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居士来寺院找到师父,说:“有个问题请教师父。”师父:“你说。”居士:“一个学道的人,带我去了中灵山,我在那里把三尺红布烧成灰烬,再用另一片红布把灰烬包着带回了家,灰烬放在了家里的香炉里,红布怎么办,自己不好处理。”
一日,禅师正在院子里清扫杂草,这时走进来三位信众向他施礼,而后说道:“师父,人们都说佛教能够解除人生的痛苦,但我们信佛多年,却并不觉得快乐,这是怎么回事呢?”禅师放下扫把,安详地看着他们说:“想快乐并不难,首先要弄明白为什么活着。”
中国古代哲学家说,你看到什么,说明你内心有什么。苏东坡年轻时与佛印一起坐禅。苏东坡说:“大师,你看我坐在这里像什么?”佛印说:“看来像一尊佛。”苏东坡讥笑着说:“但我看你倒像一堆大便!” 佛印微微一笑。回家后,苏东坡把这件事告诉了苏小妹。
佛陀在世时,每天乞食生活。阿难是佛陀的随身侍者。一次,佛陀和阿难去乞食,走到一个土沟旁,佛陀忽然回头对阿难说:“阿难!毒蛇! 阿难上前一看,就说:“毒蛇!世尊!”这时,有父子俩在田间劳作。听说有毒蛇就跑过来看看。一看,父子俩喜出望外,哪里是毒蛇,土沟里露出的分明是一坛子黄金。于是,父子俩将黄金欢天喜地搬回了家。回家后,他们取了一块黄金去金铺兑换。金铺掌柜见他们是穷人,就起了疑心,报了官府。官府把父子俩抓去审问,判了他们盗取国王财物的罪名,处以
中道:常住会议上,维那师反映某僧敲铃鼓太过用力,影响整个上殿效果。该僧表示:“拥护佛法誓弘深,宝杵镇魔军”,师开示道:“铃鼓敲得那么重,你是准备换新鼓吗?‘镇魔军’靠的是声音吗?敲铃鼓轻重有度,有时候会重一点,但不能过重,凡事点到为止,如果不极左就极右,你就偏离中道;在中道上,就不会偏离佛道。”
一僧初来寺院常住挂单,除上殿之外,眼里总有活——比如,给大殿前面每棵柏树一周围个矮栏;把斋堂旁边不平整的路面重新铺好;爬上洗漱间把屋顶修好……师开示道:“一般来寺院的僧人,第一个月单金都是500元。演修法师过来,第一个月1000元,为什么?人家话不多,一直在做事,谁不喜欢这种人,而且这还给他留的一份功德福报在。人家干的一切,你挑不出什么毛病。
一日师对寺院四众开示道:“谁是寺院接班人?我根本不会看你跟我多长时间,是不是我养大的,我看的是什么?看的是你的德行具足不具足,你慧根、根器如何,你的悲心、愿力如何,你能否让如来的正法法音从这里传出去,如果答案都是肯定的,寺院交给这样的人,我会获得多大的功德福报,你可以算算。
某男众,常年受附体的折磨,有居士对其说,出家可以愿力大于业力,或可免遭此苦,因此建议他出家,该男众拿不定主意,请求师父开示。师父说:“出家是自己的事,你自己发心出家,和别人让你出家是两个概念。因为你出家的目的不太一样,你出家是想让你的附体下来,如果你出家了,你的病还好不了,怨这个,怨那个,最后埋怨师父让你出家,那是要承担因果关系的。
广西有位先生,姓丁名叫光昌,他的家里非常的有钱,但他的生活一点也不奢侈,仍然是粗茶淡饭的过生活,他的妻子对他有所怨言,常常跟他抱怨说:“我们家里的财产这么多,但你却不知道享受,那么要这些财产做什么用呢?”
