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咒唱诵第一会 南无萨怛他 苏伽多耶 阿啰诃帝 三藐三菩陀写 南无萨怛他 佛陀俱胝瑟尼钐 南无萨婆 勃陀勃地 萨跢鞞弊 南无萨多南 三藐三菩陀 俱知喃 娑舍啰婆迦僧伽喃 南无卢鸡阿罗汉跢喃 南无苏卢多波那喃 南无娑羯唎陀伽弥喃 南无卢鸡三藐伽跢喃 三藐伽波啰 底波多那喃 南无提婆离瑟赧 南无悉陀耶 毗地耶 陀啰离瑟赧 舍波奴 揭啰诃 娑诃娑啰摩他喃 南无跋啰诃摩泥 南无因陀啰耶 南无婆伽婆帝 嚧陀啰耶 乌摩般帝 娑醯夜耶 南无婆伽婆帝 那啰野拏耶 盘遮摩诃三慕陀啰 南无悉羯唎多耶 南无婆伽婆帝 摩诃迦啰耶 地唎般剌那伽啰(慧律法师)
《楞严经》本是佛教三藏教典中的一部大乘经典,佛灭度后,弟子们结集成经,弘传于印度,后因年久失传,唯独龙宫藏有此经。佛陀涅槃七百年以后,印度的大乘论师龙树菩萨出世弘法。因其行解证悟的殊胜,受到龙(慧律法师)
一、亲近善知识,众生的烦恼习气都很重,突不破,无法照见五蕴皆空。因此,需要有经验、有智慧的人来引导。善知识能启发你内在的觉性,带领我们一步一步走向觉悟,尤其在阅读经典方面,若无师父的教导,就容易以自己的观念,将佛经义理扭曲,这是很危险的。(慧律法师)
(合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诸位法师、诸位护法居士,今天是我们讲《金刚经》的第一天,我们将用三天的时间把《金刚经》的注解,简单的来消文释义。《金刚经》从古以来,有八百多家的注解,诵的人最多,每天诵《金刚经》的人非常的多;但是,真正体悟到《金刚经》的义理的,还是很有限,这个是列为见性的一部重要的法宝。(慧律法师)
我们修行当中,如果有这种毛病的、淫心太重的人,照我说的,你如果办得到,你就有办法改变。第一、过午不食。第二、常常打赤脚。你去别人家里,常常看到人家打赤脚,不要对人家说:“哦!你是听慧律法师讲经,所以你才打赤脚。喔!你是晚上专梦那些?”(慧律法师)
经文: 【佛告大慧:诸识有二种生住灭,非思量所知。诸识有二种生,谓流注生及相生;有二种住,谓流注住及相住;有二种灭,谓流注灭及相灭】诠论: 【这表面】以【及潜在的生住灭,又好比河水的流速,皆有 (慧律法师)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要释》斌宗法师述)慧律法师讲 1991年4月讲于文殊讲堂 目录 般若心经要释要释总科分判表 序(李炳南) 注:本讲座课本《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要释》依据福建莆田广化寺版 请收看慧律法师佛学讲座(慧律法师)
慧律法师答:《地藏经》比较长,要三个小时才能念完,一般在家居士没有这么多时间,所以,放在初一、十五念就可以。诵《地藏经》的时间可以自己调整,法无定法,白天、晚上都可以诵,佛菩萨上班不打卡,二十四个小时都上班,随时随地呼叫他都在,尽虚空遍法界尽是佛。(慧律法师)
善士问:念三十万遍的《往生咒》要怎样回向?慧律法师答:这不能这样讲的。《大藏经》第十二本,三百五十二页上面第十八行说,《往生咒》念三十万遍,决定往生极乐世界。讲得很清楚,那么念《往生咒》的时候,一天都念三百二十四遍,因为一串念珠是一百零八遍,要记数目,你若不记数目,你会懈怠啊!(慧律法师)
《楞严经》本是佛教三藏教典中的一部大乘经典,佛灭度后,弟子们结集成经,弘传于印度,后因年久失传,唯独龙宫藏有此经。佛陀涅槃七百年以后,印度的大乘论师龙树菩萨出世弘法。因其行解证悟的殊胜,受到龙
慧律法师讲解
慧律法师1953年出生于台湾云林,幼年遭逢困顿,深刻体验人间疾苦。就读建国中学时,热衷探讨人生哲学,遂博览群籍,又担任演辩社主辩人,因而奠定日后博闻强记,辩才无碍的基础。
慧律法师1953年出生于台湾云林,就读建国中学时,热衷探讨人生哲学,遂博览群籍,又担任演辩社主辩人,因而奠定日后博闻强记,辩才无碍的基础。1974年入逢甲大学参加普觉佛学社,以此因缘听闻佛法,并得以亲
我们修行当中,如果有这种毛病的、淫心太重的人,照我说的,你如果办得到,你就有办法改变。第一、过午不食。第二、常常打赤脚。你去别人家里,常常看到人家打赤脚,不要对人家说:“哦!你是听慧律法师讲经,所以你才打赤脚。喔!你是晚上专梦那些?”
