咒语是用特定的音符和特定的语句所组成的符号,代表著特定神明或佛菩萨的尊称和力量,从原始民族的宗教起即已发生,不论东西方,都有咒语的流传、使用和信仰。
一提到咒语,人们常把它和迷信连在一起,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咒音有奇特的力量,科学界有人作过检测,初步认为咒音是一种音频,是一种特殊的音频。进一步的机制尚有待于科学发展后的深入研究。当然,不能因为尚不理解就给它一顶迷信的帽子。记得五十年代曾批判过中医,说它是封建糟粕,最不科学的,但逐步地,人们也认识了中医。中医现在同样以其闪光的风采,屹立于科学之林。近些年又有人批判气功,给气功扣上伪科学和封建迷信的帽子,这也是不认识不理解所致。当人们用科学手段逐步认识气功后,气功科学也会同样以闪光的风采屹立于二十一世纪的科学之林的。对于暂时还不认识的事物,不能简单地否定,因为简单地否定甚至扣一顶大帽子,并不是科学的态度。咒语,梵文称陀罗尼,又名真言,是佛菩萨于禅定中发出的秘密语,从自性真心中流出。神咒的句义,总持无量文义,无尽功德。“于一法中持一切法,于一文中持一切文。摄藏无量诸功德,故名无尽藏”。因为有无数量的佛和菩萨,所以咒语也多得不可以数计。
咒语从根源上讲分为与特定神明和佛菩萨相应的两类。如道教、苯教等教派中的咒语大部门相应特定的神明,这些咒语一般是透过所谓通灵者的媒介,由神明所传授,而为民间所采用。佛教中的咒语大多与佛菩萨相应,但有的也为入世方便法门,则与护法神或其他特定神明相应。这些咒语一般是佛菩萨对修行者定中相授,通过世代传承,心口相授或伏藏等形式留传下来。
从形式上来讲,道家的咒语大多数是由汉字组成,有明白通晓的意义,比如净心神咒:“太上台星,应变无停,驱邪缚魔,保命护身”。而佛家的咒语又因传授的法门不同而分普通和密咒两种,普通咒语如“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阿弥陀佛”等,是语意明了的咒语,通过念诵佛菩萨名号来请求加持护佑,大多为佛教显宗各派和民间采用,不需要师承相授。密咒又称陀罗尼,意译成真言,或名总持,就是藉着咒语来总持一切的意义,出现在那些被西藏佛教列为高层次的密法,即瑜珈密及无上瑜伽密中,如“大白伞盖佛母心咒”、“大威德金刚心咒”等,有一定的仪轨和修法的程序,重于心理的引导,故需要师师相传才能相应。
由于释迦摩尼是在古印度成佛,他传法均是采用梵文,所以现在密咒为保持特有的加持力,将梵文的咒直接音译过来,这些梵音咒语,在我们看来,好象没有什么具体的意义,其实这是误解。比如六字大明咒,在古梵文里的意思是:“敬礼莲花宝”。翻译到汉地时,译经师译经不译咒。这是因为译经师已经真正彻悟了咒音的真正密意不在于思维咒与音的书面意义,不被咒语表层的意思所拘束,而是“要有口无心,心死神活”,是借咒音直入光明境界。
从境界和意图上讲,与特定神明相应的咒语大多用威猛法,达到驱邪、避凶、趋吉、延寿等目的,与佛菩萨相应的咒语,是诸佛菩萨悲心的凝聚,是诸佛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能量凝聚,更是诸佛菩萨从因地起修至成就佛果的福德资粮的体现,通过持诵者的定力,与诸佛菩萨产生一份感应道交的作用,其方法不是在于趋赶,而是在于化解!
