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师训:出家要远俗家。于是真发出离心舍家弃爱、告别朋友步入空门的人,一但落发现出僧相,在言谈举止上就会和以前的自己拉开较大的距离。
这样一来也许会让出家前的亲人朋友们不习惯。但这是出家人必经的和必要的表现,是要先树立作为一位人天师的外在威仪,而绝不是发自内心的“僧执”或“我执”。
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当以往的亲人和朋友们适应了自己的新身份,出家人还是会在新的身份上恢复到以前的亲和状态,这也是作为一位人天师普渡众生的必要的外在表现,而绝不是所谓的恢复“正常”了。
身边有亲人或朋友出家了的善信,应该明白这个道理,万不可以为自己的亲人或朋友出家后就变得木纳了、不正常了、执着自己是沙门了、被洗脑了。
要明白一位有正知见的亲人或朋友出家后,所有阶段的转变绝不会是自己用俗情俗见想象来的那么可笑和缺少智慧。
原文标题:出家人出家后看起来有什么变化?这些变化正常吗?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释了然
佛珠不是一定需要开光的,有条件就做,没条件也没关系。其实,大家能够好好念佛就在开光啊,你拿这串念珠好好念他几万声佛号,这个念珠就开光了。开光,本意是寺庙落成或佛像建成的一个证明仪式,证明此处三宝具足,社会大众可以来此修学佛法,犹如古代男子成年之日要举办“冠礼”,邀请四方亲邻证明一样。所有庄严的仪式,都是为了增长人内心的庄重。
很多的朋友都问过红莲,你念了多年的佛了,念佛有没有感应?我说当然有啊,他们就会说是见到佛菩萨了还是看到放光了,闻到香味了?唉!我听了总是替他们感到有些遗憾。老实念佛这四个字做起来有多难啊?对佛菩萨的加持和摄受又是有多么大的误解啊!我们的每
佛教团体,最重纪律。受了戒的人,习过威仪,自然动作合礼;普通学人,何能懂得,不免招惹讥笑。特为写出几条通常规矩来,作个参考。(一)入寺 入寺门后,不宜中央直行,进退俱当顺着个人的左臂迤边行走
佛陀是什么?佛陀,是古代印度梵文的音译。佛陀,含有自己觉悟、觉悟他人、觉悟一切而无所不知无时不觉的意思,所以,又被称为一切智人或正偏知觉。佛陀,简译为佛是在我们这个世界,距今约二千五百八十九年(西元前六二三年),生于印度迦毗罗卫城的释迦太子,成道之后,称为释迦牟尼。释迦是族姓,意为能仁,牟尼是印度古代对于圣者通用的尊称,意为寂默。这就是佛教的教主。
所谓因果,因是能造作、产生一定后果的原因,果就是由一定原因产生的结果。由佛教的缘起论产生了因果理论,因果理论是佛教轮回解脱理论的基础,随着佛教的发展而对因果理论产生了不同的看法。 因果律指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佛教认为任何事物都可能成为因,也可能成为果,
香也叫信香,上香就是发信号,表示你有信心。香真正的意义是戒定真香!持戒、得定、开慧那才是真正的修行!烧香礼佛的真实意义在于表达对佛陀的尊敬、感激与怀念。去染成净,奉献人生,觉悟人生。
佛,在佛教里是指佛陀,是释迦牟尼的简称。释迦牟尼是一个平平凡凡的人,他在廿九岁那年舍弃了即将可以继承的王位,出家学道,寻求解脱人生苦恼的方法。六年后,也就是卅五岁的时候,释迦牟尼在尼连禅河旁的菩提树下证得了正觉,正确而透彻地觉悟了宇宙人生的根本道理。 释迦牟尼同我们一样都是平凡的人,他能够藉修行而悟道,所有千千万万的人类也都可以群起仿效,依照他所垂示的教法修行而证果。他祗是人类无数的先知先觉之一
