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大方广佛华严经》,要以一个菩萨的发心来念。否则,你念的经是“大方广”,你发的心却又小又窄,这就不配套。
什么是“大方广”的心呢?这个世界是不是有很多苦难众生?我们的爸爸妈妈是不是还在无明之中?我们的老祖先有些是不是还在地狱里?还有那么多对我们有恩的人,他们由于没有佛法的知识,正在一天天地犯着错误,一天天地走向堕落的深渊,是不是无形之中他们也在指望着我们的救度?所以我们要把心擦得干干净净,把心放得广大光明,向菩萨学心,让心“华严”。
用什么“华严”呢?以佛菩萨的功德而为庄严,以普贤十大愿王而作充填。“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转法轮。请佛住世。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普皆回向。”
有种种的功德才有资本回向众生,有深厚的定力才有能力恒顺众生,否则你自己就是众生,你还恒顺什么呢?只有到那个功德境界了,为了跟他结缘,不论他是赞叹你、供养你,还是打你、骂你,你都能让他趣入菩提,趣向觉悟,这才是菩萨的能力。
《大方广佛华严经》是佛陀在菩提伽耶成正觉后最初的自证境界,是至圆至顿之法,是佛陀的现量、圣言量。那么,这部经的“大方广”到底“大”到什么境界?此时此刻,佛历三千零四十六年,我们依然在佛陀的“大方广”中!依然在富贵深妙的华严法会中!
这部最重要的“经中之王”,佛陀特意授记由东震旦土的人也就是我们中国人来受持,然后负责向全世界弘扬。这是我们的骄傲,也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同样要启动起内心的这份大悲心、这份欢喜心,使一切如母有情都能得到华严海会的功德加被。
华藏世界十门开,万德庄严映宝台。
灯烛交辉光佛刹,香云弥漫涌尘埃。
梵音震动琉璃界,花雨缤纷锦绣堆。
百宝明珠普供养,千贤万圣降云来。
《华严经》是大乘佛教最重要的经典之一,被大乘诸宗奉为宣讲圆满顿教的“经中之王”。于此经典读诵礼拜,皆入无量功德大海。经中云:“或复有人。以深信心。于此大愿。受持读诵。乃至书写一四句偈。速能除灭五无间业。”
摘自:传喜法师2019.03.25慧日禅寺法堂开示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佛教慧日
华严经原文
华严经原文
《白话华严经》系“地球禅者”洪启嵩老师首次以导读、原典、白话语译、注释并举的方式,将《华严经》这部“经中之王”呈现于读者面前,帮助读者“ 依据《华严经》中所说的正见,仔细思惟,慢慢用心思量,以此正想,破除一切思惟思量分别境界,以思惟来破除心里的障碍,到最后证入无障碍的境界 ”。
华严经译文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并不是出自《华严经》。这句话是解读自《华严经》的部分经文(见下)。解读之后语言通俗,道理直白,大部分人看到后都会有所感触,故而出自《华严经》的说法就流传开来。
暂无简介
《华严经》法句一 1 作佛所作,净佛所净。 2 其心平等,住一切智。 3 入如来智,无有障碍。 4 应自修行一切智道,应勤增长菩萨境界。 5 善知于时常行法施,开悟一切名为智者。 6 于一切法心无
华严经讲解
佛家有言:“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富贵的《华严》”。《华严经》描述的是重重无尽的“华藏世界海”,诸佛菩萨充满整个世界,我们的地球,在华藏世界海中,仅仅是一粒微尘,然而,就是在这尘埃般细小的地球上,我们能够见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所有一切的万法都从法界流出来,即所谓「一能化为无量」。「无不还归此法界」,所谓「无量还归于一」,还归于法界。法界是大而无外,小而无内。你往大了说,也没有再比它大的了;往小了说,也没有再比它小的了。究竟是大是小呢?也不大也不小,这叫法界。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三十一·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九完整注音版。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三十·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八完整注音版。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二十九·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七完整注音版。
想要快速地学习华严,我们要明白它其中的一切奥妙是因门六义,因门六义是华严的“解码器”。用因门六义看待自己与人类的未来,既合理又科学。我们可以无生而任运自然,无灭而奋起直追,觉悟人生、奉献人生,历恶向善、无欲奋发。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二十八·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六完整注音版。
很多人看不懂《华严经》,因为我们习惯从自己的角度相对地看人生。每一个个体都在人类这一平台上生存,而人类无论过去、现在与未来都是一样的烦恼、痛苦,不断犯低级错误。《华严经》从宇宙的本源看人生,非常科学。当我们从宇宙看地球的时候,就不会只把自己看得那么重要了;把宇宙研究清楚了,我们作为其中的一员自然得解了。通达华严境界的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二十七·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五完整注音版。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二十六·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四完整注音版。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二十五·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三完整注音版。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二十四·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二完整注音版。
佛言:端正发心,防止魔障。《楞严经·卷十》 宏海法师为大家开示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阿修罗趣以及50种阴魔,让各位师兄对三界、禅定有真正系统性地了解,并学会自查。
佛说此经已,佛把这个《楞严经》也讲完了。皆大欢喜,作礼而去。干什么去了?对,修行去了。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祇获法身。所以后面这就淡淡地圆满了。我们把一部《大佛顶首楞严经》,今天到此就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这五阴的根元是怎么开始起的呢?是从细向粗才起的,一重迭一重地次第生起。所以生的时候这个妄想怎么生的?是先依识而生起的,先依识阴而生。慢慢地由识而有了行阴,由行阴而有了想阴,由想阴而有了受阴,由受阴而有了色阴。这是从细向粗而生,生的妄想,对吧。
原来色法包括物质,和与物质相对、以为是什么也没有的虚空空间,这都属于色法。为什么你说把虚空空间和色法和物质破尽了以后,那个通才能出来?你以为把物质泯灭了,挪开了,就证到空性了,多少人以为佛法的空就是这个空。
如果真如佛性中的话,它是不垢不净的,怎么会有这个习气妄想存在呢。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你也没有特别的我一定要记住它,对吧,我也没有特别的我一定要忘记它,可是这个时候一提,马上想起曾经的情景,一点都没有遗失。
为什么想阴又属于融通的呢?为什么?就是它能够来回我们说的上窜下跳,来回串通一气。大家来看,我们这段讲完。由汝念虑,使汝色身。就是由于你的这个想,就是我们意识里边的这个想念思虑,对吧。由于这个,使汝色身,使是什么意思?就是奴役的意思。
连这个虚空都是妄想所生出来的错觉,何况于虚空而住的我们的世界,和我们自己本身的这个有情,它也是虚妄生起来的。在这样的一种不断的妄、不断的链锁反应中,都是一个妄想,你现在还说什么,你看说因缘自然,皆是众生妄心计度。
第二问,又此五阴,为并销除,为次第尽。就是说我们要空这五阴的时候,那么这五阴的破除是一并顿然消除,当体全空呢,还是说建立诸法,以事相上去磨砺,次第去修证。这又是第二个问题。大家要受用,这其实阿难也是代我们来问的。
现在我们不要说受想行识了,色阴谁能破得掉,谁能把它观空呢?没有这个能力。所以说这是第一问,就是说请佛再细说一下,为什么以妄想为根本。大家记住,这是我们下面的内容的板块关联。第一个讲的就是为什么五阴以妄想为根本,这是阿难的第一问。
你证到这个地步,你能够出什么本事。出什么本事呀?发神通变化。到这个时候,发辩才,起妙用,出神通,全部都来了,所以叫做圆明精心于中发化。能听明白吧。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