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②见如来不?”
“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③。”
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④。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①如理实见
佛说小乘法,说名相,说因缘,都未说到实处。这部经说大乘法,直说实相,实事求是探寻真如之理,就是如理实见。
②身相
身相包括色身相和识身相。色身指人的躯体,包括身体的结构、长相和仪态;识身指各人的思想认识。
唐僧宗泐、如【王*巳】注解:有相者应身也,无相者法身也。法身是体,应身是用。若知用从体起,体即是法身,所以无相。
③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
“如来”本是一个抽象的、或说是玄虚的概念,没有色身,识身也很抽象,没有人能说得清其具体内涵。可以说如来的身相是虚妄的,所以说即非身相。
④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佛教十分注重修禅。释迦牟尼出家后,先到摩揭陀国王舍城附近从阿罗兰仙修习无所有处定,又从郁头兰仙修习非想非非想处定,后来在树林中苦修六年,最后到伽耶的一棵毕钵罗树下坐禅,得道成正觉。佛初成道时,于如幻三昧中,见魔王波旬的三个女儿,名为染欲、悦人、可爱,脱得半裸,又歌又舞,佛心不动,幻相瞬即隐退;又见魔兵张弓搭箭射来,利箭到佛跟前,都成了洁白的莲花。《圆觉经》中,十二位菩萨向佛问义,全经都以问答形式阐述修习至静、观幻、寂灭的道理和方法。《楞严经》全经说的就是一件事,三摩提(即三昧)妙修行路。三摩提,即是起幻观幻、即幻离幻的修行法。佛传给摩诃迦叶的心印《楞伽经》全经都是说如幻三昧。如果知道了这个事实,读大乘经典,便有可能离筌得鱼,离言入义了。若不然,只用逻辑思维的世间智阅读阐述不思议的如幻三昧的章句,轻则一头雾水,重则目瞪口呆。在如幻三昧中的一切相,都是自己妄心生出的虚妄相。所以佛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
前来依问正答。自下因答断疑。正答即标宗略说。断疑即开宗广说。
然体有三。一正教经。二正行经。三正果经。教是章句。行是六度。果是三身。今先约正行断疑。疑曰。若住相行因。可感有相之报。忘相行因。应得无相之果。云何世尊本行忘相之因。今得有相之果。果既有相。则因非无住明矣。佛欲断此疑。故为断问。身相即三十二相。可以妄中之身相。见真中之妙体不。
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
须菩提承刀奉答。身相是妄。如来是真。不可依妄以观真体也。
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
晓不也意。身相即非身相。略有三义。一由聚。二由相。三由性。由聚者。身相以邻虚为体。九微十微为聚。约方分以扸之。度邻虚而必尽也。由相者者。身相以有为为体。生等八法为相。约前后以推之。极刹那而自坏也。由性者。身相以境界为体。以分别性为性。约无相以观之。入唯识而成空也。由此三义。不可以相观如来也。
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须菩提答称佛心。佛更成其义也。凡所有相。则凡有生等之八相。皆是虚妄。不越聚等之三体。若见诸相非相。遣妄以入真。则见如来。证真以离妄。若然者。忘相行因是依真如所得之果。何关有相。不可见方便之相。以相为真。即以果谤因。疑因为住也。
“须菩提,你想想,可以见到如来身相吗?”
