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面就是从第四种来看,四者开始一直读到这一段完,一起来。
四者。是人既尽想元。生理更无流止运转。生灭想心。今已永灭。理中自然成不生灭。因心所度。计以为常。
由此计常。亡正遍知。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二外道。立圆常论。
好。四者是什么?这里大家看,这个想阴既尽,四者,是人既尽想元,就是已经把想阴破了。生理更无是什么意思?就是说,生理就是说所生的道理。
他在这样的情况下,已经尽了想阴的根元了,所以他这个八识田中,我们刚才用前面的道理来讲,就是六识的种子的动相已经灭尽了。那么这个生理就是指的行阴所生的道理。
动相灭后,他就觉得说,露出来这个行阴的本元了嘛,他就在这个行阴的本元上,他感觉到已经不迁流运转了。就是说以为想灭掉以后所生的这个道理,就是显现出来的这个理,境理啊,他是观境而显理,不像我们现在是用脑子推比这个道理。
他是观现前的境界而所发现的这个道理,没有再进一步地迁流、止息、用行等等这种转变作用了。说白了,这里给大家打个比喻,就是说穷日子过惯了,稍微有点钱呢,他就以为这个已经很好了。这也是以前动得太厉害了,稍微静一下,他就以为不动了,明白吧。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就以为说哎呀,生灭的妄想已经永远灭了,那么这个第七识虽然它还在生灭,不是不生灭的,可是他就以为这就是不生灭的一种自然的不生灭性,他就以为找到头了。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以行阴的这种状态,以为不生灭,就妄想计度这就是常住的不生不灭之性了,对于行阴。也就是想阴破以后呈现出来的那个状态,他觉得这个日子已经好得不得了了。
虽然还是有流动相,但是他以为这就是根本了。这就叫做因心所度,计以为常。度什么呢?理中自然成不生灭,就是粗重的生灭过了,终于碰到不生灭了,就是这么一个道理。
那么最后还是说,由这种妄计为常住,亡失了正知正见,堕落到常见外道。这就是名为第二种外道,立了四种圆常之论。圆就是周遍的意思,就是遍常,永远都在,不会失,那么常显现它的所呈现出来的道理吧,境界即是道理。这是第二,中间十计的第二计。
我们再往下看,就是指的第三种计,叫做四种颠倒,这里又开始讲到四种颠倒了。好,我们先还是来读一下,读到一分无常,一分常论,一者之前。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自他中起计度者。是人坠入四颠倒见。一分无常。一分常论。
好。这个还是讲到的说,自他,就是说这个修习禅定的善男子,前面还是讲的一模一样。于自他中起计度者,是什么呢?就是说在自他依正,就是就自身,或者他就是一切众生,乃至依正是什么?自身的色身或者外在的世界,其实就包括了有情无情。
就是在这一类上,所有的这种自他依正之万法中,他起了一个妄想筹度,就是在这个上面起了妄想筹度,堕入到四种颠倒论,就是有的是认为是无常的,有的是认为是常的,一半一半,这种想法。所以大家看这个外道的功夫,确实也是真的厉害,也不是我们常人能够达到的。前面讲到人家已经到了八万劫的情形了。可是问题是到的这个标准就是什么呢?只要你有所得有所见,就会障,就通不了。
所以说呢,你看这里基本上都是转为对于宇宙万法的解释,众生生死的现象,这个层面所出现的偏差。再给大家强调一下,他已经把这个观照力,特别是这里你看,自他依正中都能够把他的观照力摄受进去。可是问题是什么呢?你成佛路上不能出错呀。你只要有所得,那你就是有错的。所以大家把握住这个就没有问题。你看极乐世界的菩萨都是情无所系,无所适莫,去来进止,情无所系,就是没有一点点的染著和分别。那么这四种常与无常论来讲,它还是也有对境。你比如说第一种,我们来看,它是约自和他这个对境,就是自身和他,一切众生来讲。好我们先读一下,一者开始,读到二者之前。
一者。是人观妙明心。遍十方界。湛然以为究竟神我。从是则计我遍十方。凝明不动。一切众生。于我心中自生自死。则我心性。名之为常。彼生灭者。真无常性。
