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根据视频内容整理编辑而成,请观看视频学习
承接上文,修行人中的歪门邪道,第三,占卜凶吉。好多人说:“师父,我最近不好,你给我观一观。”我不知道前因后果,但依然可以确定前因后果,你做善,肯定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你作恶,肯定能够本来不应该,可能就倒霉了。
不要给人轻易去说凶吉,这些最乱佛法,就算有法师方便善巧地说,真正有会的,也懂的,如果真正把他定住,让他回归正途,这样最好。但是为人要把良心卖,让谁受害谁受害。还有披着宗教或者神秘主义的外衣,假借来做为私人的不可告人的目的的时候,特别好利用。
当一块儿去受菩萨戒,站得齐刷刷的,总有人给你弄个怪,或者突然出了状况,或者高声叫喊,无缘无故地令人生敬畏,特别是在讲法的时候,或者在庙里,道场等等。
比如我有两个弟子,甲和乙,我给甲说:“哎呀,乙昨天供养了我什么什么了。”我不说让你供养,我说他供养了我。特别好,受用,我还缺个什么什么。这些地方,我们都要来注意,要把它改掉,修掉,有则改之无则勉之。
八圣道分第八条,正精进。其实前面的每一条,都不能缺精进的部分。比如念佛拜佛是最为修加行,最提升八正道,三十七道品的一个加行,一定要多拜佛。特别是身口意三业同时相应的时候,比我们平时散乱心念一念,都是要来得快得多,感受要深得多。
我们有时候,念佛拜佛一拜就累,其实不是说累,就是不愿意,不精进,懈怠。闲话却越讲越来劲儿,一不小心几个钟头就没了。这就一个叫正,一个叫邪。
修行很难,因为造业的时候勇猛精进,自然而然。但是修行,要往生的时候,就要使力气,要精进,我们娑婆的业习就是如此。贪嗔痴的时候,任运自如,自然而然地就犯这个过失了,同时极乐世界也是自然而然地精进。
精不杂,进不退。所以我们学佛,特别是修法,要认认真真地精进,不要像玩票一样,好多现在初基的,或者有一些善根不足的,真的跟玩票一样,没什么大的深入。
体现在正念中,就是说念无漏的智慧,念没有贪嗔痴,没有情见。正因为念头跟我们的行为举止是息息相关的,所以很容易沉浸在这个念头里边,也跟一种禅定一样,只不过是一种邪的,不清净的,染污的。
一个清净的人,一般的人以为说他这个人怎么傻傻的木木的,一个清净的人一看,他的目光透过来都是那种空洞,或者说滴水不漏。你们有机会回去看看,印光法师,虚云老和尚的法相,德相,虚云老和尚从来都是眼睛都不向上看,印光法师倒是直勾勾地盯着你,跟一座山一样,铜墙铁壁,盯得你连一个妄想都打不起来。这就是祖师们他们的风格,每个人弘法,度众生的方式善巧方便。
正定就是三昧,正受,入到三昧。若一日,到七日,一心不乱,不但能得一心不乱,最后还能够入念佛三昧,就是以无漏的智慧,来修习净土法门。我相信,而且既然碰到净土法门,我要发愿往生,尽形寿念阿弥陀佛,天天如此,念念如此,每天至少十念法如此,这就叫正定。
任何外来的思想环境,包括教内的其它的法门,其它的知识,善知识,包括其他的说法者,都转不了你的知见,你住到这个正定里面了。于是任何的法你听起来都是好像在劝你更加信,劝你继续愿,劝你老实行的,这才叫正。
大家要通过这三十七道品来认知,一,娑婆世界之修;二,极乐世界之任运自如。如是等法,香积佛国没有声音,只用味道做佛事,就有如是等法。或者某一个国土,捡个树叶子,摘个花,就是佛事,就有如是等法。无量无边的国土,无量无边的法门,太不可思议了。
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没有一个人能够落下,没有一个人不会念,这就叫皆悉。念佛,念法,念僧,赞叹三宝,忆念三宝。一个觉,一个正,一个净。
第一,闻念三宝,鸟音之中,都会赞叹三宝。鸟说的法,说明这个说法是有方的,而且人听了以后特别容易善入。就是讲法,一定要懂得善解人意,设身处地。有时候我们法不对机,人不契机的话,讲的法我听不了,听不懂他说什么,我应该怎么理解。老是不搭界,当面错过了,不善入。再一个,有的时候虽然他能够讲,能够说,可是不善言辞,就不能入。
第二,昼夜无间,熟耳根故。鸟儿赞叹三宝被你听到了,还要善入到我的心田中来,把它长养令熟,否则你会忘了,会散呀。所以我们现在如果你家里养几只鸟,这些鸟出和雅音,不断地演畅,发三十七道品,那就说明你不断地听,每天就如同我们的念念相续一样,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无不是功,无不是德地这样去听,久习成性。所以说极乐世界一生必至补处,必成佛。念念如此,何等境界的修法,任用自如的修法。