佛是智慧,德行、慈悲最高的成就者。佛由人修行而成佛的,不是宇宙自然的神。更不是什么三头六臂,飞天潜地鬼神。佛是大慈大悲的人,佛是念念为众生的人,是德高望重的人,是正知正见的人,是深信因果的人,是随缘了业的人,是离一切相、修一切善的人,是露出圆满智慧
缘起论是佛法的根本。缘起论认为世间上的事事物物(一切有为法),既非凭空而有,也不能单独存在,必须依靠种种因缘条件和合才能成立,一旦组成的因缘散失,事物本身也就归于乌有,「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 」的因果定律,称之为「 缘起 」。
初入佛门者,往往有一个错误的认识,以为能打坐、念佛、诵经、持咒的功课,每天坚持做,这样就是修行了。不知道这只是修行的助缘,真正的修行,是修正自己的身口意行为,特别是心理行为,把自己不善的习惯改过来,变得善良;把自己心胸狭獈的习惯改过来,变
上座时用金刚持的方法,即嘴唇微动持咒,不出声。因为出声念咒伤气,默念伤血。我们修法首先要注意身体,不能把身体弄坏,所以打坐、修行要把身体保护好。但是坐到种子翻腾、心里烦乱、坐也坐不住的时侯,或
初入佛门应该从那一部「佛经」开始学习? 当然是从『地藏经』开始学习。凡是初入佛门、初皈依的佛教徒,绝大多数都是以诵『地藏经』为认识「大乘经典」的起步。笔者最初学习「佛经」时,也是以读诵一百多部『地藏经』为入门。然而为什么许多佛教徒都会以读诵
玄奘大师是法相宗创始人,我国着名的高僧、佛经翻译家、旅行家。通称“三藏法师”,为什么称为三藏法师呢?这要从佛经渊源说起。
世上从不会有无缘无故的事。很多人都想不开:“我为他付出了那么多,做了那么多事,怎么没有回报呢?”你这样付出是还债。你没有得到回报,是因为你没有真正地付出。你表面上为他付出,实际上还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人处事也是一样。有人喜欢你,你心里就高兴;有人讨厌你,心里就不舒服了。其实,喜欢和讨厌是相对的,有喜欢就有讨厌。每个人的因缘不同,不可能每个人都喜欢你,也不可能每个人都讨厌你。如果你喜欢一个人,他却不喜欢你,你也应该明白,这不是无缘无故的,
轮回又称流转、轮转、生死轮回,意思是众生死了又生,生了又死,生死不已,像车轮一样转动不停,循环不已。佛教其认为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如不寻求“解脱”,即永远在“六道” (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 中生死相续,无有止息地循环。
享受着午后的阳光,迎着夏日的清风,带着装满心情的行李,我与妈妈踏上了前往辽宁海城大悲寺的火车。“真不知道那里是怎样的,好担心我会受不了那儿的生活,条件会不会很艰苦?不过,听妈妈说那里很好,特别好,非常好,好得不能再好……”我一个人在那自言自语地说着。
随喜是什么意思? 随为顺从之义;喜为欣悦。随喜者,即为见他人行善,身心顺从,随之心生欣悦;亦即随他修善,喜他得成。 《四十二章经》云: 睹人施道,助之欢喜,得福甚大……譬如一炬之火,数百千人
我不知道樱花能开多久,但我知道不懈地去追求:我不知道流星能飞多久,但我知道不停地去祈祷。当流星在深蓝色的夜空划过,眼睛总会不停地去追寻,追求那瞬间的美丽。昙花开在凉爽的月夜,只为那片刻的惊艳。铁树孤独地守候,等待的是千百年后的绽放。人生无处不适意,心似秋月碧如潭。什么是适意的人生?
