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定慧合称为三学,即三项训练。 佛陀教导我们需要培育的就是这三学: 1 修戒——完善道德品行; 2 修定——致力于内心平静; 3 修慧——培育智慧。 戒定慧三学是次第的关系,即循序渐进的关系。先要完善自己的品德;有了品德,就应尝试让自己的心平静;内心平静了,应进一步提升智慧。
佛说:“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都是讲的缘,无缘不至,万物皆缘,培植善缘,惜缘才能续缘,也就是因果,善因善果。必须要善待身边的亲人,必须要关心身边的朋友,必须要宽恕那些伤害我们的人。我们一生会遇到很多人,不是偶然随便的,是因果缘分的相续,若没有缘怎能相聚。亲人也许是前世的好友,好友也许是前世的亲人,给我们带来烦恼者,也许是我们前世伤害过的人。
佛教教义。学佛者必须修持的三种基本学业,即戒、定、慧。戒 亦称增上(卓越)戒学,指戒律。 即防止行为、语言、思想三方面的过失。由于大小乘的不同,其戒律也有所不同。另外对出家的僧侣和在家的居士
禅修为何要修戒定慧?作个类比吧,我们知道抽烟不好、过量饮酒不好,这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智慧,可是做得到吗?做不到。所以一旦做到了,就相当于是有了定力了。 守戒其实就是守心、护意,是非常难做的大事
若长命百岁,但破戒,放逸, 不如持戒,修禅定一天。(偈110) 有一天,三十位比丘各自从佛陀得到禅修的业处后,到远离舍卫城的一个大村落去。这时候,茂密的森林中有一群抢匪要用活人去供养森林的守护
戒定慧合称为三学,即三项训练。 佛陀教导我们需要培育的就是这三学: 1 修戒——完善道德品行; 2 修定——致力于内心平静; 3 修慧——培育智慧。 戒定慧三学是次第的关系,即循序渐进的关系。先要完善自己的品德;有了品德,就应尝试让自己的心平静;内心平静了,应进一步提升智慧。
一、戒定慧,是佛法的全部 对于戒定慧,有些人可能感觉比较陌生。但实际上,这三者可以与现代管理、现代文化完美融合。 两千五百多年前,释迦牟尼佛在印度转了三次法轮,宣讲了八万四千法门。八万四千法门
佛教它倡导的是要向内求自己的问题,求自己的原因,认识自己的原因,也就是它的这种自己承受现在这样一个现状,是因为他自己内心的问题所造成的,身口意业所造成的。那么这样一种佛教的理念,和现代的整个西
若想没有烦恼,唯一的办法,就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 菩萨见三界的众生,都患了贪嗔痴三毒的毛病,有种种的苦恼,在长夜漫漫中被煎熬和压迫。 按理来说,出家修道人不应该有烦恼,可是也有种种烦
勤修戒定慧。要断这个贪心,如果你想修行,如果你贪着于这个世间,你要解脱很困难的。我们昨天说了,四个人念《心经》,如果你只追求这个世间法,追求今生今世,这是世俗法,你不要以为你在诵经就是佛法,不
作为一个正信的佛教徒,必须知道戒、定、慧三学,这是学佛修行的基础。(1)戒: 从消极面说,戒是"止一切恶"。诸恶不作,恶业恶因便不增加。从凡夫阶段做起,到了大小乘圣者的阶段,自然不再造作任何恶因。
人生天地间,路路九曲弯,从来没有笔直的。水能直至大海,就是因为它巧妙地避开所有障碍,不断拐弯前行。许多聪明人没能走上成功之路,不少是因为撞了南墙不回头。人生路上难免会遇到困难,拐个弯,绕一绕何尝不是个办法。山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只要心念一转,逆境也能成机遇。只要你心里拐个弯,就会路随心而转从而超越自我,开创新的天地。
我们的心要常常保持清净无杂,以一颗真诚、慈悲、平等的心对待一切众生,永远不跟众生对立,化解矛盾,这叫佛法。常存一颗爱心,关心一切人,爱护一切物,爱世人,做社会大众的表率,别人对我们不善忘记掉,
一天,佛陀和弟子们在罗阅只城外的一颗大树下休息,有一位新出家的比丘名叫见正,心里正在琢磨一个问题:佛陀说人有前世,为什么人都不记得?若有后世,为何又不见有人回来报告呢?我要问一下佛陀。还没开口佛陀已知道,世尊就先说道:弟子们,你们看这棵树,本来只是一颗种子,现在已长成茂密的大树,起初是种子时,还没有树根、树干、树叶和果实,在地、水、火、风四大的因缘作用下,
我们常听到人说:真忙!忙得不可开交。一事未了一事又来!无论怎样的忙,要紧的是,不要因为忙碌而忘了自己的存在。有人说,忙是福气,忙的日子比较好过。但是,忙也要忙得有意义,有些人太为自己忙,不知道
这是一个边远的山村学校,食堂的伙食糟透了,不是白菜萝卜就是萝卜白菜,而女老师的身体很弱,于是,她经常到学校旁边的一个小山村去买鸡蛋。卖主是个年过花甲的老太太,她叫说个价,女老师便定了5毛钱一个,其实,女老师暗中提高了5分钱,女老师家乡的鸡蛋4角5分要多少有多少。女老师看老人可怜,没儿没女,
一个人之所以变得柔软,一定是因为她更懂得了理解和宽容;对于自己不曾了解的事情学会的缄默,而不是盲目的批评,哪怕是不同意许多事情,但也学会了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问题;没有了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执拗
第2018 1 4法德放生活动·重庆组放生的活动详情: 活动日期:2018年1月4日中午 参加人数:法德重庆放生小组3名 参与莲友师兄四名:简炼师兄、一枝花师兄、自由师兄及两位大菩萨。 款项明细:本次
时光过得很快,过了一天,我们的寿命就会减少一天,就像缺少水的鱼儿,没有一点快乐可言。佛教讲修行首先是要修自心,无论是参禅还是念佛,首先都是要人除去长期缠绕在心头的妄想之心。调服自心才是修行人首
人生两境界:一个知道,一个知足。知道,让人活得明白;知足,让人活得平淡。人生不要被安逸控制,决定你成功的,是奋斗;人生不要被别人控制,决定你命运的,是自己;人生不要被表象控制,决定你成熟的,是看透。抱怨是一种传染病,不治就会害人害己。抱怨不会改善自己的处境,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与其选择抱怨,不如选择释怀。
我们是不是经常犯这样的错误:对越是陌生的人,越是毕恭毕敬。而对越是亲近的人,却常常满脸抱怨。对他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我们总是万分感激;对家人给予的各种关怀,却常常视而不见。其实,我们最大的错误就是,把最差的情绪和最糟糕的一面,都给了最亲近和最爱的人。却把耐心和宽容,留给了陌生人。当我们满脸苦闷抱怨的时候,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工信部ICP备案号:粤ICP备1305180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