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不了解佛教所说的「空」,以为佛教所说的「空」是什么都没有的空,这可说是误解了空的真义。宇宙「缘起」的现象是:「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诸法因为因缘的和合而生,因缘的消散而灭,所以其本性为空。即世间上的形形色色,皆由于因缘和合而成,并没有实在的自体,故称为「空」。常人对空的了解,往往止于什么都没有的「顽空」;说到有,则认为是什么都有的「实有」。其实,佛法所说的「有」,是如幻的缘起假有,虽有而不碍其空;佛法所说的「空」,是无实的自性本空,虽空而不碍其有。此即缘起性空的道理。(星云大师)
初入佛门者,往往有一个错误的认识,以为能打坐、念佛、诵经、持咒的功课,每天坚持做,这样就是修行了。不知道这只是修行的助缘,真正的修行,是修正自己的身口意行为,特别是心理行为,把自己不善的习惯改过来,变得善良;(星云大师)
打坐经验久了的人,不管林下水边、岩洞塚间,都能够安然入定;但是初学的人,最好选择在室内,远离吵杂的地方,比较能够收到效果。室内的灯光不可太亮,以免刺眼;也不可太暗,以防昏睡。最好能摆设佛像,燃香供佛,以摄心提念。坐禅的位置,避免直接通风,以免引起伤风的毛病。(星云大师)
根据统计,目前不少国家都有自杀人数逐年攀升的隐忧,尤其在台湾更经常发生父母强带儿女一同自杀的案件。请问大师,佛教对自杀行为与道德问题有何看法?星云大师答:中国人说:“好死不如歹活”,但是有些人觉得自己活得没有意思,所以想要自我了断。(星云大师)
今天我要和各位讲的题目是:人死亡之后的生命怎么样?这个题目不容易加以说明,因为如果我告诉各位人死亡之后很痛苦,大家可能会生起怖畏的念头,担心自己死了,遭遇到悲惨的境遇,如此一来反而不能认清死亡这个必然的实相。如果我说死亡之后安祥宁静(星云大师)
闭关是佛教修行法门之一,主要目的是要修行人,将妄动散乱的身心关闭凝注起来,断除纷扰俗念,养深积厚,将来能够利益群生。但是有些人才初学道,就马上要到深山闭关,逃避人间责任,成为懒惰的藉口。或者,也的确有人闭关悟道,可是他却不管世事,不发心弘法,不愿广度众生,维摩诘居士批评这类的行者叫「焦芽败种」,佛陀喝斥他们是「自了汉」。什么才是闭关的真义呢?有以下四点:(星云大师)
问:过去一些印度学人请问佛陀一些哲学问题,诸如宇宙有界限吗?佛陀涅槃后去了哪里?佛陀大多是一言不发,请问大师这是为什么? 答:你这个问题连佛陀都不回答,却叫我来代他回答,这是给我为难嘛!(笑(星云大师)
我们每个人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自己的问题;而自己的问题中,最重大的就是命运的问题。对于命运的看法,因人而有种种的差异。有的人生活遭受到折磨辛劳,便怨恨命苦;有的人对于自己的遭遇,只知认命,认为人生的一切福祸穷通,都是由命运安排;有的人对于生活的贫苦困顿,能安贫守节;有的人对于自己的际遇,抱持乐天知命的态度,因此能不忧不惧。其实不论命运乖舛,或风云际会、不可一世,都不一定要听天由命,应该培养洗心革面的器识,创造自己的人生。谈到佛教对命运的看法,下面分成四点来说明:(星云大师)
我现在用四本佛教的经典,里面四句话贡献给各位。第一句是不忘初心,是佛教《华严经》里的一句很伟大的经文。不忘初心,就是说不要忘记我们最初、当初的一个志愿,当初一个什么想法,这样就把当初的那个意念不要忘记,后述很多事都好办。(星云大师)
暂无简介
