拜,他抢着跑上去,往那腾地一坐,俯视他人,觉得自己君临天下觉似的,就真有人上了他的当。为了利养,名闻利养。
这个我们往往容易犯,功德不要说最圆满,一说铁定打折扣。但是我就要思察自己内心,是发愿为了度化众生,还是说让他崇敬你。千万要小心微细处,不要糊弄自己。很多人有一分能说成十分,说百千万遍,这叫做夸功德。
不要在意这些功德,这是应该的。三宝是三宝,你再拿得多你的功德还是在自己,一切为我所用而已。我们自己记着功德,一定要感恩。我们好多时候是不懂得培福的,如果真正严格地讲,特别是在藏传里边,一个师父带的弟子,你不天天让他们怎么样去修功,修德,培福的话,你是有过失的。
将来在因果相续上,生生世世相续的弘法路上,你连福报都没有,人缘也没有,你吃都吃不开,喝都喝不了,怎么去弘法,身边都没有几个能顶得上事的大护法。好在《无量寿经》里讲的,小行菩萨,也可以往生。
因果相续上,功德是我们自己的。不是说我今天布施了多少,到庙里就说他欠了我的,或者说我救济了他,千万不要生这种念,一定要说我是一个佛弟子,如来之子,如来的子孙,我今天做的都是我分内之事,而且可庆幸的是我还能够做我分内的事。
这样的话,福德不用等到来生。越在虔诚越在谦卑的时候,福报成几何级数增长。一旦我慢起来必然会打折扣,甚至会有损。所以要以老为实的,为了度人去说。为了感染别人,为了激荡让他也来这样,那么就可以去说。
原标题:《阿弥陀经》37丨修行人中常见的几种歪门邪道「晚课」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那一座庙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共两千三百十二个字。是用Word所统计的,从正文“如是我闻”开始,包括符号。佛说阿弥陀经是净土三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无量寿经)之一。此经所提倡的念佛法门由于易学,使得念佛一时之间蔚为风气,甚至广泛流传于汉字文化圈各国,如日本、韩国、越南等。
佛经上讲,业障从心而有。“心若亡时罪亦灭,心亡罪灭两俱空”。《阿弥陀经》是最上乘的经典,如果持诵,必能心悟大乘,心开义解,回归自性,恒沙业障也就可以消除。一句佛号,“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不夹杂力量最大,你能不间断,念上三年,无量劫的罪业统统消尽,自在往生。
这部经是我阿难亲自听佛陀宣讲的。有一天,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里说法,在场的有佛陀的常随弟子出家众一千两百五十人。这一千两百五十人都是大阿罗汉,德行高尚,为众人所熟知的。这些人包括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摩诃俱希罗、离婆多、周利盘陀伽、难陀、阿难陀、罗候罗、乔梵波提、宾头卢颇罗堕
各位善知识,今天在沙田大会堂讲经是宝莲禅寺主办,何故只讲三晚?因为初时发起人是说讲开示,后来觉光法师说:何不讲经,我随口答曰:若讲经就讲阿弥陀经。三日时间讲完此经,惟有简略而说之。
所谓“少善根”,依字解义即是薄少的善根,又作少善。出自《阿弥陀经》,在其它经论还未发现“少善根”一词。一般传统经论典只谈到“善根”或“三善根”,如《入阿毗达磨论》卷上云:“善根有三种。一无贪是违贪法。二无瞋是违瞋法。三无痴是违痴法。即前所说慧为自性。如是三法是善自性。亦能为根生馀善法。故名善根。”
最近小薇有过来诵经,我就诵了阿弥陀经,以前本来不会背的。那天晚上我跟她讲完了怎么背阿弥陀经后,居然神奇的我就把它背下来了。阿弥陀佛经很短,如果念得很快,只要不到十分钟。但是这部经是佛教中很重要的一部经。每天晚上一定要念一念这部经,就会很吉祥。
我们平时晚课所念的《佛说阿弥陀经》很短,总共只有一千八百五十七个字,不知道你有没有数过。虽然这么短,但是释迦牟尼佛一再一再地叫着舍利弗尊者的名字,达三十六次,舍利弗,彼土有佛……这是鸠摩罗什法
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于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则莫若念佛求生净土。又于一切念佛法门之中,求其至简易、至稳当者,则莫若信愿专持名号。是故净土三经并行于世,而古人独以《阿弥陀经》列为日课。岂非有见于持名一法,普被三根,摄事理以无遗,统宗教而无外,尤为不可思议也哉!古来注疏,
《阿弥陀经》流行的外在因素 自东晋高僧慧远法师率123人在庐山念佛求生极乐,开创净土宗以来,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发展期中,净土宗也在不断地自我完善,从最初的依凭《无量寿佛经》,发展到现在
佛(1)说阿弥陀经(2)【解】释迦牟尼佛说的一部经,叫做《阿弥陀经》。(这一句是这一部经的名目。)【释】(1)佛:就是释迦牟尼佛。这释迦牟尼佛,本来早就已经成了佛的,因为要劝化这个世界上的人,所以特地来投胎做人。
