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宗三祖法藏大师对《华严经》有一句评价:“法界因果,缘起理实”。
何谓“法”?“法”是诸法的总称。春夏秋冬,男女老少,宇宙万事万物都是诸法。
何谓“界”?“界”有三个含义:一切诸法皆有其相,一切诸法皆有其因,一切诸法皆有其自性。一切诸法皆有其相,夏天“热”是它的相;一切诸法皆有其界,夏天也一定与它的界相应。
比如春天结束的刹那,以及秋天要开始前的一个刹那,中间是夏天。它的来由是从春天来的,是春天的一种扩展和发展,春天是夏天的因,所以春天的因不会结冬天的果,这是自然的法则。自然的法则不以人的意志和看法而转移,这是它的自性。一切诸法的界皆有其相,皆有其因,皆有其性,这是对于万法的总结。
“因果”,在自然的宇宙和人生当中,一切事情的出现都有它的原因,这是我们人类一直苦苦探索的。“众生畏果,菩萨畏因”,因为菩萨已经发现事物是由它的原因造成的,因上不能改变,果上就没办法改变。所以,想提升生命的品质,要不断地用智慧力去观照因。
从作用力、现象上讲,一切有因有果,这是从表相看,从本质上讲即“缘起理实”——因缘所生,条件所生,结果是在某一种条件下产生的。当我们将其条件用一种正确的理念兑现时,因改变了,果也会改变。如果不了解缘起,人们恐怕没有办法提升自己,总是陷入感性、违背自然法则、不断的错误当中,没有出路。
“理实”是理和事实、事实和现象、现象和本质。“理”是对事物宏观规律的掌握和发现,“理实”是在规律和事实之间不断地对照。“法界因果”“缘起理实”,法藏大师从这八个字的角度探讨《华严经》的本质。
原文标题:华严到底在谈什么??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如孝法师
华严经原文
华严经原文
《白话华严经》系“地球禅者”洪启嵩老师首次以导读、原典、白话语译、注释并举的方式,将《华严经》这部“经中之王”呈现于读者面前,帮助读者“ 依据《华严经》中所说的正见,仔细思惟,慢慢用心思量,以此正想,破除一切思惟思量分别境界,以思惟来破除心里的障碍,到最后证入无障碍的境界 ”。
华严经译文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并不是出自《华严经》。这句话是解读自《华严经》的部分经文(见下)。解读之后语言通俗,道理直白,大部分人看到后都会有所感触,故而出自《华严经》的说法就流传开来。
暂无简介
《华严经》法句一 1 作佛所作,净佛所净。 2 其心平等,住一切智。 3 入如来智,无有障碍。 4 应自修行一切智道,应勤增长菩萨境界。 5 善知于时常行法施,开悟一切名为智者。 6 于一切法心无
华严经讲解
佛家有言:“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富贵的《华严》”。《华严经》描述的是重重无尽的“华藏世界海”,诸佛菩萨充满整个世界,我们的地球,在华藏世界海中,仅仅是一粒微尘,然而,就是在这尘埃般细小的地球上,我们能够见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所有一切的万法都从法界流出来,即所谓「一能化为无量」。「无不还归此法界」,所谓「无量还归于一」,还归于法界。法界是大而无外,小而无内。你往大了说,也没有再比它大的了;往小了说,也没有再比它小的了。究竟是大是小呢?也不大也不小,这叫法界。
这不就是恒顺众生吗?跟普贤十大愿里所说的“恒顺众生”完全相应。随众生住,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众生他们的心,他们的行为时时刻刻安住在不同的地方。一会儿安住在贪的境界里,一会儿安住在嗔的境界里,你会发现到,众生的心安住在哪里都不确定,连他自己都不明白,我下一念心会安住在哪里?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四·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五完整注音版。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三·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四完整注音版。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完整注音版。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一·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二完整注音版。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一完整注音版。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五十九·离世间品第三十八之七完整注音版。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五十八·离世间品第三十八之六完整注音版。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五十七·离世间品第三十八之五完整注音版。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五十六·离世间品第三十八之四完整注音版。
《心经》的人题是“唐三藏法师玄奘译”。“唐”即唐朝,是翻译这本《心经》的年代。“三藏”是指法师的学识。“藏”是含摄之义,“三藏”即经、律、论三藏。所谓的“经藏”,即记载了释迦牟尼佛及其弟子等的言教,所阐述的是佛教的根本教义戒、定、慧三学。
佛经中常讲善男子、善女人,但在诸经中,对善的衡量标准也有所不同。《地藏经》中的善男子、善女人,指对地藏法门有绝对信心的人,这些人不但仰慕地藏菩萨的大愿功德,还对地藏法门无比崇仰奉行,即经中所讲的闻名、赞礼、灭罪、获福。
繁体字是中国古老的文字,它是具有智慧信息的。那当然到了现在通用简体字,尤其是建国以后三批的简体,已经跟繁体离得越来越远了。繁体字并不是不认识,是我们没有接触,如果常常接触,这些文字不会构成很大的障碍的。尽管如此,我们也在为现在念惯了简体字的人,也在印一些简体横排本的佛教书籍,这方面书籍也很多。但是对于我们真心学佛的人,
在《地藏经》上说,至心称念地藏王菩萨,或者诵经、礼拜供养地藏王菩萨,会得二十八种利益。所以虔诚地念地藏王菩萨,恭敬地念地藏王菩萨乃至礼拜地藏王菩萨,和虔诚恭敬地诵《地藏经》,功德当然是一样的。但是假如你念一声地藏王菩萨,和念一部《地藏经》,那从数量上肯定是不一样的。你念一声地藏王菩萨一句,而念一部《地藏经》得多少句?所以
我们可以用华、香、璎珞,身上带的项链、手镯等各种装饰品拿去供养经典。修供养有内供养跟外供养两种,内在的供养是以“如理修行”为供养,外在的供养是以鲜花水果等供养。内在的供养能得智慧,外在的供养能得福报,也是福慧双修。
事实上,怕跟不怕,念跟不念,如果有鬼会跟你,它永远在你身边,只是你不知道而已,这只是一种心态而已,所以你还是要先突破这个,再来读《地藏经》才有意义。因为读《地藏经》是要跟地藏王菩萨同行同愿,地藏王菩萨就是希望帮助这些特别苦的众生:地狱道、饿鬼道。
《普贤行愿品》的修行是总持法门,每天给自己积攒一点资粮,不断给自己增加能量。修行人的生命真正的动力是《普贤行愿品》,发菩提心,生命才有激情;念《普贤行愿品》,激情才能变成理性对生命的“审查”,思想才能建立体系,法身慧命才不会流于感性,这是学与修的结合。
第一个特点:《阿弥陀经》只讲事实真相,不谈玄妙理体。《阿弥陀经》告诉我们一个事实:“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它讲的是一个事实,在十万亿佛土之外,有一个国土叫极乐世界,这里有一尊佛叫阿弥陀佛,这个世界黄金为地,有七宝池、八功德水等。就比如
诵《心经》有什么好处?第一点好处:“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所以诵这个《心经》可以得到佛菩萨的加持,三宝的加持,可以解除我们心中的痛苦。我们自己办不到的事情,能得到佛菩萨的加持,助我们一臂之力,能得到心灵的安慰。这个在佛法当中来讲这是小利益。
四句偈它叫一四句偈,是什么呢?就是天竺国对佛经的整个篇幅,不算它的字数,而是四句构成一个偈子,它就作为一个单位。有多个偈子构成了这一品经,这一品经构成了这一卷经,是这样的。这四句偈就是任一,只要是有四句构成的,是任一四句偈,是这样的。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