好。这个人这里在观什么呢?大家跟着啊。是人观妙明心。这个妙明心不是我们在《楞严经》里面的如来藏妙真如心,他这里的妙明心是什么呢?其实就是破了前面的色受想显现出来的真,和这里行阴没有破显现出来的妄,真妄两种和合的这个心,他这个时候就以为是妙明真心,他以为得到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就可以周遍地观十方世界,觉得如如不动,周遍,到处他都能观照得到,他就错以为这个时候就是究竟的有神我出现了。我们不太了解当时印度的外道的情况。
如果你去研究一下当时印度外道的这种知见,或者特别是学中观的人都知道,当时外道的理论也是非常严谨的。像这里有一个,这里他是以究竟神我,就是大神我。
一般我们以为的神我,破我是破这个,这叫做小神我。这个大神我他认为是什么?是周遍的,有时候又叫做本住。就是他发现观到这个时候,他就觉得说,哎呀,十方世界湛然不动,那么他就觉得这个就是最根本的源头,是最大的力量,出生处,拥有者。他就认为这个境界就叫神我,那么他就觉得这个神我是遍十方界的,是周遍的,是常的,是一体的。这里叫广大周圆,凝然不动,就叫凝明不动。
这时在这种情况下,他发现十方所有的众生在他的心里边自生自死,轮转,轮回生死,他都能观得见。所以这个时候他就觉得说,虽然众生在我能观照的这个范畴内自生自死,但是我的心是凝然不动的,他就认为是常的。神我是常的,但是有生有灭的众生是无常的。他就认为自己是常的,一切众生是无常的,一分常,一分无常。这是第一种,能听明白吗?好,这是约自他境上而观的。下面这个是观什么呢?国土。所有国土里边,我们来看,二者开始读到三者之前。
二者。是人不观其心。遍观十方恒沙国土。见劫坏处。名为究竟无常种性。劫不坏处。名究竟常。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这个人他也不观心了,也不观自,也不观他,也不观心了。他以神通力观什么呢?所有十方世界里面的恒沙国土。那大家知道国土有什么?有四种相是什么?对,有成住坏空呀。你比如说我们说到的,三禅天以下,那么在劫坏的时候,它境界就变成空了。他就观到这个了,就认为是无常了。
大家知道三灾起的时候,是火烧初禅,水浸二禅,风吹三禅,这都是有坏的。那么四禅以上有的时候上不去、吹不了了,不坏,他就以为说这就是究竟了,常住不坏。或者在他方国土里面,这个国土正在坏的时候,他就觉得是无常的;那么那个国土刚刚成,还在住的平稳的阶段,他就以为是常的。
在这样的观其他的国土里面,他就执著说哎呀,原来有一半是常的,一半是无常的。就跟前面的见解一样,一半常一半无常,所对境不一样了。你看这修行人修到禅法空之处,他一定要找个落脚石的时候,就唿通地往这儿扑,唿通地往那儿扑,直到扑着一头了,他就以为是真的,然后就开始执著到底。
所以这里讲到,如果说你想,你看到这个世界是坏,你不知道它将来还要成呀;你看到这个世界是成或者住,你不知道它将来终究要坏。所以为什么呢?我们能够知道无常,那么你死执著无常的话,这菩萨就没办法度众生了,怎么去庄严国土呢?对吧,无常的嘛。
那么你死执著常,又会增加众生的烦恼,为什么?恋世呀,他会觉得世间永远不坏,那他就想永远不死。所以常与无常同步的这种见解,这种邪知邪见,就会导致这种误区,要么是菩萨不想度众生了,要么是众生不想出离生死了。这是约国土而言。
原标题:四禅境界的执著,细微不好察觉,一定要看看师父的开示丨《楞严经·卷十》5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那一座庙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从佛转轮,妙堪遗嘱。严净毗尼,弘范三界。应身无量,度脱众生。拔济未来,越诸尘累。其名曰。大智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拘絺罗。富楼那弥多罗尼子。须菩提。优波尼沙陀等。而为上首。复有无量辟支无学。
楞严经是最绚丽的佛法瑰宝。洋洋八万言,道尽了宇宙人生的真谛。所以古人有“自从一读楞严后,不看人间糟粕书”的感叹。末学历时两年多,学习楞严经,依据宣化上人、圆瑛法师的注解,参阅了南怀瑾居士等大德的著述。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佛陀把楞严经中的道理,讲得是非常非常明白的,明白得几乎不能再明白了,只是因为语言文字方面的限制
