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恶指善与恶。若再加上无记,则合称为“三性”。一般来讲,善指顺理,恶指违理。然于经论中有多种不同说法,依成唯识论卷五之意,能顺益此世、他世之有漏与无漏行法为善;反之,于此世、他世有违损之有漏行法为恶。其善恶之分际,在顺益与违损之差别。且善恶二者皆须贯串此世与他世,否则即为无记。
如何才能不见别人的是非、善恶、过患呢?最要紧的,是要净化自己的心,净化自己的看法。也就是要有如下八种心。1,平等心:就是无分别心,例如佛陀视每一个众生都如佛子罗睺罗;如果我们能把天下的人都看成自己的父母、兄弟、姊妹,这就是平等无差别的心,(星云大师)
我曾经向我的一位德行极其高尚的师父请教:“为什么像我这样善良的人还经常会感到痛苦,而那些恶人却活得很好?”师父很慈悲地看着我说: “如果一个人的内心有痛苦,就说明这个人的内心一定有和这个痛苦相对应的恶存在。如果一个人的内心已经没有任何恶,那么这个人的心灵是根本不会感到痛苦的。所以,根据这个道理,既然你还经常感到痛苦,说明你内心还有恶存在,还不是纯粹的善人。而那些你认为是‘恶人’的人,未必就是真正的恶人。一个人能快乐地活着,至少说明这个人还不是纯粹的恶人。”(网络)
《戒恶修善从戒烟戒酒开始》摘自传喜法师2011年农历6月初8蒙山开示
海涛法师在马来西亚万绕叻思多元化活动中心开示《积极的断恶修善》
佛在只树给孤独园时,阿难请问命运为何千差万别?佛告诉阿难:都是由于前世用心不同,例如: 1.前世忍辱,今生相貌端正。 2.前生爱发脾气,今生长相丑陋。 3.前世贪心又吝舍,今生贫穷。 4.
今天的命题「积善必有余庆,积不善必有余殃」。中华传统圣贤教育都离不开因果,我们知道儒释道三家,是中华传统文化三个主流的学派,这三家无一不重视因果教育。像儒家,尽管有些学者认为儒家好像不太讲因果
海涛法师在台南麻豆护生园开示《种善业 消恶业》
海涛法师在佛山顺德财神酒店开示《善恶终有报》
传喜法师开讲《善用人身 戒恶修善》
抗日战争期间,有一位年轻战士赶赴沙场的途中,救了一位想要跳河自尽的妇人,妇人被救上岸之后,不但没有感谢青年,并且责怪青年害她生不如死。原来她的丈夫遭人陷害锒铛入狱,奈何家徒四壁,只好将仅有的衣物典当得一块银元维持家用。哪知奸商以假的银元欺骗她,逼她走上了绝路。
因果,是佛法基本定律,主张今生的善恶业,可以引生未来世的善恶果报反作用到自身,谓因缘和果报,根据佛教轮回之说,种什么因,受什么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意为会有什么结果就会有什么原因。
这个世界上有绝对的好人吗?没有的!这个世界上有绝对的坏人吗?没有的!好和坏都只是一时相。只是当下所显现的样子。现在的好人,以前没有做过坏人吗?现在的坏人,以前没有做过好人吗?都做过的。所以,无论此刻是个多么好的人,你都是有业障的,你的过去都是有恶业种下的,这些就是你的债。
轮回又称流转、轮转、生死轮回,意思是众生死了又生,生了又死,生死不已,像车轮一样转动不停,循环不已。佛教其认为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如不寻求“解脱”,即永远在“六道” (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 中生死相续,无有止息地循环。
1、宁可装傻,也不要自作聪明 因为没有人喜欢聪明绝顶的人,尤其讨厌自作聪明的人。客观事物太复杂,而且变化太快,无论你智商有多高,无论你多么勤奋,认识任何事物都是很难的。即使你把 已有知识都掌握
“因果”二字,人人会说;但是“因果”二字的意义,不见得人人能懂,甚至学者教授,也不容易明了。因为,凡人愚痴,只能认识“果”,不能认识“因”;正是所谓“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人,在制造种种恶“因”的时候,不知道严重;一旦“果”报来临了,才知道大事不妙,却是悔之晚矣!