第三,鸟都可以说法,激励我们求往生的殊胜之心。鸟都可以说法,何况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清净海众,所有无量天人众。学佛修佛从来没有说三个月就保准怎么样,三年就能成就等等,唯一的就是让你,忆念三宝,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念佛,佛是医王;念法,法是良药;念僧,僧就是看管你,吃药和治病的这个人,那你这病肯定好了。所以说一切的极乐世界的情境皆是如此殊胜,不可说。相信,愿意往生,念佛求往生,这辈子一生成就。
原标题:《阿弥陀经》38丨学了佛,为什么人看上去更傻了?「晚课」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那一座庙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共两千三百十二个字。是用Word所统计的,从正文“如是我闻”开始,包括符号。佛说阿弥陀经是净土三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无量寿经)之一。此经所提倡的念佛法门由于易学,使得念佛一时之间蔚为风气,甚至广泛流传于汉字文化圈各国,如日本、韩国、越南等。
佛经上讲,业障从心而有。“心若亡时罪亦灭,心亡罪灭两俱空”。《阿弥陀经》是最上乘的经典,如果持诵,必能心悟大乘,心开义解,回归自性,恒沙业障也就可以消除。一句佛号,“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不夹杂力量最大,你能不间断,念上三年,无量劫的罪业统统消尽,自在往生。
这部经是我阿难亲自听佛陀宣讲的。有一天,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里说法,在场的有佛陀的常随弟子出家众一千两百五十人。这一千两百五十人都是大阿罗汉,德行高尚,为众人所熟知的。这些人包括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摩诃俱希罗、离婆多、周利盘陀伽、难陀、阿难陀、罗候罗、乔梵波提、宾头卢颇罗堕
各位善知识,今天在沙田大会堂讲经是宝莲禅寺主办,何故只讲三晚?因为初时发起人是说讲开示,后来觉光法师说:何不讲经,我随口答曰:若讲经就讲阿弥陀经。三日时间讲完此经,惟有简略而说之。
所谓“少善根”,依字解义即是薄少的善根,又作少善。出自《阿弥陀经》,在其它经论还未发现“少善根”一词。一般传统经论典只谈到“善根”或“三善根”,如《入阿毗达磨论》卷上云:“善根有三种。一无贪是违贪法。二无瞋是违瞋法。三无痴是违痴法。即前所说慧为自性。如是三法是善自性。亦能为根生馀善法。故名善根。”
最近小薇有过来诵经,我就诵了阿弥陀经,以前本来不会背的。那天晚上我跟她讲完了怎么背阿弥陀经后,居然神奇的我就把它背下来了。阿弥陀佛经很短,如果念得很快,只要不到十分钟。但是这部经是佛教中很重要的一部经。每天晚上一定要念一念这部经,就会很吉祥。
我们平时晚课所念的《佛说阿弥陀经》很短,总共只有一千八百五十七个字,不知道你有没有数过。虽然这么短,但是释迦牟尼佛一再一再地叫着舍利弗尊者的名字,达三十六次,舍利弗,彼土有佛……这是鸠摩罗什法
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于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则莫若念佛求生净土。又于一切念佛法门之中,求其至简易、至稳当者,则莫若信愿专持名号。是故净土三经并行于世,而古人独以《阿弥陀经》列为日课。岂非有见于持名一法,普被三根,摄事理以无遗,统宗教而无外,尤为不可思议也哉!古来注疏,
《阿弥陀经》流行的外在因素 自东晋高僧慧远法师率123人在庐山念佛求生极乐,开创净土宗以来,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发展期中,净土宗也在不断地自我完善,从最初的依凭《无量寿佛经》,发展到现在
佛(1)说阿弥陀经(2)【解】释迦牟尼佛说的一部经,叫做《阿弥陀经》。(这一句是这一部经的名目。)【释】(1)佛:就是释迦牟尼佛。这释迦牟尼佛,本来早就已经成了佛的,因为要劝化这个世界上的人,所以特地来投胎做人。
流通的六方诸佛出广长舌相赞叹了,再说你应该往生。因为有已经发愿的,在这十劫之内,已经往生了,么现在发愿的,现在正当是往生时。当来发愿的,闻经以后,以至于后佛法中,一定还能够往生,因为始终阿弥陀佛今现在说法。
香光佛,此佛在因地的时候,修的净土法门,《圆通章》里说,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香光佛。以香光庄严而成佛。大焰肩佛,与南方世界的大焰肩佛同名,也诠释荷担如来家业。
