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天天外天,九霄云外有神仙;
神仙本是凡人做,只怕凡人心不坚。
这首偈语说明天外有天,但天界并非遥不可及,只要凡人努力行善作福,一样有机会生天做神仙。
这里的“三十三天”并不是指天界有三十三层,天界实际上只有二十八层,分为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合称“三界二十八天”。“三十三天”就是欲界六天中的忉利天,天王叫释提桓因,又叫作帝释天,也就是民间通称的玉皇大帝、天公。
提到忉利天,就让人联想到佛陀曾经为了报答圣母摩耶夫人的生育之恩,上升忉利天宫说法三个月。这期间,由于拔蹉国的优填王思念佛陀成疾,大臣们于是商请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以神通力接工匠上达天宫,亲观佛陀金容妙相,雕刻了一尊五尺高的牛耳旃檀圣像,这是历史上有佛像雕刻记载的开始。
天界是六道中福报最大、享乐最多的地方。虽然天人仍不免福报享尽而五衰相现,乃至再受轮回生死之苦,但天界与人间比起来,确实有许多殊胜而令人向往的地方。例如:天人身有光明,飞行自在,来去自如,乐多于苦;宫室花木,受用现成,衣食殊妙,思之自至,根本不必像人间那样奔波忙碌,更不必担心饥饿匮乏。尤其,根据佛经上说,天界众生身体越高,穿的衣服越轻,甚至到了色界的梵众天,穿衣与否,并没有分别,随着身形自然有光明胜妙的天衣披身,完全无须剪裁,所以说“天衣无缝”。
此外,天界众生的禅定法乐胜于人间,身体高大胜于人间,寿命长久胜于人间。以身高来讲,现代人的身高平均一百八十公分就算顶天立地了,但是距离我们地球最近的四天王天的天神眷属,以现代的度量衡来计算,大约有九十丈之高。越往上的诸天,身材就越高大,到了色界最上层的色究竟天,大约有二十六万五千公里那么魁伟,而我国台湾全岛从台北到高雄,全长只不过三百八十公里,天人的身高有多么伟岸硕大就可想而知了。如果我们仰望天人,将如小蚂蚁抬头看我们一样,必然叹为观止,而觉得高不可攀。
再说到寿命的长久,人间如果能活到七十岁,已经算是古来称稀的幸事了;如果能长命百岁,更是视为人瑞,人人欣羡;活的最长久的彭祖也不过八百寒暑,但是如果和天神的寿命一比较,则短暂如蜉蝣的朝生暮死。
天堂的寿命究竟有多长呢?距离我们最近的欲界忉利天可活到五百岁,等于人间的九百万年。往上推算,一直到无色界的非想非非想处天,寿命长达八万大劫,相当于世界历经八万次成、住、坏、空的劫数。由此看来,天人寿命之久远弥长,恐怕连神乎其技的电脑也无法计算了。
佛教虽然不鼓励佛教徒以升天为满足,但是能生天道,也是值得称赞的,因为生天必须累劫多生修行十善业,要布施、持戒,甚至要生高一点的天还需要修禅定,所以说:“生天自有生天福,未必求仙便得仙。”
如何烧香?一、上香时,用大拇指、食指将香夹住,余三指合拢,双手将香平举至眉齐,观想佛菩萨显现在我们的眼前,接受香供养。二、如果人很多时,将香直竖向上,以免烧到他人,然后走到距佛像三步远的距离,举香观想拜佛。三、上香时以一支为宜,若要上三支香,则将第一支香插中间(口念,供养佛)、第二支香插右边(口念供养法)、第三支插左边(口念供养僧)、合掌(供养一切众生,愿此香华云,遍满十方界,供养一切佛,尊法诸贤圣)。
学佛的人都知道,人的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我们种下什么因,就得什么果。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因果从未欺骗过众生,惟人自欺,无视因果。到头来,果报还是要自己承受的。我们常听到“业因”和“业果”这两个名词,而“业”又是我们的身口意所造作出来的,当产生结果的时候,就是业果。
布施,六度之首,即以自己所有,普施一切众生,内容分为财施、法施、无畏施。佛教的布施是要人学习舍弃悭吝之私念,但布施的来处,必须是清净的,不违反国家的法律,同时施者心不骄慢,受者心怀感恩,是「能施、所施及施物,于三世中无所得;我等安住最胜心,供养一切十方佛」的清净布施。
咒最大的作用就是断除妄想,去除思虑。持咒,要注意三点:无断,无虑,无住。也即是,无间断,无思虑,无留住。1 无间断:念咒有四步:受—读—诵—持。受:先要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咒语,最好有一定的长度的,比如宝箧印,大悲咒,佛顶尊胜。
所谓因果,因是能造作、产生一定后果的原因,果就是由一定原因产生的结果。由佛教的缘起论产生了因果理论,因果理论是佛教轮回解脱理论的基础,随着佛教的发展而对因果理论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因果律指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佛教认为任何事物都可能成为因,也可能成为果,没有绝对的因,也没有绝对的果。佛教所讲的因,有时与缘并用,且有一些区分。
盘腿,是练习静坐的最基本的功夫。盘腿质量的好与坏,直接影响静坐入静程度的深浅,这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练习。很多初学者对此都摸不着门路,给练习静坐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了更好的练好静坐,现就如何的练好盘腿及锻炼方法阐述如下:
久晃法师答:正法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看,首先很好的去皈依,坚持三皈,我们修行从三皈开始,从三皈中进行,乃至证得菩提果,皈依才是真正的圆满。坚持皈依,坚持修舍戒忍精进定慧六度,六度万行,这就是正法。同时,也可以通过三法印来衡量这个法是否是正法?