一、圣众云集,匿王请佛。如是我闻:有一段时间,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城(在今印度北方邦北部,拉普底河南岸)的祗桓精舍(据说舍卫城富商给孤独长者,用金钱铺地的代价购得祗陀太子在舍卫城南的花园,作为释迦牟尼在舍卫国说法、驻留的场所,祗陀太子又将园中的林木捐献给释迦牟尼,故又称为祗树给孤独园),与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
圆瑛法师一生着述宏富,有《圆瑛法汇》行世。其中堪称巨着而令法师最费心力者,当数《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圆瑛法师自发心注解《楞严》直至最后完成,历时50年,有整整半个世纪之久。而其中之艰辛曲折,也迥异于他经之注疏或讲经记录。圆瑛法师发心注解《楞严》时年方二十四岁,从其《事略》(叶性礼,《圆瑛老法师事略》)可知当在
楞严经讲义
在家的居士能读诵楞严咒吗?有些居士就说在家的不能读,因为家住楼房;也有一些说:顶楼就能念,楼下就不能念。这是真的吗?《楞严经》中的楞严咒是咒中之王,是正法所在,能扫一切相,无论世界上存在着任何事情事物的不平等,包括鬼神,以及不净的地方,都能变为清净、极乐。楞严咒其因缘起源于阿难被摩登伽女用邪咒所迷,就在阿难的戒体快被毁
大佛顶首楞严经译文 北京社科院宗教研究所
《楞严经》全文只含正文共六万二千一百五十六字。《楞严经》是佛教上的一部极重要的大经,也是一部有名的破魔大全宝典。尤其是末法时期的种种乱相,佛在本经中,几乎全都说到了!而且讲得十分透彻、明白;并且也指出各种对治之方。因此,本经更是末法时期众生修行不可缺少的一部宝典;依此宝典,末法众生方可于此正法得正信、正知见、正解、正修行
楞严经,佛教经典,全名《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简称《楞严经》、《大佛顶经》、《大佛顶首楞严经》。唐般剌密谛传至中国,怀迪证义,房融笔受。古人曾云:自从一读楞严后,不看人间
维那领大众恭诵:法筵龙象众,当观第一义,谛观法王法,法王法如是。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诸位道友,我们今天总算缘成熟了,我们想讲楞严经好几个月了,我个人的障碍很多,因为考虑到恐怕讲不成,现在总算消失一些障碍,跟大家结缘,共同学习楞严经。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佛言:端正发心,防止魔障。《楞严经·卷十》 宏海法师为大家开示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阿修罗趣以及50种阴魔,让各位师兄对三界、禅定有真正系统性地了解,并学会自查。
《楞严经·卷九》佛言:端正发心,防止魔障。从本期开始,宏海法师将为大家开示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阿修罗趣以及50种阴魔,让各位师兄对三界、禅定有真正系统性地了解,并学会自查。
《楞严经·卷七、卷八》佛言:若有宿习不能灭除,则一心持诵楞严神咒,可速证无学。从本期开始,宏海法师将为大家开示如何持诵楞严神咒、如何建立清净道场,日常生活如何礼佛,以及礼佛动作背后代表的意义。
《楞严经·卷五、六》 这两卷,以结节为始,为我们讲解了根尘同缘、六解一亡以及二十四位菩萨修行的方法。《楞严经》作为佛教修行大全之宝典,唯有依法修行,可得解脱。所以这一卷,所蕴含的法门要诀,建议师兄们反复熏习,解行并进。
《楞严经·卷四》这一卷,讲到了我们的世界、我们的色身是如何形成的,我们的六根又是如何蒙尘的,而我们又该怎样勘破这一切。其实开悟的点,不是高大全的,一定是一门深入的,等那扇门开了,里面的院子所有的门都出入自由了。
《楞严经·妙藏真如性》 从七处征心、十番显见,到会通思科、七大等等。佛陀不断为阿难开示的一切,阿难装傻不懂得一切,都是为了让我们明白,我们该如何寻找被我们忽略,遗忘的那个真正的佛心佛性。
