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士林是佛教居士们学习教理、开发智慧、弘扬教义、净化身心的活动场所。居士林坚持以“爱国爱教、弘扬正信、利乐有情、净化身心”为宗旨。此外,还建立了藏经楼和佛学阅览室,以供居士信众研习佛理,净心修持。居士林在管理上有一整套严格而健全的公约和守则,设立了办公室、治安消防组、财务组、接待组、后勤组、医务组、服务部等十二个职能部门,每个部门都制订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居士们的整体素质由此得到了不断提高。
居士林1918年创始于上海。1923年改名世界佛教居士林,聘谛闲、印光、太虚为导师。1926年居士林扩大规模,设讲经、皈戒、出版、图书、研究、宣传、利生等部,兼办各种社会慈善事业,如出版《世界佛教居士林林刊》等。在上海居士林影响下,各地也陆续建立不少居士林。其中著名的有1929年成立于北平的华北居士林;以及特重密宗复兴的天津居士林;1932年成立于长沙的湖南居士林。
居士,指旧时出家人对在家信道的人的泛称;同时,这名词还是文人雅士的自称,如道家李白自称青莲居士,苏轼自称东坡居士,唐寅自称六如居士,孙越自称明月居士等等。
最早出现于儒家《礼记·玉藻》:“居士锦带。” 郑玄 注:“居士,道艺处士也。”道教人也有“居士”的称谓,印度佛教传入后,又被用翻译入佛经。
在我国古代,居士一词原出于礼记玉藻篇,在韩非子一书中,亦谓有任矞、华仕等居士,皆指颇有道艺而不求仕宦之处士。其后,我国与日本多不依经律所说之本意,而泛称有道之处士为“居士”。
“居士林”是近代佛教界知识份子为了研究佛学,修习佛法而设之在家学佛组织。居士林这名字的起缘可追溯至公元一九一七年上海佛教界热心人士沉惺叔、王与楫、陈宪等居士,访问当时上海佛教知名人士王一亭居士、太虚大师、普陀山了馀法师商讨组织居士学佛道场,提倡居士参与宏法利生的工作,后王与楫居士被邀请在上海锡金公所讲演佛法。一九一八年十一月上海佛教居士林正式成立,推王与楫居士为林长。这是佛教居士林的组织第一次被公诸于世。
自从杨仁山提出“居士佛教”的概念后,欧阳竟无不断的推动,吕徵的实践,最后居士佛教便大行其道,居士参与佛教事业的建设成为一股风气,也使有识之佛教居士脱离寺院自组学社,念经会、莲社、佛学研究会,最后佛教居士也脱颖而出。
佛教居士林最早成立者可算是上海佛教居士林,发起于一九一八年,当时上海佛教居士林是集合了当时上海文化教育学术及商界精英于一堂,共同一心一体要振兴佛教,发扬佛教文化,恢复中国佛教在文化界的地位,也树立起正信宗教的意识,带动改革当时糜烂的中国社会风气,重振人心,唤醒民族的醒觉,反抗欧美殖民地侵略主义,振兴中华,以佛教的信仰做为团结民族精神,以佛教文化再次带动和刺激中华文化的再出发,所以在当时的社会文人学士官宦商贾,包括文化、艺术、教育界人士都对佛学的涉猎,中国佛教文化因而重现,也使到当时人民的民族意识高涨,和爱国情操同发,佛教文化的发展,也开拓了中华民族的自尊。
佛教团体,最重纪律。受了戒的人,习过威仪,自然动作合礼;普通学人,何能懂得,不免招惹讥笑。特为写出几条通常规矩来,作个参考。(一)入寺 入寺门后,不宜中央直行,进退俱当顺着个人的左臂迤边行走
佛陀是什么?佛陀,是古代印度梵文的音译。佛陀,含有自己觉悟、觉悟他人、觉悟一切而无所不知无时不觉的意思,所以,又被称为一切智人或正偏知觉。佛陀,简译为佛是在我们这个世界,距今约二千五百八十九年(西元前六二三年),生于印度迦毗罗卫城的释迦太子,成道之后,称为释迦牟尼。释迦是族姓,意为能仁,牟尼是印度古代对于圣者通用的尊称,意为寂默。这就是佛教的教主。
所谓因果,因是能造作、产生一定后果的原因,果就是由一定原因产生的结果。由佛教的缘起论产生了因果理论,因果理论是佛教轮回解脱理论的基础,随着佛教的发展而对因果理论产生了不同的看法。 因果律指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佛教认为任何事物都可能成为因,也可能成为果,
香也叫信香,上香就是发信号,表示你有信心。香真正的意义是戒定真香!持戒、得定、开慧那才是真正的修行!烧香礼佛的真实意义在于表达对佛陀的尊敬、感激与怀念。去染成净,奉献人生,觉悟人生。