佛是智慧,德行、慈悲最高的成就者。佛由人修行而成佛的,不是宇宙自然的神。更不是什么三头六臂,飞天潜地鬼神。佛是大慈大悲的人,佛是念念为众生的人,是德高望重的人,是正知正见的人,是深信因果的人,是随缘了业的人,是离一切相、修一切善的人,是露出圆满智慧
初入佛门者,往往有一个错误的认识,以为能打坐、念佛、诵经、持咒的功课,每天坚持做,这样就是修行了。不知道这只是修行的助缘,真正的修行,是修正自己的身口意行为,特别是心理行为,把自己不善的习惯改过来,变得善良;把自己心胸狭獈的习惯改过来,变得心胸宽广,有容人之量;把自己自私贪小便宜的习惯改过来,变得大方,乐于助人;把自己易发脾气的一面改过来,变得内心柔软;
1 专诵一经:有的人选诵好几本经,有的人选诵一本经,我建议你专诵一本,除非已经诵得很习惯的不勉强,为什么要专诵一本?它的利益在哪里?因为一经通,则窍窍通,所以一悟了就悟了。那你诵那么多经的意义是什么呢!事实上还是要大彻大悟啊!所以诵一经能开悟,诵那么多经也能开悟,但是诵一经比较容易契入,诵多经很难契 入,除非这一经已经通达了。
若欲证得此三昧者,先应修福。这段教诲对我们初学佛的在家出家的同学来讲,非常具体。就是很多学佛的这些同修,在家出家都有,一开始感觉佛法好、法门殊胜,就想一下子入如来境界。别管我!干吗?我要闭关了!闭关干吗呢?我要去证三昧!这种情况现在还比较多,很流行。有没有错呢?这想法没错,但是程序弄错了。
若自己没有一颗善良的心,那遇到的一切在你眼中也不会善。若自己没有一颗清净的心,外在的一切在你眼中似乎蒙了尘。若自己没有一颗感恩的心,那你感受到的定是报怨与索取。若自己没有一颗强大的心,一点风吹草动是否就能把你击倒?
不少做家长的,谈到孩子教育的问题都比较头痛。也有数不尽的专家,给出各式各样的方案。砖家好多,可以砌墙的,一排一排的。于是家长们呢,也不知道哪一个更好。其实,亲子教育一点都不复杂,只需要从源头上去认知就行了。在我们传统教育中,这是一种生活教育,专业的说法叫孝。
这一年,又过了大半,日复一日,时光流转。在依然重复着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日子里,你能看透一些了吗?能放下一些了吗?那颗执着的心能宽松一些了吗?若如是,你应大部分时间感受喜悦;若不是,我亦担忧你的苦恼是否值得。
如果一个人,想得到解脱与自在,那么一定要先从当下的选择中有所取舍,哪些事该放在心里,哪些事该从心里清除,这的确需要智慧。如果自己烦恼连连,又怎么去利益他人呢?很多不良情绪,源于心里装了太多鸡毛蒜皮的小事。给心,留一方宁静的天空,与智慧相映。
药师佛,梵名Bhaisajyaguru,音译作鞞杀社窭噜。一般称为药师如来、药师佛、大医王佛、医王善逝、十二愿王或药师琉璃光如来,又译为药师琉璃光王佛,简称琉璃光佛、消灾延寿药师佛,为东方净琉璃世界之教主。药师佛的造像,一般手持药钵或宝塔。
却说唐玄奘历经九九八十一难,长途跋涉十万八千里,从西方灵山佛地,求取大乘真经流传中土。因此通常认为国内佛教教派多为大乘佛教,可是究竟什么叫做“大乘”?
