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兄们好,末学看到有些师兄在经济方面经常比较困扰,就想把自己的一些亲身经历写一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吧!
末学在修行前经济状况很不好,经常为钱而烦恼。结婚以后和老公刚成立新家,一开始还有点积蓄,但后来都给老公拿去投资了,自己不上班没有收入,加之花钱没有计划也不知道节制,很快口袋就闹意见了。那时候婆婆家的经济状况很一般,她也比较节俭。记得有一次,家里有一碗前天剩的快坏掉的凉菜我没有吃,就被婆婆严厉地训斥了一顿,当时自己觉得很委屈,还偷偷流泪了(现在看来自己实在太小气,太不珍惜福报了)。
然后上饭店吃饭都是挑便宜的点,家里的人都不吃零食,全家都过得比较节俭,老公连带我去看电影都悄悄的,生怕婆婆知道会生气。完婚后老公才告诉我,家里当时负债累累,知道这件事情以后自己顿时就懵了。婚后和老公各方面都磨合不来,问题重重,当时正好刚接触了地藏经,就特别急于求成。
自己一开始就很喜欢布施、放生,但那时候布施是一种有求心理,只想着赶紧改变现状。因为妈妈知道我经济状况不好,心疼我,就经常偷偷接济我,每次都给很多。除了补贴家用,自己就尽量节约,不敢多花钱,把大部分都拿去放生、布施了。特别是放生,因为很喜欢,就尽量不断地放,大量地放。刚开始也并没有见到很明显的起色,直到生完孩子以后感觉遇到了很多违缘,自己才打算开始重新好好做功课了。这个时候仍然一直坚持布施,只要出门有需要布施的地方,投币箱、募捐箱,每次都是几十几十地捐,那时候感觉已经变成一种习惯了。
随着功课慢慢增加,老公开始生意有转机了,我也终于不再需要妈妈接济了。老公每个月都能固定给我一些钱。这个时候除了家用,自己有钱就尽量用于放生、布施。家里有亲戚来玩,或者有同修有急用,自己也会尽力帮忙的,或者有朋友喜欢自己的什么东西,自己也是随手结缘。弟子深知弟子的习气重,要多布施才能减少贪念。就这样慢慢地坚持修行,功课量继续增大以后,老公的生意越来越好了,家里居然有了车和房。同时欠的几十年外债也终于还清了,还在多处地方买了房子,各处的地皮都在出租,租金也非常可观。
这些都是一些表象,周围的人常常很羡慕弟子,觉得弟子年纪轻轻,也不用上班,就在家带带孩子,甚至不用做什么家务。正是因为这样,弟子才深感弟子业障深重,无形中销毁了大量的福报,所以在家的时候,只要弟子能做的家务和其他力所能及的事情都必定亲力亲为,绝对不敢让家人代劳,不敢多销毁福报,并且自己常常也参与网络义工。值得一提的是,弟子的孩子基本上是由弟子自己照顾的,因为在宝宝小的时候,妈妈的陪伴和引导都非常重要。即使在很富有的环境,我们也要知道要珍惜,要懂得这样的福报是努力得来的,是布施得来的,是持戒得来的。如果从小就养成骄奢的坏习气,对孩子一辈子都是很大的误导。妈妈应该让孩子懂得这些道理,现在孩子虽然很小,但洗手时常常自己把水开得小小的,还有很多可爱的小事就不一一列举了。
再后来,老公的生意还在不断地变得更好,在去年很多同行都赚不到钱的情况下,老公居然赚得衣钵满盆。对此老公常以为是自己的运气好,其实弟子偷偷觉得,除了他累世的福报以外,跟弟子把他给的钱都尽量拿去放生应该也有关系吧。其实经常有一些同修问弟子,不存点钱以备不时之需吗。是啊,我每次也想存钱备用,可是留不住呀,就是喜欢布施,就是喜欢放生。这可能也变成一种习气,但是现在不大执着于回报了,倒是好像变成了一种习惯。不过弟子也不愁钱的事情了,说来也奇怪,只要每次弟子需要钱时,就必定莫名其妙地有人把钱送到弟子手里。弟子也被吓得晕晕的,这应该是佛菩萨加持吧!
