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坐初期都会遇到腿痛腰酸现象,其原因主要是真气不足,以及腰椎、尾椎、腿部和腰部不通畅。解决方法如下:
(1) 打坐时身体要松直,不要弯腰弓背。
(2) 要解决腿痛问题,必须把会阴、长强(尾骨尖处)所处的海底轮守开,因为腿部是由腰椎、尾椎所控制,最关键的既是海底轮。
(3)打坐的时间长短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时间短,等于水未烧开就已关火,天天如此,一辈子也烧不开一壶水。因此,在打坐中,当腿出现痛麻之感时,尽量不要去想腿,此时会越想越痛,越想越难忍。此时可以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意守观想其他部位,也可以出声念咒、念佛,可减轻腿部痛麻。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忍,你想反正死不了,腿也坏不了,由它去吧。时间一长,一旦气冲过去就不再痛了。
(4) 打坐时心是否清静,也关系到打坐的时间长短和腿是否痛麻。心若清静,打坐的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自然延长,腿痛也会很快冲过。要想做到心清静,关键要少吃,日中一餐或者辟谷,对打坐时保持心清静非常有利。
(5) 在打坐初期,如果腿痛的实在难忍时,可以稍微抬一抬臀部两边,使气冲过去。如果还不行,可将腿松开几分钟后再继续盘。逐渐就不痛了。
(6) 打坐时意守在海底轮,用出声念咒的方法,比如念:嗡、啊、哞,一口气只念一个字,拖长声音,出声并加重鼻音,观想在海底轮振动,声音从中脉向四外扩展,每次可念半小时至一小时左右,很快既可冲开海底轮,可早日冲开腿疼之关。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冲开双腿,而且还可以开各个脉轮、消除病灶、开中脉、出性光、消业障等。这些作用都经过了反复的验证。
(7)另外,对于初学打坐的人来说,打坐的座垫也很重要。笔者平时看到不少人打坐时坐着又厚又软的海棉座垫。这种座垫坐上后中间下陷,下陷的越深,向上反弹压迫臀部的反作用力越大,反而压迫了会阴穴和长强穴,不利于腿部的气血通畅。静坐时,如果盘坐,可在臀部垫高一寸左右,以各人舒适为度,须使阴囊、会阴不受压迫。因此,要选择不硬不软的坐垫。而且在打坐时只能坐在座垫的前三分之一处,不可压住会阴穴,方能保持气血的畅通。
静坐时要调整好全身上下内外整体放松,要做到直而不僵,松而不瘫。松的关键是“眉心舒展,面带微笑”。眉展面松则全身各部位都达到松驰状态。
静坐时两手的姿态可根据个人修炼的需要,两手掌心向上,放松自然地放在腿上。头部有病的,如高血压、脑血栓患者,可手心向下空掌扣在双腿上。根据自己的需要,也可以呈聚气印、大光明印、莲花印、养气印、定印等。
静坐时要两眼微闭,但不要立即闭上。静坐一会,待心平气和之后,慢慢下垂。如易昏睡者,两眼微开,垂帘即可。舌尖轻抵上腭,当口内生津充溢时,分三小口咽入下丹田。
大家去寺院第一件事肯定是上香。然而,其实大多数人都缺乏正确的上香常识,因此才会被各种商贩钻空子利用。所以一直都很想写点文章普及一下上香的知识,希望大家看过之后也能转告自己的家人,改正错误的观念。首先,例举几种错误的上香方式:
入静,是修炼内功的第一关,也是至关重要的一关。随着入静程度的加深,功夫也在不断精进。入静也就是进入了我们平常所说的气功态。在这种状态中,练功者以一念代万念,浑浑沌沌,恍恍惚惚,没有区分,没有差别。道家称之为守一,佛家称之为入空。老子的《道德经》中有一段活描述了这种状态:“道之为物,惟恍为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恍惚这两个字,非常有学问,历来许多学者都在解释它。南怀瑾先生认为:“恍惚是指心性光明的境界
如何烧香?一、上香时,用大拇指、食指将香夹住,余三指合拢,双手将香平举至眉齐,观想佛菩萨显现在我们的眼前,接受香供养。二、如果人很多时,将香直竖向上,以免烧到他人,然后走到距佛像三步远的距离,举香观想拜佛。三、上香时以一支为宜,若要上三支香,则将第一支香插中间(口念,供养佛)、第二支香插右边(口念供养法)、第三支插左边(口念供养僧)、合掌(供养一切众生,愿此香华云,遍满十方界,供养一切佛,尊法诸贤圣)。