佛,在佛教里是指佛陀,是释迦牟尼的简称。释迦牟尼是一个平平凡凡的人,他在廿九岁那年舍弃了即将可以继承的王位,出家学道,寻求解脱人生苦恼的方法。六年后,也就是卅五岁的时候,释迦牟尼在尼连禅河旁的菩提树下证得了正觉,正确而透彻地觉悟了宇宙人生的根本道理。 释迦牟尼同我们一样都是平凡的人,他能够藉修行而悟道,所有千千万万的人类也都可以群起仿效,依照他所垂示的教法修行而证果。他祗是人类无数的先知先觉之一
佛是智慧,德行、慈悲最高的成就者。佛由人修行而成佛的,不是宇宙自然的神。更不是什么三头六臂,飞天潜地鬼神。佛是大慈大悲的人,佛是念念为众生的人,是德高望重的人,是正知正见的人,是深信因果的人,是随缘了业的人,是离一切相、修一切善的人,是露出圆满智慧
缘起论是佛法的根本。缘起论认为世间上的事事物物(一切有为法),既非凭空而有,也不能单独存在,必须依靠种种因缘条件和合才能成立,一旦组成的因缘散失,事物本身也就归于乌有,「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 」的因果定律,称之为「 缘起 」。
初入佛门者,往往有一个错误的认识,以为能打坐、念佛、诵经、持咒的功课,每天坚持做,这样就是修行了。不知道这只是修行的助缘,真正的修行,是修正自己的身口意行为,特别是心理行为,把自己不善的习惯改过来,变得善良;把自己心胸狭獈的习惯改过来,变
上座时用金刚持的方法,即嘴唇微动持咒,不出声。因为出声念咒伤气,默念伤血。我们修法首先要注意身体,不能把身体弄坏,所以打坐、修行要把身体保护好。但是坐到种子翻腾、心里烦乱、坐也坐不住的时侯,或
初入佛门应该从那一部「佛经」开始学习? 当然是从『地藏经』开始学习。凡是初入佛门、初皈依的佛教徒,绝大多数都是以诵『地藏经』为认识「大乘经典」的起步。笔者最初学习「佛经」时,也是以读诵一百多部『地藏经』为入门。然而为什么许多佛教徒都会以读诵
释迦牟尼佛说:从这里一直向西去,要经过十万亿那么多的佛世界后,那儿有一个佛世界,世界的名号称为极乐,极乐佛国的佛主名号,称为阿弥陀佛。就是在现在,这尊阿弥陀佛还正在为大众说法呢!舍利弗,那个佛国为甚么会称为“极乐”呢?因为在那个国土里的一切众生,没有种种痛苦与危难,只会在生活上、精神上享受其他一切世界所没有的种种快乐,所以称为“极乐”。
法供养,是二种供养之一。谓依佛所说教法,修于众行,乃至不舍菩萨业,不离菩提心,即是以法供养诸佛、菩萨,是名法供养。七种法供养是指「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
佛珠是佛教徒用以念诵记数的随身法具,在僧俗间的广泛使用。开光是佛教久远的传统。在一般人的认识和想法中,不管佛堂的规模大小,若要供养佛像时,那么是一定要举行佛像开光仪式的,这个传统到如今一直都在流传。但是开光究竟有什么意义呢?佛珠要怎么开光呢?
在佛教中,无论是对佛菩萨的供养,或是在说法的譬喻中,经常都可以见到香的踪影。密法中,不同的本尊甚至有不同供养的香,香与佛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于香能袪除一切臭气、不净,使人身心舒畅,产生美妙的乐受,因此常被用来做为供养佛菩萨、本尊的圣品
十殿阎王是民间流传主管地府十殿的十个掌控者,其说始于唐末,其名分别为一殿秦广王、二殿楚江王、三殿宋帝王、四殿五官王、五殿阎罗王、六殿卞城王、七殿泰山王、八殿都市王、九殿平等王、十殿转轮王,因分居地府十殿,故名十殿阎王。
忏罪是佛教徒佛法修持的重要部分。忏罪有很多种方法,针对不同罪业有不同的忏罪方式,比如说法忏、事忏、理忏、四力忏等等。而金刚萨埵是忏罪极其有效的一位本尊,阿底峡尊者曾说:修学小乘、大乘、密乘最重
当我第二次看完台湾33集电视剧《再世情缘》后,内心的那份感动与触动,无以言表。顺亲王府的格格到崇恩寺进香,遇到玉琳法师,二人相见,四目交汇的那一刹那,眼中的那份依恋,唤醒了八百年的情缘记忆,“今生无缘,但求来世”,“就算天荒地老,我也等着你”,这一份前世未了的情,使得在800年中寻寻觅觅到今生,虽然换了时空,变了容颜,可那份情缘,使得堕入轮回的苦恋,此中有缘无分,情何以堪?