“不可,世尊,不可以见到如来的身相。为什么不可以?如来所说的身相,并没有具体的实在的相,说是身相,其实没有一般人所见到的身相的形象。”
佛告诉须菩提:“所有的相,都虚妄不实。如果知道所见的相都不是真实的相,便见如来了。”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 我听佛是这样说的。当时,佛祖释迦牟尼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和大比丘众一千二百五十人居住在那里。那时,世尊到吃饭时身着法衣,捧着食钵,进入舍卫国都城化缘。在城内乞食,化缘完后,回到住处。吃完饭,收好法衣和食钵,洗完脚,铺好座垫就开始打坐。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
金刚经全文诵读拼音注音 香赞 lú xiāng zhà ruo 炉香乍热 fa jiè méng xūn 法界蒙熏 zhù fó hai huì xī yáo w&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序:山珍海味令我们饱,可是无量百千山珍海味不如一口空气,因为一口气不来便断命,但我们不能因此光吸空气而不吃山珍海味。读诵金刚经胜於无量百千七宝布施,我们若光只诵读金刚经而不作七宝布施,如同光吸空气而不吃山珍海味,在法海中必死无疑。
我今天为什么要讲金刚经,用白话来述义呢?为要把金刚经上的妙用,移用在社会上。因离了世间上一切人事,佛法就没用处了。佛法处处是解除人生的痛苦,不论贵贱贤愚、老幼中外,是个人,就免不了自身的烦恼痛苦。
金刚经原文及译文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 【原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
诵《金刚经》注意几点,第一,一定不要赶时间;第二,中间最好不要有人打扰;第三,不要刻意加快;第四,不要去理会出现的妄念;第五,不要盘腿,不要跪诵,这是保证诵《金刚经》效果的几条要素。如果诵经赶时间、故意加快,会产生气郁的现象:两肋之间会有股气,要不就胸闷,要不就头痛。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注音版,内附《金刚经》的教念视频。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金刚经》的精髓这一观念,在我心中已定论了很长一段时间了。自从有了这一认知以后,一想起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就想起《金刚经》,反之也同样。很长一段时间来,一上座心底就起“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的话头,就连有时上街,心中也不时要生起“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
读金刚经一遍后,持此咒一遍。其功德等于读过九亿万遍,以证得性空,即同无量,惟必请师父亲授,方可持颂。《金刚经心咒》全文注音版: na mo ban ga wa dei。 南无盆嘎滑的。 zhan jia ba
学法要圆融,佛法是圆融无碍的,空有不二,显密殊途同归。我们假如把三时系念念明白了,就知道为什么能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十万亿佛土不离真心,极乐世界就是真心的显现,所以阿弥陀佛即是我们的真心,我们的真心就是阿弥陀佛,整个宇宙万法都是真心的显现,万法当体即空就是真如,所有的经典法门不同,莫非指向自心,莫非导归极乐,极乐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无上般若,断恶修善,为夙世种善根,为众生修福德。一起来学习梦参长老开示的《金刚经》讲记吧!
我现年43岁,曾经被抑郁症折磨多年,每日备受痛苦煎熬、苦不堪言,就像身处人间地狱,极端时甚至想自我了断,各种滋味真是难以表述。事业和家庭自然也受到重创,不得已离职在家养病。我曾经向朋友们诉苦,他们只是开玩笑地说想开点过几天就好了,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也只好默然一叹了之。
自己有13年多的睡眠障碍,从上高中开始就无法入睡,容易惊醒,早醒等情况。而且情况是越来越严重。伴随其他症状也开始出现,气血不足,脾气暴躁,整天无精打采,慢慢怕到人群中去,很害怕人际交往。这样熬到大学毕业,人真的到了崩溃的边缘,成天想的就是哪一天能出现奇迹,到处寻医问药,也跟着别人练过什么功之类的,曾经在网络上也到处发贴寻求偏方,
念《金刚经》几遍 梦中见大佛像 以前刚接触佛法的时候,读过几遍《金刚经》,后来就一直置之不问,觉得义理深奥,难以契入。但半个月前,我突然想读《金刚经》。念第一遍的时候,毫无趣味。后来我在网上找到了《金刚经讲义》,大致浏览了一下,就明白了一些原先看不懂的章句。