慧律法师文章
信佛为了解脱。佛陀告诉我们“悟”,要赶快觉悟,时间一天一天过去,我的生命一天一天减少,要赶快觉悟,要不然到死的时候,意识——佛教不说灵魂,说“意识”——会随业到六道轮回继续轮转。有人讲:轮回也不能看到。因为,才三天的时间,不可能每种都解释得很清楚。
1.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2.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3.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烦恼,只因为你自己的内心,放不下。4.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5.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传心法要》,乃《黄檗禅师传心法要》与《黄檗山断际禅师宛陵录》的合编,载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黄檗禅师传心法要》,又作《断际禅师传心法要》、或《断际心要》,其与《黄檗山断际禅师宛陵录》,皆为黄檗希运断际禅师所阐示的禅门要谛,二者皆由唐相国
这样真的很可怜。我还没念二十年呢,就很有感应了!念二十年如何念的也不知道,去坐公共汽车时,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三声;晚上要睡时,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我要睡了,一天念个三声、五声,那怎会有感应?对不对?水要让它沸腾
诸位,障碍来自那颗分别心,障碍来自那颗执着的心,所有的障碍来自你内心里面那颗妄想心。遮无外境,根本外境是不存在的,外境是空无自性的东西,它什么时候叫你去执着它?对不对?这个杯子它有讲话吗?我爱这个杯子,这个就是妄想啊!杯子有说:“你爱我吗?”没有的。
愚者恒忧,没智慧的人,看到什么他就羊肠小道,没有一点肚量,在座诸位,你百般的计较,你赢得什么?诸位,我问你:你这样百般计较,你离开这个世间,你要带走它什么啊?你说说看。
佛说一切法,无常生灭,在显示如来藏不生不灭,这个世间无常,怎么来的?住,即有;不住,即无。所以这个人生宇宙只有一个关键,史蒂芬·霍金他就说:“哦!用人类有限的生命,实在没有办法去了解外太空的每一件事情。”在座诸位,你知道这个宇宙多么大吗?