从前,有一个年轻人,他很忧郁,总觉得自己的生活很不幸。他从来没有愉快过,更没有笑过,总是皱着眉头,阴沉着脸,头发长得很长他也不剪,懒得做任何事。他曾经跟一位画师学过画画,他很聪明,只学了三个月,就掌握了不少的技巧。第四个月上他离开了画师,说:“这玩艺没什么可学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人,做人做事没有要求,得过且过,甚至是敷衍了事,这样的话,人生又怎可能会有成就?相反地,有些人,对人对己,要求十分严苛,做事过度认真,这样的话,同样是难以成功的,为什么?因为,凡事太紧张、太执着,无形中令自己增加太多的压力。
我们的第一、第二诊察室是相连的,有一扇门互通。有一天,看到一位乳癌五十多岁的妇人,她幽幽地啜泣。因为有种药物,劳保局还未能通过给付,她感觉到经济及疾病的压力,忍不住哭了。当时“二诊”另有一位才三十岁的乳癌患者在候诊,听见了她的哭诉,立刻找末学。
《千年菩提路》将以寺庙的兴衰、人物的命运、不同佛教宗派的法脉传承为线索,勾勒中国佛教2000年来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轨迹。其主要内容涉及32个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寺庙以及与之相关的大德高僧。
公元七世纪,一个大唐的僧人踏上了丝绸之路,他要前往遥远的西方,寻求佛法。大漠雪山,他命悬一线,城堡森林,他九死一生,怀着坚定的信念,他终于抵达心中的圣地。十九年时间,一百一十个国家,五万里行程,在异国的土地上,他被奉为先知,在佛陀的故乡,他成为智慧的化身。由于他的缘故,大唐的声誉远播万里,就连他脚上的麻鞋,也被信徒供为圣物。然而他放弃了一切荣耀,依然返回故土。他翻译的佛经,达到了四十七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这是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成就。他离世的时候,大唐的皇帝悲痛不已,百万人哭送。
有一位夫人,与丈夫时常意见不合,为此闷闷不乐而造成心病。因此性情变得更加古怪且不讲道理,夫妻间相处愈来愈不和谐。有一次,正巧有一位具有德行的比丘尼来到此地,夫人便前去拜见尼师,向她请教与丈夫的因缘,及家庭生活的种种问题。尼师说:“我不是掌管阴曹地府的官吏,不能稽查你们夫妻的姻缘簿。我也不是佛菩萨,不能完全洞悉你们的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因果。然而,对于世间因缘果报的道理,我是知道的,不妨讲给你听听。
俗云:无恩怨不成夫妻债。众生可以看看周遭,许多夫妻都是吵吵闹闹终其一生;不能说吵闹就是不好,,犹不免干戈。何况夫妻之间,开门七件事,总有意见不合,相互争执不下之际,所以夫妻之欠债是体现在另外的
在南美洲有一种奇特的植物——卷柏,说它奇特,是因为它会走。为什么植物会走呢?是因为生存的需要。卷柏的生存需要充足的水分,当水分不充足的时候,它就会自己把根从土壤里拔出来,让整个身体缩卷成一个圆球状,由于体轻,只要稍有一点儿风,它就会随风在地面上滚动。一旦滚到水分充足的地方,圆球就会迅速地打开,根重新钻到土壤里,暂时安居下来。当水分又一次不足,住得不称心如意时,它会继续游走寻找充足的水源。
秦居士自幼心灵手巧,人也长得漂亮,年纪轻轻就成为全市较有名气的美发师。改革开放后,她自己开了一家美发厅,如今已发展为颇具规模的美容院。秦居士对母亲特别孝顺。在母亲临终时,她一直跪在床前的水泥地上达八个小时,念佛不停,感动得全家十几口人一齐跪下念起了佛号。突然,大家不约而同齐声喊到:“哎呀,我看见观音菩萨了!”与此同时,单间病房内弥漫着一股奇香,沁人肺腑。大家同时看到观音菩萨降临在母亲病床的右上方,只有秦居士看到母亲含笑向空中而去,而且听到佛乐声声。
唐代人韦固家居杜陵地方,少年时代就成了孤儿。成年后就想尽早娶妻,所以就委托别人四处求婚,但都无功而返。元和二年,为了游历清河地方,便在宋城城南的旅店住宿。客人中有人建议韦固向宋城司马潘昉的女儿求婚,并且约好了第二天在客店西的龙兴寺门相见。
我学佛的因缘是源于算命,在我学算命的几年里,我渐渐发现算卦、算命是无法改变命运的。好多朋友找我算事,都说我算的准,但每次他们问我该怎么办,有什么办法可以破解时?我真的很苦恼。我觉得任何一种改运
西藏有一位著名的高僧叫潘公杰,是菩提道次第的祖师。他即没有闻、思、修,也没有参拜过很多的师父,只有一位给他剃度的师父。那他到底是怎样成就的呢?其实,他曾经是一个无恶不做的强盗,烧杀抢掠,无所不为。不但百姓怕他,就连国王听到他的名字,也不寒而栗。当地有一对相依为命的母女俩,住在一间破旧的房子里,依靠养着的一只奶牛为生。