在古代如果家里有人患了疾病,家人清扫屋宅庭园地面,遍洒香花净水并供佛堂前,然后祈祷:“请十方一切诸佛菩萨加持护佑我的家人。”然后为家人念诵《金刚经》,配合中药一般就能治好家人的病。如果家每日打扫卫生,洒香花净水,以宝伞、胜幢、天冠作装饰,用沉香薰屋,并发愿:愿众生恒时听闻到《金刚经》。将获得佛佑一家人健康吉祥。
《金刚经》,最伟大的佛教经典之一,包含了大乘佛教的最高智慧,被奉为“诸佛之智母、菩萨之慧父、众圣之所依”。在中国古代,上至帝王将相,名流士大夫,下至贩夫走卒、百姓之家,无不推崇《金刚经》、奉持《金刚经》,历经千年,这部经典已经深深的融入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费勇教授将《金刚经》深奥的道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通过趣妙横生的精彩阐述,让我们轻松读懂佛经、感受佛法智慧。《金刚经》不愧为“万经之王”,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佛法,心境也在不知不觉中变得平静、放松、喜悦和幸福。
第一篇 从2007年3月师父让我诵金刚经一个月后,一天夜里梦见四尊佛在我家南阳台外面和五楼一样高,第一尊佛不知道是哪尊佛,第二尊是观世音菩萨,第三尊是弥勒佛,第四尊是药师佛,药师佛右手是药师佛托的塔,塔最清楚,绿色塔上面还水珠,水珠可透明了
如何背诵金刚经?一,要熟读。古人讲到读诗与写诗的关系时这样总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吟。”有些同修介绍背诵《金刚经》的经验,是规定每天背几品,积少成多,但末学认为,即使这样,也必须要从熟读着手。这是因为:一是反复地朗读,会逐渐消除业障,为背
有一天,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里说法,在场的有佛陀的常随弟子出家众一千两百五十人。这一千两百五十人都是大阿罗汉,德行高尚,为众人所熟知的。这些人包括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摩诃俱希罗、离婆多、周利盘陀伽、难陀、阿难陀、罗候罗、乔梵波提、宾头卢颇罗堕、迦留陀夷、摩诃劫宾那、薄拘罗
《楞严经·卷四》这一卷,讲到了我们的世界、我们的色身是如何形成的,我们的六根又是如何蒙尘的,而我们又该怎样勘破这一切。其实开悟的点,不是高大全的,一定是一门深入的,等那扇门开了,里面的院子所有的门都出入自由了。
很多人学佛多年为何仍然不见功效?你身上的习气有得到修正吗?你的烦恼减少了吗?对于学佛人来说,最重要的是选择适合自己的修学法门,许多高僧大德都告诉我们,学佛要一门深入,只要功夫深,各种感应不求自来,若是信心不坚定,见异思迁,
《地藏经》里面存亡利益品,就是刚才是在我们自以为生存的时候,现在的实验是以为我们亡后的时候。这一段是不是存亡利益品呢?跟《地藏经》的存亡利益品一模一样的,利益存亡。
佛让罗睺罗撞了一声钟,就问阿难,你现在听到了没有?结果阿难跟这个在场的大众所有的人都说我们听到了。停了一会儿钟没有声音了以后,声音消失了佛就问他们说,你们现在有听到吗?结果阿难跟大众又说,现在都没有听到。这个时候,这个罗睺罗又撞了一声,佛又问他们说,你们听到了没有?阿难大众又言,听到了。
涅槃相对谁说的呢?对生死而言的,有生死就不得涅槃,得涅槃就脱离生死。所以涅槃叫做断德究竟,断的功德究竟圆满,断什么功德呢?断分段生死和变易生死,两种生死全部断掉,称之为佛的究竟无住大涅槃。
六根如果不解,循根把它伏得见这个本来的状态,不但外在的山河大地器世界,就算我们的根身也不得自在。外在不要说山河大地,就算我们的根身现在也是自在不了,走路也罢,吃饭也罢,睡觉也罢,看东西也罢,上网,读书,包括修行,信解行证的一系列,都是用我们没有解开的六根,依照它没解的状态来让它解。
在佛教里,《法华》是大乘圆教。佛陀一代时教,所谓「谈经三百馀会,说法四十九年」。有一首偈语说:「华严最初三七日,阿含十二方等八,二十二年般若谈,法华涅槃共八载。」佛陀最初说法,是在定中讲说《华严经》,有三七二十一天,这是大乘最高的境界,也就是所谓华严的境界。佛陀讲说《华严经》的时候,菩萨、二乘人都听得如聋若哑。所以,佛
守真常就是内伏,弃生灭就是脱黏,就是外在的这些生灭你先不要管了。这样不断地来回来回,守得多了以后你会出现一个什么状况?
这个意识为什么叫做能知性呢?所有的一切,它都是一个操控手,为什么后面有一个非常妙的词,揽法成根。揽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做揽呢?意识知的精对映在法尘,法尘是一个什么状态?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