因为我是拿老公的钱布施,所以老公也会受益吧。家里很多亲戚朋友都经常说,婆婆家自从我进了门,财运就相当好,说我真是旺夫啊。其实她们哪里知道,这都是弟子使劲布施,并且慢慢通过坚持功课的功劳。同样的生意,老公的弟弟或者姐夫去谈,人家就不愿意合作,但只要老公去了,都是三两下拿下,而利润也相当可观,老公还经常背地里说弟弟和姐夫办事不认真呢。其实不一定是这个原因,弟子觉得还是跟个人的福报有关。弟子总结了一下,以前弟子的福报比较差的时候,自己不布施、乱花钱、不持戒、不认真修行,光做表面文章了,对物质东西很执着,所以烦恼也很多。而自从坚持修行以后,到现在家庭逐渐和睦,经济状况也越来越好。弟子深知弟子业障深重,这些都是一些表象,只有自己身心清净,把心用在道上,修正自己的身口意,以佛、以戒、以苦为师才对。
我修行的路还非常漫长,弟子业障习气也都很重,但佛菩萨慈悲,不离不弃,让弟子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家里有了这么多可喜的变化。虽然现在家庭还没有佛化,但很多事情已经在悄然改变。比如街上遇到乞讨的残疾人,现在老公会说给点钱,换作以前他看到我给钱,准会骂我;再比如现在家里的食物也是素食居多,出门点菜几乎不杀生;还有就是老公回家会跟我和孩子聊天、互动、做游戏、给孩子洗澡,不像以前那样不归家,长期不理我们母子;就连公婆也比以前和睦多了,以前常常吵架的,现在修行佛菩萨真是方方面面都管啊!身心安静,才是有福报的人。弟子的经历让周围很多家人、朋友和同修都开始、甚至喜欢布施了,很多人由最初笑话弟子,到羡慕弟子了,再到他们自己也开始布施了。不少人因为布施而真实受益了。
本来弟子年纪尚轻、修行尚浅,没有资格写这个,但经常看到很多人抱怨没钱,有的人真的很努力可是钱还是不找他。弟子想说,财是布施、持戒、修行得来的!
感恩佛菩萨,感恩同修师兄们!
一位师兄写的。蛇莽极具灵性且嗔心重,故放生蛇莽功德极大,消业增福效果明显,放生蛇莽的注意事项等。十几年放生生涯中,曾放过各式各样种类不同的蛇,有粗若碗口的蟒蛇,也有细如筷子的“风梢”,有性情温和的“乌灵”,也有狂野暴躁的“王蛇”……
放生一尾鲤鱼的功德不单是一条生命,还包括鲤鱼妈妈肚内的鱼卵。鲤鱼自古就是吉祥的象征,由于鲤鱼的「鲤」和「利」同音,故春节期间老百姓都喜欢在家中饲养鲤鱼,有「家家得利」之说。记得儿童游戏中有「放生大鲤鱼」玩 法,而真正的放生鲤鱼是从唐朝开始,唐朝皇帝姓李,而鲤与李同音,犯了皇帝的忌,于是把鲤鱼改称为「赤公」,当时朝廷还颁了一项法令,规定捕到鲤鱼必须放 生,全国上下不准吃鲤鱼,谁卖鲤鱼就要受罚,并且打60大板。
救命放生一直是培养慈悲与践行修学的佛教传统之一,是佛教慈悲心的直观体现。放生可以使无数濒临死亡的生命马上重拾生机,因此具有无量功德。 法德放生活动是由【弘善法德】机构发起的一项以弘扬【众生平
放生,就是救命,放生就是积德,放生就是改变命运。每年四月八日佛诞日举行放生会。但是关于放生的日子,就没有什么说法,只要你有心,天天都是放生日。但是放生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要做到真正的放生。放生要看缘分,缘分到了就是最好的时间。你放生不是攀缘,而是说你碰见了,别人要杀生,你当下救那众生,不为自己着想,哪怕多花钱,完全来救它于水火,然后给它做三皈依,众生最需要你救它而又让你碰见了这叫放生的最好的时间。在这个时间你等于救了一条人命。
问:放生一定要念咒吗?答:放生不一定非念咒不可,当然念咒就更完美一些。假如你放生忘记了念咒念佛,现在念依然来得及。若你不会念往生咒,只念阿弥陀佛就足够了。念皈依的方法,就是这样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或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皈依佛两足尊,皈依法离欲尊,皈依僧众中尊 皈依佛不堕地狱 皈依法不堕饿鬼 皈依僧不堕旁生 (三次)