流通的六方诸佛出广长舌相赞叹了,再说你应该往生。因为有已经发愿的,在这十劫之内,已经往生了,么现在发愿的,现在正当是往生时。当来发愿的,闻经以后,以至于后佛法中,一定还能够往生,因为始终阿弥陀佛今现在说法。
香光佛,此佛在因地的时候,修的净土法门,《圆通章》里说,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香光佛。以香光庄严而成佛。大焰肩佛,与南方世界的大焰肩佛同名,也诠释荷担如来家业。
净土法门是他力法门,修行方法别具一格,只要你信,你愿。所以往往祖师们也说,横超法不要做竖出用。学习净土法门就是来往生的,念佛就求往生的。没有说要得功夫,要证境界等等,不在此列。
娑婆世界就是受苦,五浊恶世之身,极乐世界往生,就是自在解脱之身,在这句经文里面还有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
诚要相信他力,净土法门是以他力彰显出来的,显说他力,旁带自力,傍着他力的巨大功能作用来得以成就。所以我们常说他力本愿,虽然日本的净土真宗,完全靠本愿法门,甚至说恶人等这些见解,我们也不敢苟同。
执持名号,念佛怎么念都行,只要自己相应,像《楞严经》里写到,如母子相忆,如母忆子,如子忆母的去念。就像刚从牢房里面解脱出来,像朝七宝庄严的宫殿奔跑而去一样,就这样的去念。
观经里讲到,佛告诉听法众:“汝好持是语”,就是要你好好的修持这句话。而这句话就是持无量寿佛的名号,念南无阿弥陀佛。所以智者大师在讲到《观无量寿经》的时候说:“观虽十六,言佛便周”,就是说修观法虽然有十六种观法,只要你念阿弥陀佛这句名号,就所有的都包括进来了,这是承接上一讲的持名念佛的殊胜之处。
经文中常说执持名号,从理论上说,执持需要通达和透彻的理解其涵义;从事相上说,执持意味着皈依,信受,全身心的靠着这个名号。当这两个方面,能做到融会贯通之后,才叫做真正的执持。
蕅益大师,在讲到菩提心是成道的正因缘时说,一句佛号就可以,把我们在菩提道业上的能量给发挥出来。每个人在无量的生死中要发的大菩提心,要了生死的菩提心,跟别人一块了的菩提心,所持的这句佛号,正是凡夫在生死苦海中起了大觉悟要了生死的决心,就是发心菩提。
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讲经至此,已经讲到众生闻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了,一生成佛的大事因缘,必须还从愿力上进行巩固。之前讲过愿力,对于一个法门来讲特别的重要。
净土三经之一的《佛说观无量寿经》,为我们打开了修习净土法门的新天地。全经通过介绍十六种观想方法,介绍了我们得见阿弥陀佛的最快的方法。得此观想法,从此无论睁眼闭眼,极乐国土皆在眼前,时时得见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部经,是佛教中最为重要,也是大家期盼已久的,就是《妙法莲华经》,简称为《法华经》。《法华经》在佛教中的地位很高,素有经中之王之称。佛在《法华经》中盛赞此经说:“文殊师利,此《法华经》是诸如来第一之说,于诸说中最为甚深,末后赐与,如彼强力之王,久护明珠,今乃与之。文殊师利,此《法华经》
你是否认为受戒容易而持戒难?你现在持五戒吗?戒律在佛教中占有重要地位,他是四众弟子的日常行为规范,在戒定慧三学中它是最基础的那个。
你如何面对你的“荣”与“辱”?对恶人也要有慈悲心你是否认同?平等与虚空是什么关系?佛教的虚空是看着什么都一样,都是空的,不能妄作分别,所以平等。
你发过的最大誓愿是什么?修习菩萨道就要发像四弘誓愿这样的大心、大愿。佛教不是像人们通常所想象的那样虚无、离世,而应该是积极入世的,勇猛精进的。
你觉得智者和常人有什么不同?千万不要被“迷人”所迷惑,他们嘴上讲得头头是道,但自己的坏习气却没有减少;祝你能够精勤与佛法,并把佛法融入自己的生活,成为一个智慧的人!
我现年43岁,曾经被抑郁症折磨多年,每日备受痛苦煎熬、苦不堪言,就像身处人间地狱,极端时甚至想自我了断,各种滋味真是难以表述。事业和家庭自然也受到重创,不得已离职在家养病。我曾经向朋友们诉苦,他们只是开玩笑地说想开点过几天就好了,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也只好默然一叹了之。
大师说偈已了,遂告门人曰:“汝等好住,今共汝别。吾去已后,莫作世情悲泣,而受人吊问钱帛,著孝衣,即非正法,非我弟子。如吾在日一种,一时端坐,但无动无静,无生无灭,无去无来,无是无非,无住无往,但然寂静,即是大道。吾去已后,但依修行,共吾在日一种,吾若在世,汝违吾教,吾住无益。”
你知道在佛教中如何看待我们自己的身体?自性真如藏在里面,时而须弥山时而又是海水,时而是恶龙时而又是鬼神,众生身体中存在的秘密,就像钻木取火一样,木头中藏着火焰吗?自性就是火焰,只要不停的努力向它的中心钻探,火焰就会出现。
常行十善,天堂便至,除人我,须弥倒;去邪心,海水竭;烦恼无,波浪灭;毒害忘,鱼龙绝。自心地上,觉性如来,放大光明,外照六门清净,能破六欲诸天。自性内照,三毒即除,地狱等罪,一时消灭,内外明彻,不异西方。不作此修,如何到彼?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