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跟大家讲的《圣贤录》里的往生故事,叫性专法师,就是我们说的专修净土的专。他的字也很有意思,叫守庵,就是守株待兔的守。实际上,念佛就是守株待兔。性专法师,是明朝人。他年少出家,参访了很多的善知识。后来拜妙峰禅师,受戒,听他讲《法华经》。之后自己告辞,实修去了,住在妙峰顶,专修头陀。当然那会儿他并不是去专念佛,而是诵《法华经》。
我们同修们常会有这样的疑问,说:“法师呀,我有业障,我心不清净!”刚开始我也说:“慢慢消。”后来我也反问:“你是依照佛的清净度来要求自己吗?”但凡我们是凡夫,都会有业,都会生障,正因如此,所以才需修行,叫做业消智朗,障尽福生。不要说我们,历代这些往生的祖师爷们,也都有业障。只不过他们修成就了,我们是一边要还,还要继续欠。祖师菩萨们再来呢,就是只还不欠。
佛陀在世时,有一个波斯匿王,他娶了一个夫人叫茉莉夫人。为什么叫茉莉夫人呢?她本来是贫贱之人,生来就是个婢女。在当时,如果生来就是婢女,就永远都是婢女,不可能成为夫人,但是她做到了。她是怎么做到的呢?有一次,佛在舍卫城乞食,路过一个地方,茉莉夫人正好在旁边,她就看到佛的威仪和宝相庄严,当下就对佛信奉无疑,还拿东西供养佛。而且,她心中当下就发愿“我要改变下贱的婢女身份”,因为她尝够了痛苦,被人指使来指使去,每天
说起莲池大师,社会上很多不了解佛教、不信仰佛教的人都晓得他的《七笔勾》,我们这里来念他的《七笔勾》第一笔,“恩重山丘,五鼎三牲未足酬,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嗏!出世大因由,凡情怎剖,孝子贤孙,好向真空究,因此把五色封章一笔勾。”
在中国佛教界,上梦下参大长老以大力弘扬地藏三经而独步教内。这与他老人家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得到地藏菩萨的化身遍融老和尚的加持,又在九华山瞻礼地藏肉身,然后又亲近弘一大师,蒙弘一大师嘱托弘扬地藏法门有直接的关系。
康熙、雍正、乾隆三代之隆盛,在中国历史上可比于汉唐盛世,后人大多知道汉唐盛世得益于帝王内用黄老之术,而很少有人知道清朝帝王深通于禅宗心法,尤其是这三代盛世中承上启下的雍正皇帝,更有融法王兼人王之尊于一身的殊胜风采。
清朝武林人袁午葵,讳滋(武林即杭州),客居昆山,好善不倦。康熙己卯年孟夏(公元1699年,孟夏指农历四月),正值袁公五十岁寿诞。与袁公有交往的士绅朋友,都备办寿礼前来祝贺。袁公无法拒绝,就汇集亲朋好友到景德寺。
禅宗的第二祖——慧可大师,在佛法历史上、禅宗历史上乃至中国思想史上有不可磨灭的地位,照亮千古的神光!慧可大师是一位非常长寿的祖师,活到106岁。俗家姓姬,关于他的先辈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但是种种说法都不外乎姓氏的贵重——姓姬。这个姓就代表了来历不凡、身世不凡。
一千多年前,有人问了智者大师一个问题:“菩萨去山中修行,是不是舍弃了众生,只顾自己?”不是的,因为他们的发心是不同的。本期玉佛讲堂继续给大家介绍智者大师在《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中提出的关于修禅发心的阐释。菩萨的发心最是殊胜。修禅发心的问题十分重要,发心不正,结果就不正,发心低微,成就也会低微。
龙树菩萨降临于娑婆世界,那是相当有“排面”,是被佛陀“点过名”的——《三论玄义》中记载,佛陀在回答“世尊灭度后,是法何人持”时说偈:“于我灭度后,南天大国中,有大德比丘,名龙树菩萨,初住欢喜地,为人说大乘,能破有无见,往生安养国。”
在古德寺有一位叫慧成的比丘尼师父,她是一位兢兢业业的香灯师父。慧成师父说:“我有幸做佛菩萨的侍者,我一定要好好地做这个侍者。”她边做香灯(寺院殿堂负责香火,卫生等),边念佛,干活修行两不误。她从十六岁出家,直到八十六岁,几十年如一日的做着香灯。