大悲咒 (一或三遍):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 南无阿唎耶 婆卢羯帝烁钵啰耶 菩提萨埵婆耶 摩诃萨埵婆耶 摩诃迦卢尼迦耶 唵 萨皤啰罚曳 数怛那怛写南无悉吉栗埵伊蒙阿唎耶 婆卢吉帝室佛啰愣驮婆 南无那啰谨墀 醯利摩诃皤哆沙咩 萨婆阿他豆输朋 阿逝孕 萨婆萨哆那摩婆萨哆 那摩婆伽 摩罚特豆怛侄他
首先要加持一杯大悲咒水(可以预先加持准备好),洒在被放众生的身上。在什么都不具备或紧急的情况下,可大口出声念“南无阿弥陀佛”,让所放众生听的清楚真切,在八识田中种下金刚种子,等到因缘具足,种子成熟,自有开花结果,修成佛道,彻底脱离苦海的时候。如在马路旁或任何地方,看见人家正在杀害生命,没办法救它的时候,我们应发出怜悯的心,口中赶快为它念三皈依及往生咒或“阿弥陀佛”佛号,也略尽我们三宝弟子的一点悲心。细心周到:放生地点宜选择人烟稀少
佛教语。又称回向偈,佛家于法会结束时齐声朗诵的一种偈文。即发誓愿共同皈依佛道。净土宗多以唐善导之《发愿观三宝》偈“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为回向文。其余诸宗,大同小异。根据国际君友会佛教典藏,记载回向是佛教的特有名词,亦是重要的修行法门。
放生泥鳅的好处 泥鳅属底层鱼类,常见于底泥较深的湖边、池塘、稻田、水沟等浅水水域。生活水温10-30℃最适水温为25-27℃,故应属温水鱼类。当水温升高时30℃时,泥鳅即潜入泥中度夏。冬季水温下降到5℃以下时,即钻入泥中20-30cm深处越冬。对低氧环境适应性强。
放生泥鳅几天放一次?放生泥鳅的日期没什么讲究,只要有时间都可以去放生,泥鳅的生命力非常顽强。泥鳅属底层鱼类,常见于底泥较深的湖边、池塘、稻田、水沟等浅水水域。生活水温10-30℃最适水温为25-27℃,故应属温水鱼类。当水温升高时30℃时,泥鳅即潜入泥中度夏。冬季水温下降到5℃以下时,即钻入泥中20-30cm深处越冬。
放生就是看到有生命的异类众生,被擒被抓被关被杀,惊惶失措,命在垂危之际,发慈悲心,买物救赎,予以解救释放的一种行为!放生的对象没有限制。
如果是鱼,有人用钩钓、网捞;如果是鸟,有人用枪射、网捕。而且今日的鱼市场和鸟店,所售的商品很少是野生的,多半是来自人工繁殖的鱼池和鸟园。那些动物,根本没有适应自然环境而自求生存的能力,放生,也等于杀生。放小的,被大的吃掉;放大的,就进入餐馆的厨灶。
从提问的内容来看,这位居士似乎对放生产生了一点儿恐惧。如果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估计以后就不敢再去放生螃蟹了。如果给了你肯定的回答,你很有可能会去做反向的放生选择,比如自己不吃什么,就去放生什么,这样一来便不会有“损失”了。但是,放生的道理是不是这样呢?我来分析一下。
佛教徒以慈悲为怀,那是一份内心的怜悯,不但不杀生,更要放生。放生的意义,乃在于见到动物(有情众生)有危难,你抱着救苦救难之心,希望能救助它,所以,正确的观念应是什么时候见到动物临于危难,在生死关头时,你去救助它,是随时随力随机救助的。
城市商业街的饰品店里,经常会有许多新奇的小玩意,吸引着众多女性顾客进去寻宝,小美和小莉两人都非常喜欢逛这些小商店。
毛毛原本是一只流浪猫,李先生第一次发现它的时候,是在住家大楼的楼梯间里,当时天正下着大雨,而那时还很小的毛毛浑身湿漉漉的躲在角落里瑟瑟发抖,那只小猫可怜的目光,让李先生不忍离去,于是他决定将那只小猫带回家收养。
修行应以慈悲心为主,家中这些昆虫也是有缘的一类众生,我们要怀着慈悲心来处理它们,而不是用经咒去镇伏。首先,做好日常清洁工作,不留卫生死角,以防护为第一途径;其次,在佛前告白:因为家里要做清洁工作,希望这些昆虫尽早搬家。做完告白,等一些时间后,再打扫卫生。再次,平日遇到这些昆虫尽量活捉,捉完拿到屋外放生。还有,家里的食品尽量密封起来存放,尤其是甜的东西,更要密封保存,这样一来,蚂蚁自然就少了。
我当内科住院医师的时候,有一天,在医院爬楼梯,看见一位气质很高雅的中年妇人,但是她整个人失魂落魄的,走路摇摇晃晃,好像随时会昏倒的样子,我就过去扶她,请问她说:“欧巴桑,您是不是不舒服呢?我扶您回去,您住哪一间呀?”