根据统计,目前不少国家都有自杀人数逐年攀升的隐忧,尤其在台湾更经常发生父母强带儿女一同自杀的案件。请问大师,佛教对自杀行为与道德问题有何看法?星云大师答:中国人说:“好死不如歹活”,但是有些人觉得自己活得没有意思,所以想要自我了断。
今天我要和各位讲的题目是:人死亡之后的生命怎么样?这个题目不容易加以说明,因为如果我告诉各位人死亡之后很痛苦,大家可能会生起怖畏的念头,担心自己死了,遭遇到悲惨的境遇,如此一来反而不能认清死亡这个必然的实相。如果我说死亡之后安祥宁静
问:过去一些印度学人请问佛陀一些哲学问题,诸如宇宙有界限吗?佛陀涅槃后去了哪里?佛陀大多是一言不发,请问大师这是为什么? 答:你这个问题连佛陀都不回答,却叫我来代他回答,这是给我为难嘛!(笑
星云大师问答
星云法师,1927年出生,江苏扬州人,12岁于南京栖霞寺礼志开上人出家。法名悟彻,号今觉。祖庭为宜兴大觉寺,为临济宗第48代传人。1967年创建佛光山,并出任佛光山寺第一、二、三任住持。先后在世界各地创建
星云大师对于经、律等佛教经典中教义的解释以及重要思想的阐述。以普渡众生为己任,将佛法发扬光大,让广大佛友受益!从中学习更多的善知识!
如何才能不见别人的是非、善恶、过患呢?最要紧的,是要净化自己的心,净化自己的看法。也就是要有如下八种心。1,平等心:就是无分别心,例如佛陀视每一个众生都如佛子罗睺罗;如果我们能把天下的人都看成自己的父母、兄弟、姊妹,这就是平等无差别的心,
星云大师文章
阿赖耶识的意思: 「阿赖耶识」是印度的语言,中文的意义就是「我」的意思。人有八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前七识都有死亡、毁坏的时候,只有第八阿赖耶识的「我」,是吾人的真心本性,它可以随着我们流转五趣六道、轮回天上人间
人在经过白天的喧嚣纷扰、紧张忙碌工作后,到了晚上,万籁俱寂,一个人独自享受片刻的宁静时光,这是人生一大幸福事。但是,如果这个世间完全没有一点声音,大地一片死寂,也是一件可怕的事。天地之间,虫鸣鸟叫,溪水潺潺,甚至风吹树梢发出的娑娑声,都能为人间
一天有二十四个小时,一生也有六七十年的岁月。在这一段漫长的人生里,如何去打发时间,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社会上的一般人,用吃、喝、玩、乐去打发时间,打牌、赌博,做无聊的事,来消磨岁月,这实在非常没有意义。
每个人在一生当中,总会遇到改变自己人生观的人事物,有的人因受到一句话的影响,而改变人生的方向,也有人是受到一个“字”的启示,而改变人生的抉择。
星云大师撰写的100篇祈愿文,内容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对父母、对老人、对国家、对社会等的祝福祈祷,是一套普世通用的经典之作。
对联,起源于五代门联,为中国传统的实用文学。长久以来,佛教与中国文化相互影响,对联多被佛教界所沿用,而形成特有的寺院文学。寺院联语,即寺院里的楹联、对联,其特色在于文辞优美,饶富禅机佛理,有的令人会心一笑,有的发人深省,更有人受其启发而引以为
佛教讲“三世”,即过去、现在、未来。不只是时间会过去,世间任何东西都会“过去”,“现在”不过是暂时的停留,“未来”的还是未知数。有人说“过去比现实美丽”,有人说“现在比过去进步”,所谓“白头宫女话当年”,可见过去确实值得回忆。
参禅,究竟是坐呢?还是卧呢?还是站呢?六祖大师说,禅非坐卧;坐、卧、立都不是禅。所以,六祖大师曾对志诚禅师说:“住心观静是病,不是禅。”那么,如何才是禅呢?