唐朝有位鉴空和尚,宿世是修行人,但转世之后做了一位秀才,非常可怜的,二十年也没有考中,而且到处找人托关系,也很难得到一点吃的东西,经常饿肚子。有一回他肚子非常饿,准备到寺院里找一点吃的,走到半路,到了河流旁边,实在饿得受不了,走路也走不动了,想到自己的悲惨遭遇,就在河岸痛哭起来了。当时他大概四十五岁了。
所有的磨难与境遇,不过是对我们心性的考验,在消昨日的旧业障,如果心随境转,只会造业,新造的业因,以后会结果,善业,增福报,利已利人利后代。反之,恶的因当然结恶果。比方说,在困苦的环境里,你经受不了折磨等境遇,你接纳不了无法容忍的人、事、物,从而条件反射,犯下过错,而这有时并非人的本意。
中国民间有一句古话叫“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话虽这样说,但人们常常会对恶人迟迟得不到报应感到迷惑不解,也对好人总是过得不如坏人感到上天的不公平,甚至还觉得好人不长命,恶人活千年。学习了佛法,知晓了三世因果的人终将明白,让恶人成为恶人,就是上天对恶人最适合的惩罚。因“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昔有袁了凡的人,本名袁学海,他是明朝的名儒,小时候就读书,可是父亲要他学医,济世救人,所以改学医。后来遇到一长须老相士,对他说:“你命带官印,你应该读书可做大官。某年某月某日可考中秀才,某年某日可做县官,俸禄多少。某年某日升官,俸禄多少。到五十四岁八月十四日半夜子时寿终正寝,终生无子。”于是乎袁学海就转读书,一切都如算者所言中,十分灵验。
佛教之孝,遍及四生六道。前至无始,后尽未来,非只知一身一世之可比也。知是而不戒杀放生,吃素念佛者,岂究竟至极无加之孝乎哉。 法德放生活动以弘扬【众生平等,尊重生命,慈悲救护】为宗旨。倡导维护
若推究灾之来因,多由杀生而起。欲止杀业,须从戒杀吃素护惜物命,及买放物命而起。大家各须发心,护惜物命。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半夜声,此语当奉为箴铭,力加警惕。盖放生之意义,即是使大家发心护生
是是非非,纷纷扰扰,不看、不听、不想,就能心生清静。有时,烦恼不是因为别人伤害了你,而是因为你太在意。 有些事无需计较,时间会证明一切;有些人无需去看,道不同不相为谋。世间事,世人度;人间理
眼前的一切都是我们过去种因所结下的果。得到了是你该得到的,用不着得意。失去了是你该失去的,用不着懊恼。得失是缘,何不淡定斯然。达摩祖师云:若得荣誉好事等,是我过去宿因所感,今方得之,缘尽还无,
天堂固然好,但却有人偏要死也不厌地狱。极乐世界固然使人羡慕,心向往之,但却有人愿意永远沐浴在无边苦海中,以苦为乐。与其舍一而取一,早已背道而驰。不如两两相忘,不执著于真假、善恶、美丑,便可得其
内敛是一种德行,炫耀是败德,败德则损福。从事上讲,内敛的人,受人尊敬,让人觉得有涵养;炫耀容易与人结怨,为人们所忌。所以,中国有人不外露的美德,没有炫耀自夸的学问。看到别人有过失了,有错误了,
凡是污秽的地方,往往多生物。《菜根谭》:粪虫至秽,变为蝉而饮露于秋风;腐草无光,化为萤而耀采于夏日。粪虫可谓是最脏的了,但可以生出蝉这种具有情操的昆虫,而腐烂的草也不干净,但却能生出带有点点亮
有个弟子去见他的师父。师父问他:“你最近怎么样?”他说:“我的心总是非常沉重。”然后徒弟就开始诉苦,讲他不欢喜什么、什么事不舒服,半小时过去了,师父一言不发,始终安静地听着。等到他快讲完的时候,师父说:“可以了,不要再说了,我先出去一趟,等我回来,我们再继续说。”然后拿了一张白纸,让他托着跪在佛前。
一天早上,父亲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父亲问儿子吃哪碗?“有蛋的那碗。”儿子指着碗说。父亲说:“让我吧!孔融七岁能让梨!你都十岁了!”儿子说:“他是他!我是我!不让!”
烧好香,有很多劣质香,它的香味是喷上去的化学用品,所以长期地点劣质香,对呼吸道很不好。所以你看我们和尚们大部分都有咽炎,喉咙都不好,都因为是受这个香火的熏。佛争一炷香,菩萨没去争,都被和尚争来了。做和尚的职业病,喉咙都不好,都是香火烟熏火燎熏的。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工信部ICP备案号:粤ICP备1305180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