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之孝,遍及四生六道。前至无始,后尽未来,非只知一身一世之可比也。知是而不戒杀放生,吃素念佛者,岂究竟至极无加之孝乎哉。
以下是"第192次放生活动明细公告"的活动详情 :
活动日期:2020年07月05日 上午
参加人数:13名
款项明细-使用善款:4988。
放生过程图:
【放生活动纪实】
近来几期参与放生活动的师兄比较多,接下来的活动在参与救赎方面,也会鼓励大家尽量参与。往后每月不定期进行3-5次放生活动,因此微信号无法及时发布活动动态,若同修欲随时关注活动可加【法德微信个人号 】:hsfd333
参与放生能亲身体会到救命护生的意义,长养平等慈悲心。藉此法 德放生呼吁大家常行放生善举,鼓励大家亲自行动起来,不必非要等到有团体活动时才参与。平时有空亦可随缘发心救度众生,在为物命授三皈依后, 边称颂佛号加持于物命,边将物命放生。勿因过多人为因素而拘泥形式,忘记初心,违逆本愿。这也是法德发起放生活动的根本目的。
一切无为法中,观修空性的功德不可思议;而一切有为法中,放生的功德无与伦比。
愿一切众生远离杀戮,离苦得乐,脱三涂苦,修习佛法,早成佛道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普愿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感恩此次一起参加活动的诸位师兄、以及随喜发心、随喜赞叹、支持放生的诸位师兄,愿诸位师兄六时吉祥,同登彼岸,阿弥陀佛!
联系方式:
联系人:郑师兄qq:361610111
联系手机:17725763315
救命放生一直是培养慈悲与践行修学的佛教传统之一,是佛教慈悲心的直观体现。放生可以使无数濒临死亡的生命马上重拾生机,因此具有无量功德。 法德放生活动是由【弘善法德】机构发起的一项以弘扬【众生平
放生,就是救命,放生就是积德,放生就是改变命运。每年四月八日佛诞日举行放生会。但是关于放生的日子,就没有什么说法,只要你有心,天天都是放生日。但是放生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要做到真正的放生。放生要看缘分,缘分到了就是最好的时间。你放生不是攀缘,而是说你碰见了,别人要杀生,你当下救那众生,不为自己着想,哪怕多花钱,完全来救它于水火,然后给它做三皈依,众生最需要你救它而又让你碰见了这叫放生的最好的时间。在这个时间你等于救了一条人命。
问:放生一定要念咒吗?答:放生不一定非念咒不可,当然念咒就更完美一些。假如你放生忘记了念咒念佛,现在念依然来得及。若你不会念往生咒,只念阿弥陀佛就足够了。念皈依的方法,就是这样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或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皈依佛两足尊,皈依法离欲尊,皈依僧众中尊 皈依佛不堕地狱 皈依法不堕饿鬼 皈依僧不堕旁生 (三次)
大悲咒 (一或三遍):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 南无阿唎耶 婆卢羯帝烁钵啰耶 菩提萨埵婆耶 摩诃萨埵婆耶 摩诃迦卢尼迦耶 唵 萨皤啰罚曳 数怛那怛写南无悉吉栗埵伊蒙阿唎耶 婆卢吉帝室佛啰愣驮婆 南无那啰谨墀 醯利摩诃皤哆沙咩 萨婆阿他豆输朋 阿逝孕 萨婆萨哆那摩婆萨哆 那摩婆伽 摩罚特豆怛侄他