古人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世间上,君子以道为友,小人以利为友;不管什么时候,人总离不开朋友。儒家把‘朋友’定为五伦之一,可见朋友的关系是有道德伦理可以规范的。朋友对人的一生非常重要,所谓‘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
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机会不是别人给的,是自己创造的。坐以待毙的人只会让机会与自己擦肩而过,因为机会只垂青于有准备的人。有一位信徒不小心跌入了水流湍急的河里,但他并不着急,因为他相信佛祖一定会救他的。这时,信徒看到有人从岸边经过,
金钱,要能接受,也要能喜舍,用去的钱财才是自己的,不用,再多的钱财,最后还不知是谁的。舍得舍得,以“舍”为“得”!如果我们不能了然这其中的因果之关系,就不容易明白“以舍为得”的妙用。在田地里,没有播种(舍),哪里有收成(得)?
佛法说福和慧像鸟的两个翅膀,尤其这个时候大家特别需要福,福不是表面上的财富,钞票、房子、车子,而是深层次的一种力量、一种底蕴。它不是单纯地说有钱或者说有东西、有物质,它更强调要有承载财富、驾驭财富的这个能力、这个力量。
世间与出世间要从两方面来说,也就是说怎么样出离世间,透过两方面来分辨,就不会感觉有矛盾了。首先,一般的情况下我们说的世间,不光是讲人间,是讲三界六道。三界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包括地狱、饿鬼、畜生、人、阿修罗,还有六欲天。色界就是脱离了五欲,有
这个问题能够提出来,说明这位同修还是能够思维一些问题的,提得很好。但我们要知道阿弥陀佛成佛以来,是不是仅仅十劫?应该说阿弥陀佛成佛以来已经无量无数尘点劫——一尊古佛,这十劫是在这一期所应现的时间。所以我们不要担心,只是十劫之内的众生才能得到救度,十劫
我国有一句俗语,叫“早知今日,悔不当初”。早知今日什么?就是早知今日之苦果;悔不当初什么?就是悔不当初种下恶因。所以佛家有一句常语:“菩萨慎因,凡夫怕果”。我们常说的口头语:“前因后果”,也是直指有前因,才有后果。有果必有因,无因不成果。因果律是
“析”是分析的意思,“法”是指一切事物,现象等。这些事物、现象都是因缘和合的产物,将其逐步剖析,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一步步地剖析到最后,则会见到虚无的状态。比如,一张桌子是诸多因缘和合而成,按照析法空的逻辑,可将它层层分解,分解到最
茧喻蚕虫作茧,奋力牵丝,左缠右绕,下缠上绕,吐尽腹内所有,费尽周身气力,才作成一个茧。以为从此可以长住其中,安然无恙了。却不知道苦心经营,不过是自缠自缚。蚕以所吐之丝自卫,不知人恰恰以所吐之丝杀它,万万千千的痴虫都被投入沸水之中!
你才刚开始学佛,先不要给自己弄得太玄妙。你现在就是口念耳听,在这过程当中就有心的力量。因为这句佛号是从心里流出来的,从口里作为工具把这个声音发出来。然后再从耳根的闻性把它听进去,又听到心里去。
我认为作为修行,无论是念佛、还是念经、或是持咒,其目的都是为好消除自己过去世的业障,所以不管是念佛号、还念经、或是持咒都是一样的。佛法是平等的,没有一个最好的法门之说。如果有人将佛法、或佛经分为好坏、高低之分,那是诽谤佛法。
居士可以吃饭,出家人也可以吃饭;居士可以穿衣服,出家人也可以穿衣服;居士要睡觉,出家人也要睡觉。衣食住行,出家人所修的,在家人也可以修。不过你不要骗人说:“啊!我在放蒙山。”在那儿装模作样的,向人收供养。居士无论做什么,不可以收供养。
通常称出家人为圆顶方袍,由此可知三衣是出家人着的僧服。居士留着长头发,也着出家人的僧衣,这不是佛制所许可的。古人曾告诫:“居士着僧衣,不但没有功德,反而有罪过。”这话原有明文记载,居士或者没有看到,但是出家人明明知道也不指出,实在可叹!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