放生是慈悲心的体现。所以首先要强调如法放生、科学放生,切不可因为盲目放生而引起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对动物的伤害。比如我们这次放生的鱼类,以及放生的区域,事先都经过科学的调查和论证,这样才能真正使我们慈悲护生的理念落到实处。
放生,作为一个饱含慈爱的行为、一种佛教倡导的修行方式,是从释迦牟尼佛时代开始的,至今广为流传、影响深远。但是这种传统的善行,却在人类社会产生了急剧变化的今天,遇到了新的挑战。现代科技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已经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人的传统生活方式。生活在现代化今天的我们,倡导并执行如理如法的放生,不仅仅是发扬每位放生参与者的慈爱之心,爱护自然与生命,更是在具体行动上与时俱进,促进传统佛教与现代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中,坚持中国化方向。
但凭慈悲心,而不贪恋功德,这样放生才是真功德。功德能净化人心,开启悟门,令修行人速成佛道。
微友:师父慈悲,听说放生需要请法师做法事,是这样的吗?仁山法师:阿弥陀佛,您好!有法师主持的放生活动,可以随喜参加。平常自己也可以随缘放,念念三皈依和佛号就好了。
宋朝有一位名叫杨旬的人,他在夔(kuí)州当推官,杨旬为人正直守法,平时也都默默的在行持善事,奉持《太上感应篇》,行十种利益人民的事情已有数十年。
要改变命运,要找到源头。有的人,小孩不听话,除了叛逆期的十六七岁时,其他时候的不听话,这时要问问自己,在孝道上有没有亏欠。如果不孝父母,生个孩子也就会生病,不听话。
心中,不可没有目标。否则,不知驶向何方?目标,不可过高,达不到时徒增失落感。目标,不可过低,极易达到后不懂珍惜。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两种力量:一种是努力,一种是智慧。今日,我们将文殊菩萨的智慧融入心间。
我们发心学佛无非是想消除无明烦恼得到解脱,然而但凡遇到一点挫折困难的时候我们又很容易退转,就如同这个“心”字里的三个点,每一个点都是向外的,说明我们太容易心随境转了。人人都想成佛,但当看到前方难行的路,注视着那些带刺的荆棘,大多数人也就开始退缩了。故经云:“鱼子庵罗华,菩萨初发心,三事因中多,及其结果少。”发心的人多,坚持的人少,走到终点的人更少。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里面,会感觉到这个世界有多少苦恼,可是又有多少放不下。佛的国度那么好,我们也很向往,但从来没有为往生净土而做点什么努力。
曾经世尊在波罗& 15240;国的一处园林里,为大众演说妙法,忽然天上飞过一群大雁。因为佛已经圆成了无上的果德,他说法的音声自然非常美妙,以至于大雁听到后,也被吸引住,深心爱乐。于是,这群大雁就循着世尊的音声往下飞,没想到却被猎人布下的网给网住了,还没等飞到世尊那里,就都被猎人杀掉。
生活中无论是否修行,每一个人都会有很多烦恼。有烦恼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分析一下自己的担心。人类的担心会一个接着一个,这就叫做生活。如果把生活当中的诸多担心与不安全感去掉了,这就叫做生命。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自己的,我们不是为了生活而生活,而是为了生命而生活。生活无可无不可,比如担心的问题出现也罢,不出现也罢,我们依然穿衣吃饭,照常生
此咒汉传佛教十小咒之一,也常用,意为持诵此咒功德积聚犹如宝山。有人或疑,既然象经文所说功德那么大,还要参什么禅、念什么佛、忏什么悔、闻什么教、观什么心?直接一句咒语不就全搞定了么?需知众生根性不一,有人从此得悟,有人从彼得悟,有人好乐妙理,有人乐住禅寂…特别是大部分凡夫(包括我),其性刚强,喜欢偷机取巧、迅捷穿空,佛陀大智大悲,怎么可能不应机种种设教
不要害怕错误,要直面错误。学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首先要让自己生起佛法的正见。当我们对佛法生起了清净的正见时,知道一切皆依缘起而生,我们过去、现在、未来的一些过失、烦恼也都因因缘而生。我们现在有了佛法正见,就尽量培育自己觉察和正勤的能力,时刻训练自己觉而不随的能力——觉烦恼而不随烦
「无表色」是人们发自于内心的善意或恶意,经过身口造作表现(表色),而留下的一股能够持续一段时间的力用。「无表色」也可称为「无表业」。它虽然与「业力」很相似,都是身口造作后留下的一股力用,但「业力」会始终跟随我们,直到因缘成熟受报才消失,而「无表业」则只能持续一段时间。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