人生有生老病死,气候有春夏秋冬。拿四季来比喻人的一生,春天百花盛开,充满无限生机,就像年少岁月,灿烂美好;夏天艳阳高照,万物欣欣向荣,就如满怀理想的青壮之年,热情奔放;秋天落叶飘零,大地一片萧条,象征老病人生,寂寞悲凉;冬天冰雪覆盖,凄凄岁暮残冬,正如人生之最后,逐渐萎谢而亡。
不知道大家是否也有同感,每次去爬山的时侯,上坡时总觉得特别困难,特别吃力,于是便会不停发牢骚,埋怨路为何这么长,为何这么陡,总走不到尽头,甚至会有想放弃的时候,而下坡时却刚好相反,整个人感觉身轻如燕,整个人好像释放了,有一种想飞的感觉,嗖的一下,很快就到山底了。其实我们的人生道路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记得有位名人说过这么一句很经典的话,“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
有人说努力的人生是苦半辈子,不努力的人生是苦一辈子。北宋诗人林逋说:少不勤苦,老必艰辛;少能服老,老比安逸。佛说众生皆苦。老话说生活有五味,酸甜苦辣咸。苦是生命所不能避免的一味,叔本华说:“人生就是痛苦,我们可以把痛苦转换成幸福”,努力就是转化的过程,尽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会感到更加辛苦。
广西小组第51次放生筹备公告: (活动定为2017年1月8号,欢迎就近地区师兄前来参加!) 放生: 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 2018年1月8日(农历2017年11月22日)弘善法德广西放生小组
2017年12月30日弘善法德广西小组第50次放生明细公告: 参加人数及名字:邓妹珍师兄、张创师兄、刘照国师兄、顿顿师兄以及女儿吴博斯顿小师兄以及十方众生。 款项明细: 自行筹集:289 32元(邓妹珍
现场随喜善款948元(张爱芝师兄100元、韩秀华师兄100元、信丽师兄全家100元、任继星师兄全家50元、惟孝师兄全家30元、闫鹏师兄30元、穆立敏师兄全家30元、葛晓励师兄全家30元、马佑师兄全家25元、张会山师兄
佛门不是保险公司,只知一味祈求佛菩萨保佑,自己的言行却违背因果,怎能得到好报?就如同一块石头因为自身太重沉到河里,无论你怎么祈求,这块石头都不会浮上来。佛教常言,心正是佛,心邪是魔,如果心生邪
人生不能靠心情活着,而要靠心态去生活。心情像六月的天气,阴晴不定。一个人的生活如果要依赖于心情,他一定也是善变的,他的人生会像断了线的风筝,随风摇摆,无法自拔。生活的强者,会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
儿时的无忧无虑、快乐、自在每个人都非常怀念,并且是一生的追求,但是,随着时间、年岁的增长,这些不但没有增加反而是越来越少。为什么呢?寂天菩萨早已经说出了其中原因:愚人欲求乐,反行痛苦因。愚笨啊
诱惑看起来是从外面而来的,眼见得红男绿女,万种风情;耳听的靡靡之音,耳闻轻柔淡雅的香味,还有那轻柔温暖的感触,甚至一些刺激嗜好的食品,所谓财、色、名、食、睡的绳索,就会把自己紧紧地捆绑起来。人
零碎的时间,聚拢就是一生,飘散的花瓣,拾起就是一季,经过、路过、迷过、苦过,也错过,日子,就这样在阴差阳错中滑过;痛过、哭过、爱过、笑过,也醉过,生命,就这样在半梦半醒中恍然度过。生活就是一个
看清了很多人,却不能随意拆穿;讨厌着很多人,却又不能轻易翻脸。有些苦衷不言痛,不是没感觉,而是知道说与不说都一样;那些暗伤,不是不在乎,而是懂得了慢慢修复。活着,总有看不惯的人,诉不完的苦,做
我们今生所有遇到的人和事,前世已注定;我们来世所有遇到的人和事,今生已注定。生命中的一切,我们都无需拒绝,笑着面对,不去埋怨。遇到的人,善待,经历的事,尽心,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轮回路上,就让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工信部ICP备案号:粤ICP备1305180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