学佛的人都知道,人的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我们种下什么因,就得什么果。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因果从未欺骗过众生,惟人自欺,无视因果。到头来,果报还是要自己承受的。我们常听到“业因”和“业果”这两个名词,而“业”又是我们的身口意所造作出来的,当产生结果的时候,就是业果。
佛教团体,最重纪律。受了戒的人,习过威仪,自然动作合礼;普通学人,何能懂得,不免招惹讥笑。特为写出几条通常规矩来,作个参考。(一)入寺 入寺门后,不宜中央直行,进退俱当顺着个人的左臂迤边行走
布施,六度之首,即以自己所有,普施一切众生,内容分为财施、法施、无畏施。佛教的布施是要人学习舍弃悭吝之私念,但布施的来处,必须是清净的,不违反国家的法律,同时施者心不骄慢,受者心怀感恩,是「能施、所施及施物,于三世中无所得;我等安住最胜心,供养一切十方佛」的清净布施。
佛陀是什么?佛陀,是古代印度梵文的音译。佛陀,含有自己觉悟、觉悟他人、觉悟一切而无所不知无时不觉的意思,所以,又被称为一切智人或正偏知觉。佛陀,简译为佛是在我们这个世界,距今约二千五百八十九年(西元前六二三年),生于印度迦毗罗卫城的释迦太子,成道之后,称为释迦牟尼。释迦是族姓,意为能仁,牟尼是印度古代对于圣者通用的尊称,意为寂默。这就是佛教的教主。
所谓因果,因是能造作、产生一定后果的原因,果就是由一定原因产生的结果。由佛教的缘起论产生了因果理论,因果理论是佛教轮回解脱理论的基础,随着佛教的发展而对因果理论产生了不同的看法。 因果律指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佛教认为任何事物都可能成为因,也可能成为果,
香也叫信香,上香就是发信号,表示你有信心。香真正的意义是戒定真香!持戒、得定、开慧那才是真正的修行!烧香礼佛的真实意义在于表达对佛陀的尊敬、感激与怀念。去染成净,奉献人生,觉悟人生。
咒最大的作用就是断除妄想,去除思虑。持咒,要注意三点:无断,无虑,无住。也即是,无间断,无思虑,无留住。1 无间断:念咒有四步:受—读—诵—持。受:先要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咒语,最好有一定的长度的,比如宝箧印,大悲咒,佛顶尊胜。
佛,在佛教里是指佛陀,是释迦牟尼的简称。释迦牟尼是一个平平凡凡的人,他在廿九岁那年舍弃了即将可以继承的王位,出家学道,寻求解脱人生苦恼的方法。六年后,也就是卅五岁的时候,释迦牟尼在尼连禅河旁的菩提树下证得了正觉,正确而透彻地觉悟了宇宙人生的根本道理。 释迦牟尼同我们一样都是平凡的人,他能够藉修行而悟道,所有千千万万的人类也都可以群起仿效,依照他所垂示的教法修行而证果。他祗是人类无数的先知先觉之一
佛是智慧,德行、慈悲最高的成就者。佛由人修行而成佛的,不是宇宙自然的神。更不是什么三头六臂,飞天潜地鬼神。佛是大慈大悲的人,佛是念念为众生的人,是德高望重的人,是正知正见的人,是深信因果的人,是随缘了业的人,是离一切相、修一切善的人,是露出圆满智慧
佛经不是写出来的,佛经简单地讲就是佛陀宣讲佛法的汇编,好比现在的“会议记录”。不同的佛经,都是佛陀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对象所讲之法的记录。例如,《楞严经》是对楞严法会的记录,《佛说十善业道经》则是佛陀在龙宫说法的记录,《地藏菩萨本愿经》是佛陀上升到忉利天宫为母亲摩耶夫人所说的法……
布施简单来说是将自己的财物、服务、知识分享给其他众生。佛在众多的经典中都说布施的功德不可思议,如《地藏菩萨本愿经》、《盂兰盆经》、《佛说业报差别经》,布施可得现世或来世的富贵吉祥,寿命延长,气力增盛,身相端严,投生人天等福报。
七月七日是清凉寺念佛小组精进念佛的日子,上午按照正常仪规程序念佛半天,下午庙里要为一对年轻父母为故子林一鸣诵地藏经做一个五七超度,我们念佛小组就随缘参加。亡者林一鸣只是一个十七岁的高二学生,遗像上戴一付眼镜,知识分子书卷书也挺浓的,长得真帅一表人才,这么一个英俊帅气小伙子竟然在三十五天前留下一封遗书说是社会与现实反差太大,自己看不惯这个社会而选择在学校跳楼身亡这个极端行为。叫父母怎么接受得了这个残酷的事实啊!