念咒不能仅强调其“咒力”的神秘性,若一味的将之神秘化,那便跟“喃巫”没有区别。民间信仰的符咒力以达到驱邪、避凶、趋吉的目的,然依根本佛法,应该是有病看医生,有灾难要忏悔、存善心、做善事,才是逢凶化吉、解冤释结,消除业障最好的办法,原则上并不重视咒语的使用。但是,以同一种特定的语句反覆地持诵,便会产生咒的力量,重要的是持诵者的心念集中之力。所以,持咒者持诵越久,效验越强;如果专心一致,反覆持诵同一咒文,也能达成统一身心,从有念而至无念的禅定效果。所以,后期的佛教,也不反对使用持咒的法门,以一咒的咒法,统摄一切法,任何一咒语,只要修之如法,持之以恒,都有相当大的效验。主要是因持咒兼带持戒、修定,产生慈悲心和智慧力,必然能够去执著而消业障,这样也必定能感通诸佛菩萨的本誓愿力。
佛珠不是一定需要开光的,有条件就做,没条件也没关系。其实,大家能够好好念佛就在开光啊,你拿这串念珠好好念他几万声佛号,这个念珠就开光了。开光,本意是寺庙落成或佛像建成的一个证明仪式,证明此处三宝具足,社会大众可以来此修学佛法,犹如古代男子成年之日要举办“冠礼”,邀请四方亲邻证明一样。所有庄严的仪式,都是为了增长人内心的庄重。
很多的朋友都问过红莲,你念了多年的佛了,念佛有没有感应?我说当然有啊,他们就会说是见到佛菩萨了还是看到放光了,闻到香味了?唉!我听了总是替他们感到有些遗憾。老实念佛这四个字做起来有多难啊?对佛菩萨的加持和摄受又是有多么大的误解啊!我们的每
佛教团体,最重纪律。受了戒的人,习过威仪,自然动作合礼;普通学人,何能懂得,不免招惹讥笑。特为写出几条通常规矩来,作个参考。(一)入寺 入寺门后,不宜中央直行,进退俱当顺着个人的左臂迤边行走
佛陀是什么?佛陀,是古代印度梵文的音译。佛陀,含有自己觉悟、觉悟他人、觉悟一切而无所不知无时不觉的意思,所以,又被称为一切智人或正偏知觉。佛陀,简译为佛是在我们这个世界,距今约二千五百八十九年(西元前六二三年),生于印度迦毗罗卫城的释迦太子,成道之后,称为释迦牟尼。释迦是族姓,意为能仁,牟尼是印度古代对于圣者通用的尊称,意为寂默。这就是佛教的教主。
所谓因果,因是能造作、产生一定后果的原因,果就是由一定原因产生的结果。由佛教的缘起论产生了因果理论,因果理论是佛教轮回解脱理论的基础,随着佛教的发展而对因果理论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因果律指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佛教认为任何事物都可能成为因,也可能成为果,没有绝对的因,也没有绝对的果。佛教所讲的因,有时与缘并用,且有一些区分。
香也叫信香,上香就是发信号,表示你有信心。香真正的意义是戒定真香!持戒、得定、开慧那才是真正的修行!烧香礼佛的真实意义在于表达对佛陀的尊敬、感激与怀念。去染成净,奉献人生,觉悟人生。
佛,在佛教里是指佛陀,是释迦牟尼的简称。释迦牟尼是一个平平凡凡的人,他在廿九岁那年舍弃了即将可以继承的王位,出家学道,寻求解脱人生苦恼的方法。六年后,也就是卅五岁的时候,释迦牟尼在尼连禅河旁的菩提树下证得了正觉,正确而透彻地觉悟了宇宙人生的根本道理。 释迦牟尼同我们一样都是平凡的人,他能够藉修行而悟道,所有千千万万的人类也都可以群起仿效,依照他所垂示的教法修行而证果。他祗是人类无数的先知先觉之一
佛是智慧,德行、慈悲最高的成就者。佛由人修行而成佛的,不是宇宙自然的神。更不是什么三头六臂,飞天潜地鬼神。佛是大慈大悲的人,佛是念念为众生的人,是德高望重的人,是正知正见的人,是深信因果的人,是随缘了业的人,是离一切相、修一切善的人,是露出圆满智慧
初入佛门者,往往有一个错误的认识,以为能打坐、念佛、诵经、持咒的功课,每天坚持做,这样就是修行了。不知道这只是修行的助缘,真正的修行,是修正自己的身口意行为,特别是心理行为,把自己不善的习惯改过来,变得善良;把自己心胸狭獈的习惯改过来,变得心胸宽广,有容人之量;把自己自私贪小便宜的习惯改过来,变得大方,乐于助人;把自己易发脾气的一面改过来,变得内心柔软;
缘起论是佛法的根本。缘起论认为世间上的事事物物(一切有为法),既非凭空而有,也不能单独存在,必须依靠种种因缘条件和合才能成立,一旦组成的因缘散失,事物本身也就归于乌有,「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 」的因果定律,称之为「 缘起 」。
上座时用金刚持的方法,即嘴唇微动持咒,不出声。因为出声念咒伤气,默念伤血。我们修法首先要注意身体,不能把身体弄坏,所以打坐、修行要把身体保护好。但是坐到种子翻腾、心里烦乱、坐也坐不住的时侯,或是坐到昏然入睡、乱梦当前时,就要出声念咒,把那些混乱的妄念和睡魔除掉才能入定。没有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还是用金刚持的方法持咒。
当然是从『地藏经』开始学习。凡是初入佛门、初皈依的佛教徒,绝大多数都是以诵『地藏经』为认识「大乘经典」的起步。笔者最初学习「佛经」时,也是以读诵一百多部『地藏经』为入门。然而为什么许多佛教徒都会以读诵『地藏经』为认识「佛教」的开始呢?当然是有原因的。
有许多刚刚接触佛法的朋友,常常询问如何开始学佛?学佛的过程、步骤、方法到底是什么呢?佛法修学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信、解、行、证。”现代佛教出版事业蓬勃发展,带动学佛风潮,佛教徒如何从浩瀚庞大的佛书中,有系统、有组织、有条理地了解佛法的全貌?今推荐有心研究佛学者一系列应读专书,以为指南。