鄂州圣寿寺,一如湖北农村常见的小庙,说是寺院也就仅仅只是一间砖瓦房,2年前才在超明法师的操持下又扩建了几间。超明法师和师父居住于此,相依相伴。正是这样一座寻常的小庙却成为了法晟法师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温暖所在。少年时期的法晟法师和妹妹穿着一样的衣服,头发剪的短短的,看着像个假小子。
《千年菩提路》将以寺庙的兴衰、人物的命运、不同佛教宗派的法脉传承为线索,勾勒中国佛教2000年来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轨迹。其主要内容涉及32个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寺庙以及与之相关的大德高僧。
公元七世纪,一个大唐的僧人踏上了丝绸之路,他要前往遥远的西方,寻求佛法。大漠雪山,他命悬一线,城堡森林,他九死一生,怀着坚定的信念,他终于抵达心中的圣地。十九年时间,一百一十个国家,五万里行程,在异国的土地上,他被奉为先知,在佛陀的故乡,他成为智慧的化身。由于他的缘故,大唐的声誉远播万里,就连他脚上的麻鞋,也被信徒供为圣物。然而他放弃了一切荣耀,依然返回故土。他翻译的佛经,达到了四十七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这是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成就。他离世的时候,大唐的皇帝悲痛不已,百万人哭送。
不动明王真言(东密): 南无-三曼多-嚩日啰-赧-悍 或者 南无-三曼多-伐折罗-赧-含 或者 南摩三满哆。母驮喃。哇日拉。蓝。撼。 ◎ 诵念不动明王真言可祈福事业顺遂,解脱血光刀兵之灾,
云门事变,1951年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云门寺僧受迫害之事件。1951年2月,其时适全国“镇反”运动开始,有湖南某县不良分子某等混入其中,湖南公安局部门追至云门,将其捉拿归案。由是之故,遂引起乳源地方当局对云门寺新老僧众的怀疑,甚至误传云门藏有军械、电台。
1945年春,虚云老和尚从云门到南华传戒。此刻,云门禅寺有两位和尚,一位法名古根,一位法名传真,同住在一个寮房。一天早上,晨钟叩响了,俩人都还没有起床,过了一会,传真问古根:钟打过了,起不起来念经
虚云老和尚在云居山上 虽然,老和尚在云居山时没有坐禅入定七八天之久,但他经常一坐就一整天不动,有时从夜里十二点左右开始坐,直到第二天傍晚才起坐,所以他老人家的境界不是一般凡夫所能知道的。
偶然在论坛上看到纯印老人的事迹后,深受感动。感恩老菩萨示现人间,让我们这些薄福之人能够看到佛菩萨一生的行持,作为我们修行的榜样。 清朝光绪十三年(一八八七)年,河北省临榆县(现抚宁县)紫草坞
有一天佛陀和阿难出去托钵,他们所居住的地方和人群聚居的地方有一段距离,当走到树林和乡村交界处时,地上有很多断落的树枝和竹刺,佛陀一不小心脚底刺到断裂的树根,痛彻心肺。弟子们赶快把他扶回居住的精舍中,但佛陀已痛到昏了过去。
锁骨菩萨是真的吗?锁骨菩萨是传奇故事中的人物,她化作美女,以好合诱少年诵佛经,使人永绝淫欲。锁骨观音最早记载是中唐李复言的《续玄怪录》卷五《延州妇人》。锁骨菩萨的传说以前延州有一个妇女,长得白净而又有几分美貌,年龄在二十四五岁左右,独自往来于城中。年轻的男子,都争着与她交游,跟她亲热,甚至要她陪着睡觉也不拒绝。
不动明王本身是大日如来的化身,五佛化身为五大金刚,八大菩萨化身为八大明王。不动明王属於日本东密最尊崇的一尊明王,在日本,几乎每一间寺庙都供奉不动明王,每一间庙都尊敬不动明王。[3] 而其中最著名的是日本高野山。
昨日下午,印顺再一次回忆起了自己初与本焕相识的日子。 那是在深圳人民医院的病房里,我记得很清楚,是603病房。直到今天,当时的医生、护士和陪着他的居士的名字我都记得。印顺说,本焕见到他,就抓住了
十四根本印之一:不动根本印——独钴印不动根本印--独钴印 双手内缚,两食指竖合,以两拇指压无名指之甲,亦称为针印。两食指为剑,两拇指、两无名指为索之义,或是把两无名指、中指为四魔,而以两拇指倾