《楞严经》共十卷近7万字,经文深长且意义深广。为了方便大家学习,我们便将宏海法师开示《楞严经》的课程分为几期,逐步推荐给大家学习。本列表是我们学习《楞严经》的第一卷。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中把阿弥陀佛写得很清楚:阿弥陀佛是什么,无量光无量寿是什么,怎么亲近阿弥陀佛,方法全部写得很清楚。这一本经里对诸佛菩萨果地的威德,也通过《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讲了:观音菩萨是因上与十方诸佛同一慈力,下与六道众生同一悲仰而得大自在。
我们这个如来藏的心,如果觉悟了,十方诸佛的清净刹土也是它生的;如果迷失了,三界六道也是它变的。所以我们怎么样?没有退路的,你只有好好修啊!佛既然为我们开解了佛性,开解了这个智慧的心,修,就可以解脱三界,入圣贤行列,生清净刹土。
《楞严经》是专门破迷开悟的。我们佛教里叫“开智的楞严”,把佛法的智慧呈现出来,把每个众生的如来密因挖掘出来,这也属于开伏藏。这在佛法里属于最顶级的殊胜,所以“大佛顶如来密因”,修和证是了义的。一切诸佛菩萨以何而行持六度万行?都是以《楞严经》的智慧。
佛说此经已,佛把这个《楞严经》也讲完了。皆大欢喜,作礼而去。干什么去了?对,修行去了。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祇获法身。所以后面这就淡淡地圆满了。我们把一部《大佛顶首楞严经》,今天到此就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这五阴的根元是怎么开始起的呢?是从细向粗才起的,一重迭一重地次第生起。所以生的时候这个妄想怎么生的?是先依识而生起的,先依识阴而生。慢慢地由识而有了行阴,由行阴而有了想阴,由想阴而有了受阴,由受阴而有了色阴。这是从细向粗而生,生的妄想,对吧。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三十一·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九完整注音版。
原来色法包括物质,和与物质相对、以为是什么也没有的虚空空间,这都属于色法。为什么你说把虚空空间和色法和物质破尽了以后,那个通才能出来?你以为把物质泯灭了,挪开了,就证到空性了,多少人以为佛法的空就是这个空。
如果真如佛性中的话,它是不垢不净的,怎么会有这个习气妄想存在呢。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你也没有特别的我一定要记住它,对吧,我也没有特别的我一定要忘记它,可是这个时候一提,马上想起曾经的情景,一点都没有遗失。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三十·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八完整注音版。
为什么想阴又属于融通的呢?为什么?就是它能够来回我们说的上窜下跳,来回串通一气。大家来看,我们这段讲完。由汝念虑,使汝色身。就是由于你的这个想,就是我们意识里边的这个想念思虑,对吧。由于这个,使汝色身,使是什么意思?就是奴役的意思。
连这个虚空都是妄想所生出来的错觉,何况于虚空而住的我们的世界,和我们自己本身的这个有情,它也是虚妄生起来的。在这样的一种不断的妄、不断的链锁反应中,都是一个妄想,你现在还说什么,你看说因缘自然,皆是众生妄心计度。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二十九·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七完整注音版。
第二问,又此五阴,为并销除,为次第尽。就是说我们要空这五阴的时候,那么这五阴的破除是一并顿然消除,当体全空呢,还是说建立诸法,以事相上去磨砺,次第去修证。这又是第二个问题。大家要受用,这其实阿难也是代我们来问的。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