佛教十戒,是指沙弥和沙弥尼应该持守的十条戒律,也称为沙弥戒、沙弥尼戒,或者称为勤策律仪、勤策女律仪。它包括不杀戒、不盗戒、不淫戒、不妄语戒、不饮酒戒、离高广大床戒、离花戒、离歌舞等戒、不蓄金银财宝戒、离非时食戒。
所谓出家,就是打破自我的局限。出家不是消极,不是躲避,不是为了自我了脱,而是为了承担更大的责任。佛说:假如四大部洲的人,全都证得阿罗汉果,然后有一个人,供养四天下阿罗汉一百年的时间,他所成就的功德,不如另外一个人一念之间发心出家。所以,世出世间出家人,应该说是最难得、最稀有、最不容易的一群人。
事,就是从事相上来说,极乐世界客观存在。真的,真有这个事情。像《弥陀经》后面所讲的,这些内容是真的,不是故事,不是寓言,不是假设,不是像某些人讲,你们这个佛教讲的极乐世界是不是寓言故事。不是的,真实存在。理,就是从心性上讲,极乐世界不出我们心性之外,这一点要特别说明。有些朋友说,那就是,我心里有极乐世界了,干吗还要去极乐世界嘛!这是不理解什么叫心性。心性就是讲宇宙的全体,宇宙全体是心性所现,极乐世界自然也不例外。
现在的人学佛不得力,有很多种原因,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种,我们谈谈我们现前学佛的状况,大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第一,是心外求法。这个是非常普遍的,遇到事情了,就来求佛、就来求法、就来求僧,都来找师父们,殊不知向外求都属于依赖心,学佛必须要自修自证。三宝是明灯,是我们的慈航,但是你必须要自己去修持,路必须要自己走,必须要修证,必须要自己做、自己去改变,这个是第一个。
为什么佛法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个屠刀并不单指的是坏人,就是狭指是指这些造恶的人,广指就是什么,屠刀是什么,杀害我们慧命。只要我们觉悟了,这就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什么原因?因为我们的清净本性本来就没有改变。只要你放下妄想、分别、执着,你的佛性立刻就显现。佛性不是因为你造了多少善事你的佛性显现,你的佛性才有;也不是说你造了多少恶,你的佛性就没有了。大家千万记住,明白这个,你才能恭敬一切的众生。
我们的身体是地、水、火、风四大基本元素假合而成,相聚的时候需要合作共处。但很多时候,它们相处得并不是很和睦。因此,需要不断地维护、调理,稍有不适,我们就感觉浑身不舒服。这就是常说的生病了,佛法中也称之为四大不调。
居士问:阿弥陀佛,师父慈悲,请教一个重要问题:专修念佛的弟子,如果随力随缘于专修外读诵其他大乘经典,是否就违背了专修宗旨?请师父方便时慈悲开示。感恩!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得人身而闻佛法,是非常稀有、殊胜的事情。既然如此,那就应当好好珍惜现有的因缘,当下精进用功,好好念佛。古大德常常勉励修行人:莫到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很多时候,人们会一厢情愿地想:我现在还很年轻,虽然也知道修行非常好,但是,我现在的确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做,因此,修行的事情可以放到最后。
好多在家居士说:“师父,在家修行好难啊!”的确很难。为什么在家修行难呢?因为社会是一个大染缸,周围的人、事都想改变你。一旦你没有定力,就会被体制牵着走,被企业牵着走,被狐朋狗友牵着走。在家修行,最艰难的就是把家庭、社会、工作圆融起来。不仅要圆融,而且不能逃跑。在父母面前不敬孝道,在夫妻面前不敬责任,在儿女面前不担当,在家人就一定做不好。一家人的吃喝拉撒都靠你,你却不负责,这个家的生活就会很难过。
你杀生吗?你是否认为那些杀业深重的人必下地狱?玄素禅师住锡在京口鹤林寺,有一天,一个屠夫前来拜访,愿意在他的家里办素斋供养玄素禅师,玄素禅师欣然而从之。众人对此感到惊讶。禅师却认为:“佛性平等,贤人和愚者都是一样。
儿时的你是否曾经对影子感兴趣?他总是围绕在我们身边。夜夜与你同眠,早晨又和你一起起床。行走坐卧跟随着你,说话和沉默都与你保持一致。他与你永不分离,就像影子一样跟着你。你要问佛在哪里?就在你这里啊!
你是否也曾经“童言无忌”?百丈怀海禅师童年时跟随母亲去寺院礼佛,他指着佛像问:“这是什么?”母亲回答:“这是佛像啊。” 百丈怀海禅师答道:“佛的样子象人,跟我没什么不同,以后我也要作佛”。
真理离我们很遥远吗?是遥不可及的吗?“道”就在心里,我们自己要去挖掘深藏在内心中的智与悲的种子。慧思禅师对大众说:“道的本源本不遥远,法性之海也不遥远。但须向自身探求,不要从其他方面寻觅。
为何要坐禅呢?其实禅不是坐出来的,禅无需坐。禅即是法,即是道:道本无相、无影、无声,非坐能得。只因我等众生心乱、心躁动、不见道、不体道,与道不相应,所以驰骋于生死。
你自以为是个立场坚定的人吗?你常玩游戏吗?游戏中的自己和现实生活中的自己有什么不同?一个大智慧的人,要脚踏实地,要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