佛陀带着阿难四处行化,一日清晨,走到一座村庄,正逢收割季节,放眼望去,一片稻海,阳光照射在粒粒饱满的稻穗上,映烁着黄金色的光芒。和风徐徐吹拂,稻浪翻腾,好似一波一波的江涛,向佛陀恭敬地颔首礼拜。一阵阵的稻香,随着轻风的飘扬,空气中糅和着淡雅清馨的甘甜。远处偶而传来几声鸡鸣狗吠,村庄上的妇女正迎接着忙碌的早晨,炊烟袅袅,桑园竹林,仿佛世外桃源。
野生动物专家威廉斯认为,这3头狮子“见义勇为”的行为并不是无缘无故的,可能是小女孩被鞭打时发出的哭声救了她一命。“她的呜咽声可能被狮子们误听成了狮子幼崽的叫声,这就是狮子没有吃她的原因。” 目前,这名遍体鳞伤的小女孩已经被送往医院治疗。在埃塞俄比亚,这种野蛮的“绑架婚姻”非常普遍,据联合国统计,在埃塞俄比亚7240万人口中,70%的婚姻是以诱拐、绑架为手段完成的。
乌鸦整天蹲在高高的树枝上,什么也不做,悠哉游哉。兔子每天在树下跑来跑去,疲于奔命。看见乌鸦如此清闲自在,兔子顿生羡慕。于是,兔子问乌鸦:“我也可以像你这样整天什么也不干,只是休息玩乐吗?”“那当然了。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某居士来寺院找到师父,说:“有个问题请教师父。”师父:“你说。”居士:“一个学道的人,带我去了中灵山,我在那里把三尺红布烧成灰烬,再用另一片红布把灰烬包着带回了家,灰烬放在了家里的香炉里,红布怎么办,自己不好处理。”
一日,禅师正在院子里清扫杂草,这时走进来三位信众向他施礼,而后说道:“师父,人们都说佛教能够解除人生的痛苦,但我们信佛多年,却并不觉得快乐,这是怎么回事呢?”禅师放下扫把,安详地看着他们说:“想快乐并不难,首先要弄明白为什么活着。”
佛陀在世时,每天乞食生活。阿难是佛陀的随身侍者。一次,佛陀和阿难去乞食,走到一个土沟旁,佛陀忽然回头对阿难说:“阿难!毒蛇! 阿难上前一看,就说:“毒蛇!世尊!”这时,有父子俩在田间劳作。听说有毒蛇就跑过来看看。一看,父子俩喜出望外,哪里是毒蛇,土沟里露出的分明是一坛子黄金。于是,父子俩将黄金欢天喜地搬回了家。回家后,他们取了一块黄金去金铺兑换。金铺掌柜见他们是穷人,就起了疑心,报了官府。官府把父子俩抓去审问,判了他们盗取国王财物的罪名,处以
中道:常住会议上,维那师反映某僧敲铃鼓太过用力,影响整个上殿效果。该僧表示:“拥护佛法誓弘深,宝杵镇魔军”,师开示道:“铃鼓敲得那么重,你是准备换新鼓吗?‘镇魔军’靠的是声音吗?敲铃鼓轻重有度,有时候会重一点,但不能过重,凡事点到为止,如果不极左就极右,你就偏离中道;在中道上,就不会偏离佛道。”
一僧初来寺院常住挂单,除上殿之外,眼里总有活——比如,给大殿前面每棵柏树一周围个矮栏;把斋堂旁边不平整的路面重新铺好;爬上洗漱间把屋顶修好……师开示道:“一般来寺院的僧人,第一个月单金都是500元。演修法师过来,第一个月1000元,为什么?人家话不多,一直在做事,谁不喜欢这种人,而且这还给他留的一份功德福报在。人家干的一切,你挑不出什么毛病。
一日师对寺院四众开示道:“谁是寺院接班人?我根本不会看你跟我多长时间,是不是我养大的,我看的是什么?看的是你的德行具足不具足,你慧根、根器如何,你的悲心、愿力如何,你能否让如来的正法法音从这里传出去,如果答案都是肯定的,寺院交给这样的人,我会获得多大的功德福报,你可以算算。
某男众,常年受附体的折磨,有居士对其说,出家可以愿力大于业力,或可免遭此苦,因此建议他出家,该男众拿不定主意,请求师父开示。师父说:“出家是自己的事,你自己发心出家,和别人让你出家是两个概念。因为你出家的目的不太一样,你出家是想让你的附体下来,如果你出家了,你的病还好不了,怨这个,怨那个,最后埋怨师父让你出家,那是要承担因果关系的。
广西有位先生,姓丁名叫光昌,他的家里非常的有钱,但他的生活一点也不奢侈,仍然是粗茶淡饭的过生活,他的妻子对他有所怨言,常常跟他抱怨说:“我们家里的财产这么多,但你却不知道享受,那么要这些财产做什么用呢?”
人生在世,难免与别人发生利益冲突。这时候,应抱着“人身难得今已得”的态度,不过过多计较一己失利的得失,淡泊平安,吃亏是福!注重对生命价值的肯定,对人性尊严的认同,则人生的沿途风光必然美不胜收。过去有一个人,非常贫穷,无以自立,但志行高洁,从来不做违法非礼的事情。因为家里实在太贫穷,无法维持生活,只能去给一些商人当仆人。
一天,一个信徒请教禅师:“我是个有家室的人了,但现在却疯狂地爱上了另一个女人,我该怎么办呢?”禅师说:“你能断定她才是你生命中最爱的女人吗?”信徒回答:“是的,她给我的感觉太美妙了,她真的很优秀。”禅师没有正面回答他,只是对信徒说:“你现在看面前香炉里的三根蜡烛,哪根最亮。”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