有人向慧律法师请教:如果我们的思绪总是这样的颠三倒四,一直在轮回之中,那么,如何能脱离这个圈子呢?慧律法师说,多观照,虽然我们常常在境界中迷失,常常落入重复的痛苦烦恼,重复的情绪轮回之中。但是,我们不要怕失败,怕的是你没有耐心,想放弃。
女居士最难突破的就是感情,男女的感情,再来就是欲望。我们从出生以来就一直在忙,忙到最后,我们的身体成熟了,她有繁衍后代的本能,她内心并不是想要做什么事情,但是无量劫来所带来的就是欲望,因为有欲望才有生死轮回。
有的人就问了:“师父,像你们这样出家人,不能吃肉、不能看电影、不能跳舞,什么都不行,这活着有什么意思?”我们的意思才多呢!当你找到一个内在世界的时候,你找到一个无量无边无止尽的世界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一些享受都是短暂的。
很多人执着于请寺庙僧人为故去的先人做水陆法会,写牌位超度祖先,认为这样做这才是利益逝者的佛事。其实这里面有一些可以商榷的地方,也有一些不究竟不太如法的方面。在这方面,慧律法师曾有一段开示,非常殊胜,分享给大家。
信徒问:师父,要如何修持呢? 慧律法师答:放下!放下!先放下。将心事统统放下,钱财统统放下,一切都放下,这样念佛才会踏实;如果著于我相在念佛,那都是虚假的。信徒问:在家要为生活奔波,怎么可能像师
问:请问如何知道一个人已开悟?慧律法师答:一个人的开悟不必请他人印证,自己应该清楚明了。判断标准是断除了贪瞋痴烦恼,如果还有贪瞋痴,还有是非人我、种种分别执著的存在,决定没开悟。是非人我、贪瞋痴慢断除了,你的心地永远保持清净、平等。
问:师父,拜佛与拜神有什么差别? 慧律法师答:我们中国是一个有拜神、拜祖先传统的一个民族,所以拜神变成我们传统的风俗习惯。你要是问他,拜神在拜什么?他不知道,父亲这样拜,母亲这样拜,祖父这样拜,
如果没有艰辛刻苦的磨练,明白一些空道理,装腔作势的走一些形式、摆一些花架子是没有用处的,一旦事情临头,自己的心照样手忙脚乱,达不到安详自在的程度。
每一个凡夫的内心深处都会埋藏着善念与恶念。凡是自私自利为了自我的心,属于恶的范围之内;凡是无私、无我、舍己为众生的心念,属于善心的范围。所有的人类众生,在没有圆成佛道之前不可能没有私心,没有一点私心的人只有圆满的佛。
长远心当然不仅是用于学法,可以用于很多地方。比如求道的心,包括出家的心,往生心,都属于长远心。从学法来讲,我们的长远心,如果按时间定位学习,就个人而言,应该是终身去学习。有一句话,“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修之道,也非一日之功,靠一两天是难以成就的
一种是念生老病死苦,看破放下;一种是专心持咒,将意识移转,使病痛的感觉减轻。但最终要想离开苦恼,必须用智慧消融,看到生死无常由业报而来,既知业报所感,就要忍耐,让果报一段段慢慢消失。
佛陀最早弘法的时候,对世间的人并不是一上来就讲苦集灭道,而是讲与这个世界共通的话题,讲大家都能够理解接受的法。当时就有一位普通人来请问佛陀:一个修过布施的人和一个没有修过布施的人,如果他们两个都升天的话,会有什么差别呢?
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果没有“本钱”也到不了。这个往生“本钱”即是念佛,行住坐卧都要念。如果怕轮回苦,就去西方,一心念佛,念到没有妄念,除了念佛之外,没有其他意识,像谈恋爱一样,拼命想佛、拼命念佛。
当你对三宝充满信心的时候,三宝的无穷力量就是你的力量。我们的背后是谁?是三宝。三宝的力量是可以穷尽的吗?是有限的吗?是有边际的吗?没有。三宝的力量无所不在,是广大的、无量的、不可穷尽的。把自己放下,三宝的就是你的。
“六门”就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眼根,就是指我们的眼器官、眼神经,这是浮尘根,还有胜义根的是光明体,它能倒映影像,是肉眼看不见的。耳根,就是耳的轮廓、耳膜还有耳神经,这是浮尘根,还有耳的胜义根。鼻、舌、身也是一样的。眼、耳、鼻、
你的这个心往哪里想,怎么想,就改变了你的情绪。你的身体、你的生活、你的家庭,还有你的整个宇宙是这样改变过来的,所以这个心念的改变是由我们自己的起心动念所决定。
即使是社会上的一般凡夫,无论治学、治家、营业、理财,乃至服务社会人群、回报社会,尚且都要勤劳不懈。我们得付出代价、努力。比如说考大学,大学也有不一样的层次,像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是重点大学,我们需要努力才能考上。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