今天要跟大家讲的《圣贤录》里的往生故事,叫性专法师,就是我们说的专修净土的专。他的字也很有意思,叫守庵,就是守株待兔的守。实际上,念佛就是守株待兔。性专法师,是明朝人。他年少出家,参访了很多的善知识。后来拜妙峰禅师,受戒,听他讲《法华经》。之后自己告辞,实修去了,住在妙峰顶,专修头陀。当然那会儿他并不是去专念佛,而是诵《法华经》。
我们同修们常会有这样的疑问,说:“法师呀,我有业障,我心不清净!”刚开始我也说:“慢慢消。”后来我也反问:“你是依照佛的清净度来要求自己吗?”但凡我们是凡夫,都会有业,都会生障,正因如此,所以才需修行,叫做业消智朗,障尽福生。不要说我们,历代这些往生的祖师爷们,也都有业障。只不过他们修成就了,我们是一边要还,还要继续欠。祖师菩萨们再来呢,就是只还不欠。
佛陀在世时,有一个波斯匿王,他娶了一个夫人叫茉莉夫人。为什么叫茉莉夫人呢?她本来是贫贱之人,生来就是个婢女。在当时,如果生来就是婢女,就永远都是婢女,不可能成为夫人,但是她做到了。她是怎么做到的呢?有一次,佛在舍卫城乞食,路过一个地方,茉莉夫人正好在旁边,她就看到佛的威仪和宝相庄严,当下就对佛信奉无疑,还拿东西供养佛。而且,她心中当下就发愿“我要改变下贱的婢女身份”,因为她尝够了痛苦,被人指使来指使去,每天
说起莲池大师,社会上很多不了解佛教、不信仰佛教的人都晓得他的《七笔勾》,我们这里来念他的《七笔勾》第一笔,“恩重山丘,五鼎三牲未足酬,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嗏!出世大因由,凡情怎剖,孝子贤孙,好向真空究,因此把五色封章一笔勾。”
清朝武林人袁午葵,讳滋(武林即杭州),客居昆山,好善不倦。康熙己卯年孟夏(公元1699年,孟夏指农历四月),正值袁公五十岁寿诞。与袁公有交往的士绅朋友,都备办寿礼前来祝贺。袁公无法拒绝,就汇集亲朋好友到景德寺。
禅宗的第二祖——慧可大师,在佛法历史上、禅宗历史上乃至中国思想史上有不可磨灭的地位,照亮千古的神光!慧可大师是一位非常长寿的祖师,活到106岁。俗家姓姬,关于他的先辈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但是种种说法都不外乎姓氏的贵重——姓姬。这个姓就代表了来历不凡、身世不凡。
大德无尽藏比丘尼,俗姓刘,广东韶州曹侯村人。唐高宗龙朔元年(公元661年),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从湖北黄梅禅宗五祖弘忍大师处得法,因为逃避觊觎衣钵的人,一路逃到韶州曹侯村,受到当地儒士刘志略居士的厚待。刘居士的姑姑就是大德无尽藏比丘尼。
鉴真大师可以说是一位菩萨转世的高僧,世俗人说他与佛有缘,他跟玄奘大师有一个相同的地方,就是都是童年出家,算是童年,或者说少年。玄奘大师是十三岁,鉴真大师是十四岁,而且都是破格录取。怎么叫破格录取?就是他的年龄未到,但是他的见识和智慧已经超过了他的年龄,就不用考试了,考试官对他的见识和智慧都非常的钦佩,按照当时朝廷的规定要十八岁才可以通过考试获得出家的资格,他破格十四岁就被录取了。
世间俗人见到个别僧人持戒不严,因为轻视他们而不相信净土,真是大错特错。这就如同因为道士品行不端而轻视老子。因为读书人品行不端而轻视孔夫子。有智慧的人尚且不会因为某人不好或者地位低下而把他正确的言论也否定了,哪里能够因为其徒子徒孙不肖,而轻视遗教之言呢?
本师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有一城的人都不信佛法,特别顽固,难以教化。佛陀说,这个城市的人跟大目犍连尊者有缘,所以就派大目犍连尊者前去度化他们。这一城的人果然都被大目犍连尊者度化了,全都皈依了佛法。大家就问佛陀因缘。佛陀说,在很久以前,大目犍连尊者过去曾经有一世,是位樵夫,有一次他上山打柴的时候,惊动了无数蜜蜂乱飞。大目犍连尊者就对它们说,你们都是有佛性的,将来我修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