十八层地狱分别叫①拔舌地狱、②剪刀地狱、③铁树地狱、④孽镜地狱、⑤蒸笼地狱、⑥铜柱地狱、⑦刀山地狱、⑧冰山地狱、⑨油锅地狱、⑩牛坑地狱、& 9322;石压地狱、& 9323;舂臼地狱、& 9324;血池地狱、& 9325;枉死地狱、& 9326;磔刑地狱、& 9327;火山地狱、& 9328;石磨地狱、& 9329;刀锯地狱。
我的父亲,一位慈爱祥和、意志坚强、博学多才、倍受家人尊重的长者,一直是我儿子心中最重要的人,以至于我儿子在成人礼上,特别恳请外公坐在他身边,第一个接受感恩和拥抱。
我们要懂得惜福,没有福报,生活会很辛苦的。惜福体现在三个方面:1、珍惜遇到的每一个人,无论和谁在一起,我们都要抱着恭敬,和睦,与友爱之心。要学习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要发挥自己的长处,帮助他人的不足。
普庵祖师是禅宗临济宗第十三代法嗣,是大彻大悟之人,以度黎民百姓为主。其开示与神迹,广行于教界民间。今天,我们来看看普庵菩萨是怎样度化迷信颠倒的众生。有信女张氏,担一担纸来到慈化寺,请普庵祖师焚化还受生钱,师收到后,即命工人把纸浸成纸筋,作糊寺院墙壁之用。
慈心不杀不只是持戒不杀生也要用到弘法利益众生过程中做到不毁慈心利他,特别是遇到是非、招人毁谤嫉妒、做利益众生事被障碍时。面对不合理的时候要慈心不杀,对这些不合理事时应用佛法对照自己、不可随是非缘去生障碍自己慈心相续的种种不如法心(嗔心、疑心、甚至恶争辩心)这样是杀死自己的慈心。同时要用给予心念众生和他人的苦,这样慈心就自他皆不杀。慈心不杀也在是非障碍中做到相应,不毁自慈心不杀他慈心,念众生苦更发菩提心。
彻悟大师(1741--1810)清代著名高僧,中国净土宗第十二代祖师。俗姓马,名际醒,字彻悟,号梦东,京东丰润(今河北省丰润县)人。乾嘉时人。一字讷堂。父讳万璋,母高氏。大师幼时聪慧颖异,长而喜好读书,儒家典籍,四书五经,靡不遍览。兼善作诗、词、赋,甚为世人所尊崇。
行策大师(1628~1682),清代高僧,字截流,俗姓蒋。父亲蒋全昌,是江苏宜兴一带老一辈的儒者,与憨山德清大师为友。憨山大师圆寂后三年,时为明熹宗天启六年(西元一六二六年),有一天晚上,蒋全昌梦见憨山大师进入室内,而生下儿子,因此将他命名为梦憨。等到行策年纪稍长时,父母亲相继逝世,于是发起出世修行的志愿。
印光法师(1861年夏历十二月十二日辰时,农历辛酉年)—1940(庚辰年十一月初四),当代净土宗高僧,莲宗第十三祖。陕西郃阳人,俗姓赵。名圣量,字印光。别号常惭愧僧。少治儒学,喜读程、朱之书。曾排佛,遭目失明,继而猛省,转研佛典,以至诚所感,目疾获愈。年二十一,至终南山南五台,归依莲华洞道纯长老出家。
省庵大师(1686-1734) ,清代高僧,俗姓时,名实贤。字思齐,号省庵,江苏常熟一带时姓人氏的子弟。从小不吃荤腥。出家后,参究念佛者是谁,有所省悟,说:“我的梦醒了!”后来闭关于真寂寺,其间三年,白天阅读藏经,晚上课诵佛号。曾经到山礼拜阿育王塔的佛陀舍利,在佛陀涅槃日,大大地集合僧俗二众,广修供养。在佛前燃指,发四十八大愿,于是感得舍利放光。
修斋功德成就法会具供养结缘布施,修斋应具觉悟般若,透过对三宝的供养依法觉悟六波罗蜜是解脱利他法。修斋应身心清净持戒发大乘心除去染污谄曲心,以理路觉悟行修斋做功德成就具解脱具菩提行。
蕅益大师(公元1599年~1655年),俗姓钟,江苏吴县人。父亲持诵大悲咒,梦见观音大士送子而生下智旭。年少时以孔孟圣学自我期许,曾经著作文章批判佛教,总共有数千字之多。等到一日阅读云栖莲池大师的《竹窗随笔》,突然省悟,而把以前所作的论著焚毁。年二十岁时,读《地藏菩萨本愿经》,因此发起出世的志向,每日持诵佛名。
莲池大师(1535年-1615年),杭州仁和沉氏的子弟。年十七岁,中秀才,以学问德行著称。邻居有一位老妇人,每日念佛号数千,大师问她是何缘故,老妇人说:“我的先生持佛名号,临命终毫无病苦,与人拱手作别而往生,因此知道念佛的功德,不可思议。”大师从此之后即归心于西方净土,书写‘生死事大’四个字,放在桌子前面,以自我警策。年三十二岁出家,拜谒遍融、笑岩诸长老大德,参究‘念佛的是谁’,有所省悟。
延寿大师,(公元904~975年),唐末五代时僧人。净土宗六祖,法眼宗三祖。俗姓王,讳延寿,字冲元(据卍新续藏第 86 册 No 1599 永明道迹,五代杭州慧日永明寺智觉禅师,讳延寿,字冲玄,号抱一子),本丹阳人,浙江钱塘王姓人家的子弟。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