人生天地间,路路九曲弯,从来没有笔直的。水能直至大海,就是因为它巧妙地避开所有障碍,不断拐弯前行。许多聪明人没能走上成功之路,不少是因为撞了南墙不回头。人生路上难免会遇到困难,拐个弯,绕一绕何尝不是个办法。山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只要心念一转,逆境也能成机遇。只要你心里拐个弯,就会路随心而转从而超越自我,开创新的天地。
我们是不是经常犯这样的错误:对越是陌生的人,越是毕恭毕敬。而对越是亲近的人,却常常满脸抱怨。对他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我们总是万分感激;对家人给予的各种关怀,却常常视而不见。其实,我们最大的错误就是,把最差的情绪和最糟糕的一面,都给了最亲近和最爱的人。却把耐心和宽容,留给了陌生人。当我们满脸苦闷抱怨的时候,
“刹那”原是梵语,汉语音译“刹那”,又作“叉拏”,意译则是“须臾”、“念顷”,也就是一个心念起动的时间长度,与“发意顷”同义,用一个汉语单字来表达,那就是“念”,意思就是瞬间,也就是时间的最小单位。在日常使用中,“刹那”一般指非常短暂的时间概念。我们经常使用或者看到“刹那”,这个常用词汇其实源自佛教。在世俗词汇中,我们常说“念念不忘”,这个“念念”同样来自佛教。
从接引的角度可以做,因为众生着相;但从实质上来说,火供只是一种有为法,只能使我们迷于现象,贪求利益,希求福报,纯粹是轮回法,和佛法大道毫无关系。更何况,佛无相,佛无分别,所以佛不需要供,佛更不需要火供。
一名法师,前去一座寺庙讲解佛经。待客僧捧上一杯茶招待法师。待客僧发现茶杯上有个小小的缺口,歉意地说道:法师,很抱歉,杯子有个缺口。法师道:缺口的地方不去看它,整个杯子就是完好的。每个人都有缺点
我们常常被一个争字所纷扰,争到最后,原本阔大渺远的尘世,只剩下一颗自私的心了。其实在生活中,可以有无数个不争的理由:心胸开阔一些;得失看轻一些;为别人多考虑一些,哪怕只是少争一点,把看似要紧的
第2018 1 10法德放生活动·重庆组放生的活动详情: 活动日期:2018年1月10日中午 参加人数:法德重庆放生小组3名 参与莲友师兄四名:简炼师兄、一枝花师兄、自由师兄及两位大菩萨。 款项明细:本
拥有一副好肚量,则能包容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化解人世间的恩恩怨怨,明辨周围是是非非,以一个平常心面对周围发生的人和事。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有修养的人。何为好修养呢?即好肚量与善宽容。所谓严于律
做人要像一面镜子,时刻自我观照; 做人要像一只皮箱,随时提放自如; 做人要像一本簿子,不断记录功过; 做人要像一枝蜡烛,永远照亮别人; 做人要像一个时钟,分秒珍惜生命。
午后的阳关慵懒地爬进室内,唤醒有点困乏的身心,久坐桌前的我,此刻最好的放松方式就是凭窗眺望。窗外的万物尽入眼帘,在阳光的抚照下,显得错落有致,格外美丽。这样的场景简单而惬意,好像是专门为我而安排的。当然,再美的风景如果有了人来点缀,会多一些生气和活力,只是路上的行人点缀了风景,
2018年1月8日弘善法德广西小组第51次放生明细公告: 参加人数及名字:周文彬师兄、邓妹珍师兄、张创师兄、顿顿师兄以及以及十方众生。 款项明细: 自行筹集:260元(邓妹珍师兄阖家30元、顿顿师兄阖
心中有爱有情谊,眼中能容有世界。路,不在他人的行动里,而在自我修为里。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做事要留有余地,说话要留些口德。恶语出口不足以丧身,却足以丧德,言语之恶,莫大于造诬人的嘴要吐
从前有个国家,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民生活安定。邻国的国王对这块富饶的土地早已垂涎三尺,就派军队前来攻打。消息传来,国王连忙组织军队,准备抵抗。他下令,凡是十五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男子,一律自备武器、粮食,参加军队,抵抗敌人的入侵。
人在迷惑的时候,往往会有许多心结打不开,这通常都是因为自己钻牛角尖,固执己见,听不进别人的逆耳忠言所致。所以当我们遭遇不顺、陷入烦恼的时候,无论迷惑、愚痴或邪见,只要不执着,就有办法化解。所谓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工信部ICP备案号:粤ICP备1305180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