首先要加持一杯大悲咒水(可以预先加持准备好),洒在被放众生的身上。在什么都不具备或紧急的情况下,可大口出声念“南无阿弥陀佛”,让所放众生听的清楚真切,在八识田中种下金刚种子,等到因缘具足,种子成熟,自有开花结果,修成佛道,彻底脱离苦海的时候。如在马路旁或任何地方,看见人家正在杀害生命,没办法救它的时候,我们应发出怜悯的心,口中赶快为它念三皈依及往生咒或“阿弥陀佛”佛号,也略尽我们三宝弟子的一点悲心。细心周到:放生地点宜选择人烟稀少
佛教语。又称回向偈,佛家于法会结束时齐声朗诵的一种偈文。即发誓愿共同皈依佛道。净土宗多以唐善导之《发愿观三宝》偈“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为回向文。其余诸宗,大同小异。根据国际君友会佛教典藏,记载回向是佛教的特有名词,亦是重要的修行法门。
一位师兄写的。蛇莽极具灵性且嗔心重,故放生蛇莽功德极大,消业增福效果明显,放生蛇莽的注意事项等。十几年放生生涯中,曾放过各式各样种类不同的蛇,有粗若碗口的蟒蛇,也有细如筷子的“风梢”,有性情温和的“乌灵”,也有狂野暴躁的“王蛇”……
放生泥鳅的好处 泥鳅属底层鱼类,常见于底泥较深的湖边、池塘、稻田、水沟等浅水水域。生活水温10-30℃最适水温为25-27℃,故应属温水鱼类。当水温升高时30℃时,泥鳅即潜入泥中度夏。冬季水温下降到5℃以下时,即钻入泥中20-30cm深处越冬。对低氧环境适应性强。
放生泥鳅几天放一次?放生泥鳅的日期没什么讲究,只要有时间都可以去放生,泥鳅的生命力非常顽强。泥鳅属底层鱼类,常见于底泥较深的湖边、池塘、稻田、水沟等浅水水域。生活水温10-30℃最适水温为25-27℃,故应属温水鱼类。当水温升高时30℃时,泥鳅即潜入泥中度夏。冬季水温下降到5℃以下时,即钻入泥中20-30cm深处越冬。
放生就是看到有生命的异类众生,被擒被抓被关被杀,惊惶失措,命在垂危之际,发慈悲心,买物救赎,予以解救释放的一种行为!放生的对象没有限制。
从提问的内容来看,这位居士似乎对放生产生了一点儿恐惧。如果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估计以后就不敢再去放生螃蟹了。如果给了你肯定的回答,你很有可能会去做反向的放生选择,比如自己不吃什么,就去放生什么,这样一来便不会有“损失”了。但是,放生的道理是不是这样呢?我来分析一下。
佛教徒以慈悲为怀,那是一份内心的怜悯,不但不杀生,更要放生。放生的意义,乃在于见到动物(有情众生)有危难,你抱着救苦救难之心,希望能救助它,所以,正确的观念应是什么时候见到动物临于危难,在生死关头时,你去救助它,是随时随力随机救助的。
城市商业街的饰品店里,经常会有许多新奇的小玩意,吸引着众多女性顾客进去寻宝,小美和小莉两人都非常喜欢逛这些小商店。
师兄们好,末学看到有些师兄在经济方面经常比较困扰,就想把自己的一些亲身经历写一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吧!
毛毛原本是一只流浪猫,李先生第一次发现它的时候,是在住家大楼的楼梯间里,当时天正下着大雨,而那时还很小的毛毛浑身湿漉漉的躲在角落里瑟瑟发抖,那只小猫可怜的目光,让李先生不忍离去,于是他决定将那只小猫带回家收养。
修行应以慈悲心为主,家中这些昆虫也是有缘的一类众生,我们要怀着慈悲心来处理它们,而不是用经咒去镇伏。首先,做好日常清洁工作,不留卫生死角,以防护为第一途径;其次,在佛前告白:因为家里要做清洁工作,希望这些昆虫尽早搬家。做完告白,等一些时间后,再打扫卫生。再次,平日遇到这些昆虫尽量活捉,捉完拿到屋外放生。还有,家里的食品尽量密封起来存放,尤其是甜的东西,更要密封保存,这样一来,蚂蚁自然就少了。
我当内科住院医师的时候,有一天,在医院爬楼梯,看见一位气质很高雅的中年妇人,但是她整个人失魂落魄的,走路摇摇晃晃,好像随时会昏倒的样子,我就过去扶她,请问她说:“欧巴桑,您是不是不舒服呢?我扶您回去,您住哪一间呀?”