玄奘大师是法相宗创始人,我国着名的高僧、佛经翻译家、旅行家。通称“三藏法师”,为什么称为三藏法师呢?这要从佛经渊源说起。
世上从不会有无缘无故的事。很多人都想不开:“我为他付出了那么多,做了那么多事,怎么没有回报呢?”你这样付出是还债。你没有得到回报,是因为你没有真正地付出。你表面上为他付出,实际上还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人处事也是一样。有人喜欢你,你心里就高兴;有人讨厌你,心里就不舒服了。其实,喜欢和讨厌是相对的,有喜欢就有讨厌。每个人的因缘不同,不可能每个人都喜欢你,也不可能每个人都讨厌你。如果你喜欢一个人,他却不喜欢你,你也应该明白,这不是无缘无故的,
轮回又称流转、轮转、生死轮回,意思是众生死了又生,生了又死,生死不已,像车轮一样转动不停,循环不已。佛教其认为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如不寻求“解脱”,即永远在“六道” (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 中生死相续,无有止息地循环。
享受着午后的阳光,迎着夏日的清风,带着装满心情的行李,我与妈妈踏上了前往辽宁海城大悲寺的火车。“真不知道那里是怎样的,好担心我会受不了那儿的生活,条件会不会很艰苦?不过,听妈妈说那里很好,特别好,非常好,好得不能再好……”我一个人在那自言自语地说着。
随喜是什么意思? 随为顺从之义;喜为欣悦。随喜者,即为见他人行善,身心顺从,随之心生欣悦;亦即随他修善,喜他得成。 《四十二章经》云: 睹人施道,助之欢喜,得福甚大……譬如一炬之火,数百千人
我不知道樱花能开多久,但我知道不懈地去追求:我不知道流星能飞多久,但我知道不停地去祈祷。当流星在深蓝色的夜空划过,眼睛总会不停地去追寻,追求那瞬间的美丽。昙花开在凉爽的月夜,只为那片刻的惊艳。铁树孤独地守候,等待的是千百年后的绽放。人生无处不适意,心似秋月碧如潭。什么是适意的人生?
人生天地间,路路九曲弯,从来没有笔直的。水能直至大海,就是因为它巧妙地避开所有障碍,不断拐弯前行。许多聪明人没能走上成功之路,不少是因为撞了南墙不回头。人生路上难免会遇到困难,拐个弯,绕一绕何尝不是个办法。山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只要心念一转,逆境也能成机遇。只要你心里拐个弯,就会路随心而转从而超越自我,开创新的天地。
看起来幸福的人,心里也有难言的苦;时常微笑的人,心里也有无声的泪;炫耀生活的人,可能远没表面那么风光。一个人的幸福,只有自己懂得生活的快乐。所以,不要跟自己过不去,不要纠结于别人的评说,照自己
一名法师,前去一座寺庙讲解佛经。待客僧捧上一杯茶招待法师。待客僧发现茶杯上有个小小的缺口,歉意地说道:法师,很抱歉,杯子有个缺口。法师道:缺口的地方不去看它,整个杯子就是完好的。每个人都有缺点
我们常常被一个争字所纷扰,争到最后,原本阔大渺远的尘世,只剩下一颗自私的心了。其实在生活中,可以有无数个不争的理由:心胸开阔一些;得失看轻一些;为别人多考虑一些,哪怕只是少争一点,把看似要紧的
第2018 1 10法德放生活动·重庆组放生的活动详情: 活动日期:2018年1月10日中午 参加人数:法德重庆放生小组3名 参与莲友师兄四名:简炼师兄、一枝花师兄、自由师兄及两位大菩萨。 款项明细:本
拥有一副好肚量,则能包容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化解人世间的恩恩怨怨,明辨周围是是非非,以一个平常心面对周围发生的人和事。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有修养的人。何为好修养呢?即好肚量与善宽容。所谓严于律
做人要像一面镜子,时刻自我观照; 做人要像一只皮箱,随时提放自如; 做人要像一本簿子,不断记录功过; 做人要像一枝蜡烛,永远照亮别人; 做人要像一个时钟,分秒珍惜生命。
午后的阳关慵懒地爬进室内,唤醒有点困乏的身心,久坐桌前的我,此刻最好的放松方式就是凭窗眺望。窗外的万物尽入眼帘,在阳光的抚照下,显得错落有致,格外美丽。这样的场景简单而惬意,好像是专门为我而安排的。当然,再美的风景如果有了人来点缀,会多一些生气和活力,只是路上的行人点缀了风景,
2018年1月8日弘善法德广西小组第51次放生明细公告: 参加人数及名字:周文彬师兄、邓妹珍师兄、张创师兄、顿顿师兄以及以及十方众生。 款项明细: 自行筹集:260元(邓妹珍师兄阖家30元、顿顿师兄阖
心中有爱有情谊,眼中能容有世界。路,不在他人的行动里,而在自我修为里。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做事要留有余地,说话要留些口德。恶语出口不足以丧身,却足以丧德,言语之恶,莫大于造诬人的嘴要吐
从前有个国家,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民生活安定。邻国的国王对这块富饶的土地早已垂涎三尺,就派军队前来攻打。消息传来,国王连忙组织军队,准备抵抗。他下令,凡是十五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男子,一律自备武器、粮食,参加军队,抵抗敌人的入侵。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工信部ICP备案号:粤ICP备1305180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