净土法门是他力法门,修行方法别具一格,只要你信,你愿。所以往往祖师们也说,横超法不要做竖出用。学习净土法门就是来往生的,念佛就求往生的。没有说要得功夫,要证境界等等,不在此列。
娑婆世界就是受苦,五浊恶世之身,极乐世界往生,就是自在解脱之身,在这句经文里面还有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
诚要相信他力,净土法门是以他力彰显出来的,显说他力,旁带自力,傍着他力的巨大功能作用来得以成就。所以我们常说他力本愿,虽然日本的净土真宗,完全靠本愿法门,甚至说恶人等这些见解,我们也不敢苟同。
执持名号,念佛怎么念都行,只要自己相应,像《楞严经》里写到,如母子相忆,如母忆子,如子忆母的去念。就像刚从牢房里面解脱出来,像朝七宝庄严的宫殿奔跑而去一样,就这样的去念。
观经里讲到,佛告诉听法众:“汝好持是语”,就是要你好好的修持这句话。而这句话就是持无量寿佛的名号,念南无阿弥陀佛。所以智者大师在讲到《观无量寿经》的时候说:“观虽十六,言佛便周”,就是说修观法虽然有十六种观法,只要你念阿弥陀佛这句名号,就所有的都包括进来了,这是承接上一讲的持名念佛的殊胜之处。
经文中常说执持名号,从理论上说,执持需要通达和透彻的理解其涵义;从事相上说,执持意味着皈依,信受,全身心的靠着这个名号。当这两个方面,能做到融会贯通之后,才叫做真正的执持。
蕅益大师,在讲到菩提心是成道的正因缘时说,一句佛号就可以,把我们在菩提道业上的能量给发挥出来。每个人在无量的生死中要发的大菩提心,要了生死的菩提心,跟别人一块了的菩提心,所持的这句佛号,正是凡夫在生死苦海中起了大觉悟要了生死的决心,就是发心菩提。
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讲经至此,已经讲到众生闻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了,一生成佛的大事因缘,必须还从愿力上进行巩固。之前讲过愿力,对于一个法门来讲特别的重要。
净土三经之一的《佛说观无量寿经》,为我们打开了修习净土法门的新天地。全经通过介绍十六种观想方法,介绍了我们得见阿弥陀佛的最快的方法。得此观想法,从此无论睁眼闭眼,极乐国土皆在眼前,时时得见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部经,是佛教中最为重要,也是大家期盼已久的,就是《妙法莲华经》,简称为《法华经》。《法华经》在佛教中的地位很高,素有经中之王之称。佛在《法华经》中盛赞此经说:“文殊师利,此《法华经》是诸如来第一之说,于诸说中最为甚深,末后赐与,如彼强力之王,久护明珠,今乃与之。文殊师利,此《法华经》
你是否认为受戒容易而持戒难?你现在持五戒吗?戒律在佛教中占有重要地位,他是四众弟子的日常行为规范,在戒定慧三学中它是最基础的那个。
你如何面对你的“荣”与“辱”?对恶人也要有慈悲心你是否认同?平等与虚空是什么关系?佛教的虚空是看着什么都一样,都是空的,不能妄作分别,所以平等。
你发过的最大誓愿是什么?修习菩萨道就要发像四弘誓愿这样的大心、大愿。佛教不是像人们通常所想象的那样虚无、离世,而应该是积极入世的,勇猛精进的。
你觉得智者和常人有什么不同?千万不要被“迷人”所迷惑,他们嘴上讲得头头是道,但自己的坏习气却没有减少;祝你能够精勤与佛法,并把佛法融入自己的生活,成为一个智慧的人!
我现年43岁,曾经被抑郁症折磨多年,每日备受痛苦煎熬、苦不堪言,就像身处人间地狱,极端时甚至想自我了断,各种滋味真是难以表述。事业和家庭自然也受到重创,不得已离职在家养病。我曾经向朋友们诉苦,他们只是开玩笑地说想开点过几天就好了,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也只好默然一叹了之。
大师说偈已了,遂告门人曰:“汝等好住,今共汝别。吾去已后,莫作世情悲泣,而受人吊问钱帛,著孝衣,即非正法,非我弟子。如吾在日一种,一时端坐,但无动无静,无生无灭,无去无来,无是无非,无住无往,但然寂静,即是大道。吾去已后,但依修行,共吾在日一种,吾若在世,汝违吾教,吾住无益。”
你知道在佛教中如何看待我们自己的身体?自性真如藏在里面,时而须弥山时而又是海水,时而是恶龙时而又是鬼神,众生身体中存在的秘密,就像钻木取火一样,木头中藏着火焰吗?自性就是火焰,只要不停的努力向它的中心钻探,火焰就会出现。
常行十善,天堂便至,除人我,须弥倒;去邪心,海水竭;烦恼无,波浪灭;毒害忘,鱼龙绝。自心地上,觉性如来,放大光明,外照六门清净,能破六欲诸天。自性内照,三毒即除,地狱等罪,一时消灭,内外明彻,不异西方。不作此修,如何到彼?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