放生是慈悲心的体现。所以首先要强调如法放生、科学放生,切不可因为盲目放生而引起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对动物的伤害。比如我们这次放生的鱼类,以及放生的区域,事先都经过科学的调查和论证,这样才能真正使我们慈悲护生的理念落到实处。
放生,作为一个饱含慈爱的行为、一种佛教倡导的修行方式,是从释迦牟尼佛时代开始的,至今广为流传、影响深远。但是这种传统的善行,却在人类社会产生了急剧变化的今天,遇到了新的挑战。现代科技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已经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人的传统生活方式。生活在现代化今天的我们,倡导并执行如理如法的放生,不仅仅是发扬每位放生参与者的慈爱之心,爱护自然与生命,更是在具体行动上与时俱进,促进传统佛教与现代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中,坚持中国化方向。
但凭慈悲心,而不贪恋功德,这样放生才是真功德。功德能净化人心,开启悟门,令修行人速成佛道。
宋朝有一位名叫杨旬的人,他在夔(kuí)州当推官,杨旬为人正直守法,平时也都默默的在行持善事,奉持《太上感应篇》,行十种利益人民的事情已有数十年。
要改变命运,要找到源头。有的人,小孩不听话,除了叛逆期的十六七岁时,其他时候的不听话,这时要问问自己,在孝道上有没有亏欠。如果不孝父母,生个孩子也就会生病,不听话。
心中,不可没有目标。否则,不知驶向何方?目标,不可过高,达不到时徒增失落感。目标,不可过低,极易达到后不懂珍惜。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两种力量:一种是努力,一种是智慧。今日,我们将文殊菩萨的智慧融入心间。
我们发心学佛无非是想消除无明烦恼得到解脱,然而但凡遇到一点挫折困难的时候我们又很容易退转,就如同这个“心”字里的三个点,每一个点都是向外的,说明我们太容易心随境转了。人人都想成佛,但当看到前方难行的路,注视着那些带刺的荆棘,大多数人也就开始退缩了。故经云:“鱼子庵罗华,菩萨初发心,三事因中多,及其结果少。”发心的人多,坚持的人少,走到终点的人更少。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里面,会感觉到这个世界有多少苦恼,可是又有多少放不下。佛的国度那么好,我们也很向往,但从来没有为往生净土而做点什么努力。
曾经世尊在波罗& 15240;国的一处园林里,为大众演说妙法,忽然天上飞过一群大雁。因为佛已经圆成了无上的果德,他说法的音声自然非常美妙,以至于大雁听到后,也被吸引住,深心爱乐。于是,这群大雁就循着世尊的音声往下飞,没想到却被猎人布下的网给网住了,还没等飞到世尊那里,就都被猎人杀掉。
生活中无论是否修行,每一个人都会有很多烦恼。有烦恼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分析一下自己的担心。人类的担心会一个接着一个,这就叫做生活。如果把生活当中的诸多担心与不安全感去掉了,这就叫做生命。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自己的,我们不是为了生活而生活,而是为了生命而生活。生活无可无不可,比如担心的问题出现也罢,不出现也罢,我们依然穿衣吃饭,照常生
此咒汉传佛教十小咒之一,也常用,意为持诵此咒功德积聚犹如宝山。有人或疑,既然象经文所说功德那么大,还要参什么禅、念什么佛、忏什么悔、闻什么教、观什么心?直接一句咒语不就全搞定了么?需知众生根性不一,有人从此得悟,有人从彼得悟,有人好乐妙理,有人乐住禅寂…特别是大部分凡夫(包括我),其性刚强,喜欢偷机取巧、迅捷穿空,佛陀大智大悲,怎么可能不应机种种设教
不要害怕错误,要直面错误。学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首先要让自己生起佛法的正见。当我们对佛法生起了清净的正见时,知道一切皆依缘起而生,我们过去、现在、未来的一些过失、烦恼也都因因缘而生。我们现在有了佛法正见,就尽量培育自己觉察和正勤的能力,时刻训练自己觉而不随的能力——觉烦恼而不随烦
「无表色」是人们发自于内心的善意或恶意,经过身口造作表现(表色),而留下的一股能够持续一段时间的力用。「无表色」也可称为「无表业」。它虽然与「业力」很相似,都是身口造作后留下的一股力用,但「业力」会始终跟随我们,直到因缘成熟受报才消失,而「无表业」则只能持续一段时间。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